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Rv0117及Rv3379c蛋白,并验证其活化结核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功能。方法:提取H37Rv菌株中的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Rv0117及Rv3379c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双切Rv0117及Rv3379c基因,连接到p ET30载体上,转化到表达宿主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olt鉴定重组表达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活化结核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功能。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Rv0117及PET30a-Rv3379c,并获得大量表达的Rv0117及Rv3379c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v0117及Rv3379c成功纯化,Rv0117及Rv3379c蛋白均能活化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γδT细胞。结论:Rv0117及Rv3379c蛋白的表达和纯化为开发基于γδT细胞的新型结核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活体取肾供者1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活体取肾(LDN)与开放手术活体取肾(ODN)的手术安全性及供者术后1年肾功能及血压状况. 方法LDN和ODN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及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并根据改良Clavien分级系统统计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对2组供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1周、3、6个月、1年的血肌酐、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和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时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值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LDN组和ODN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8.65±13.6)、(96.3±19.5)min,热缺血时间为(90.6±15.1)、(86.4±12.3)s,2组术中失血量为(105.2±34.8)、(206.35±126.4)ml(P<0.01).术后开始进食及开始下床活动时间LDN组分别为(28.55±2.9)、(25.85±3.8)h,ODN组分别为(38.6±3.3)、(36.5±5.3)h(P值均<0.01).LDN和ODN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6.6%(2/30)和23.3%(7/30).术后第1天、1周、3个月、6个月、1年时血肌酐水平LDN组为(109.1±7.5)、(105.4士9.5)、(96.6±10.7)、 (89.4±11.5)、(91.6±9.3)μmol/L,ODN组为(107.3±9.6)、(103.3±8.4)、(95.4±9.1)、(90.5±13.6)、(90.35±11.7)μmol/L.2组术后6个月时平均GFR值分别为64.7、65.8 ml/min,术后1年时为65.9、67.5 ml/min,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时相比及2组问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2组平均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血压与术前相比及2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DN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手术安全性与ODN相当,术后1年内对供者的肾功能及血压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原发性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是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评估直肠癌复发的模式,并找出影响复发的预测因素,提高切除术后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195例,进行多个临床病理变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癌症复发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1),肿瘤和淋巴结转移的深度(P<0.001),淋巴管浸润(P<0.001),辅助放疗(P<0.001)为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女性,肿瘤大小超过4.5厘米,进展T和N分期可看作为高危预测因素。结论 可以预测直肠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有性别,浸润深度,淋巴结状态,和肿瘤大小,这对了解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对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回顾性研究中存在着许多的限制,因此,我们建议前瞻性研究,以确定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肺癌手术患者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其中90例作为干预组,接受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另9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栓风险评估;比较两组血D-二聚体(DD)水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特征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参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均行SWE检查、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根据腋窝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分为未转移组39例与转移组33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临床病理特征联合SWE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组织学分级、淋巴管血管侵犯、病灶微钙化、Ki-67、淋巴结最大纵径、淋巴结最大横径、淋巴结皮质厚度、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及弥散度(S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淋巴管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Ⅲ级)、Emax及SD为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存在淋巴管血管侵犯、Emax≥45.635 kPa、SD≥8.450的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效能。 结论临床病理特征结合SWE参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6.
赵振怀  任晓勇  赵俊杰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293-1294,1368
目的:研究口腔癌组织中MDM2、p53、SPIN1mRNA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对28例口腔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的MDM2、p53、SPIN1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8例口腔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DM2、p53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前者在口腔癌组织中表达较高(P<0.01),后者在口腔癌中的表达较低(P<0.05)。SPIN1mRNA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MDM2mRNA在口腔癌中的表达,随病理分化的提高的而增高(P<0.01,P<0.05)。p53、SPIN1mRNA的表达和肿瘤分化无关(P>0.05)。口腔癌组织中MDM2、p53、SPIN1mRNA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DM2、p53基因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SPIN1基因在口腔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不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2007年1~7月,我们共行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449例,其中发生肺动脉栓塞2例,经积极治疗后转归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正>目前认为失控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导致危重病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本质原因。近年来,对炎症介质清除的研究是危重病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在连续性血液滤过是否可清除MODS患者血浆中过多的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重新建立可  相似文献   
109.
赵俊杰  王世兴 《中国校医》2010,24(12):946-947
目的探讨邻面去釉应用于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矫治术后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本院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患者1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邻面去釉处理组)8例,患者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和正畸临床治疗后应用邻面去釉法处理相邻牙龈外展隙处存留的三角间隙;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组)8例,患者完成治疗后对三角间隙未做任何处理。治疗结束2周后对经2组三角间隙的改善程度、上颌中切牙根尖到牙槽脊顶槽高度的变化,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三角间隙得到明显改善;2组组间及组内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邻面去釉是改善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患者三角间隙的有效处理方法,对其矫治及保持未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多发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62岁,以"发现右髋部肿物,行走时疼痛2个月"入院.体检:右髋部可触及约6 cm×5 cm肿物,右股上端内侧约15 cm×8 cm肿物,质硬,轻压痛,无明显移动.CT:右股内侧长收肌短收肌间可见13 cm×11 cm×10 cm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CT值13~25 HU,其内散在斑点状钙化及脂肪密度影.右侧阔筋膜张肌臀中肌间见6.6 cm×4 cm软组织密度影,界清,CT值25 H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