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243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442篇
预防医学   16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75篇
  4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分析湖北省南漳县2004-2013年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预防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为提供全方位职业防护服务。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南漳2004-2013年发生和报告的艾滋病职业暴露案件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共发生HIV职业暴露46人次,其中医务人员23人次,占50.00%;公安、司法干警8人次,占17.39%;党政干部9人次占19.57%;患者家属与民众6人次占13.04%。暴露方式以刺/割伤、抓/咬伤为主。经应急处理和预防服药处置,无一例感染HIV。结论及时正确应急处理和预防服药可有效保护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法打击艾滋病患者犯罪可减少恶意抓咬伤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20 0 0年 3月~ 2 0 0 0年 8月我们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以恒磁棒摘出磁性异物 2例 ,报告如下 :例 1,郑某 ,男 ,2 7岁 ,住院号 370 0 6 8。于 2 0 0 0年 5月 11日用铁锤打击铁块时不慎左眼有碎屑击入 7小时后入院。入院检查 :视力右 1 5 ,左 0 3 ,左眼球结膜充血 ( ) ,伴睫状充血 ( ) ,角膜中央有一长约 5mm规则横型创口 ,创口内虹膜嵌顿。前房轴深正常。瞳孔呈横梨形 ,直接、间接对光反应迟钝 ,晶状体中央有一横形创口 ,下方皮质浑浊。眼底检查 :视盘 (-) ,鼻下方约距视盘 1PD处有新鲜出血 ,嵌有一黑色“异物” ,黄斑区中心凹反…  相似文献   
83.
目的联合检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层。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肺良性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应用Ki67标记检测细胞增殖指数(PI)。TUNEL法检测70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正常肺组织凋亡指数(AI)。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血管浸润、VEGF高表达、高PI、低AI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血管浸润(BVI)、VEGF及PI可以作为影响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据免疫组化综合评分(IRS)IRS=VEGF+PI+AI,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22%,23.33%,有显著性差异(P=0.0056)。综合评分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RR=4.878,95%CI:1.379~17.258,P=0.014)。结论联合检测肿瘤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可能实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层,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将50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Wagner分级法分为0~Ⅴ级,采用内外科、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后的治愈率为42.6%,总有效率为89.7%,治疗效果与糖尿病足级别有关。结论糖尿病足以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功能及局部和外科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5.
王娜  赵丹慧  袁越  李成文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8):1469-1473
目的:比较间-马来酰亚胺苯甲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MBS)和戊二醛连接人甲状旁腺激素(hPTH)载体后抗体的产生效果。方法:MBS法和戊二醛一步法分别将hPTH(1-84)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连接后作为免疫原免疫家兔;间接ELISA法比较两组兔中特异性hPTH(1-84)抗体和BSA抗体的产生,并使用免疫吸收和亲和层析吸附清除BSA抗体,对清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MBS组抗hPTH(1-84)抗体效价总体上高于戊二醛组,抗载体BSA抗体效价低于戊二醛组;MBS组在同一时间hPTH(1-84)抗体效价高于BSA抗体,戊二醛组获取的抗血清中BSA抗体效价则明显高于hPTH(1-84)抗体。MBS组经亲和层析吸附BSA抗体被清除完全,戊二醛组经免疫吸收和亲和层析吸附仍有残留BSA抗体。结论:采用MBS法连接半抗原载体制备hPTH(1-84)抗体,降低了载体抗体的影响,提高了hPTH(1-84)抗体的特异性,可应用于hPTH药理作用和代谢途径等研究工作中。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早期母乳喂养与成年后肥胖和超重的关系.为有效预防成人肥胖和超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5-45岁居民800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搜集资料.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肥胖和超重的判定标准.结果 非母乳、混合母乳和母乳喂养人群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1.21%,12.08%,11.31%,各组肥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87,P=0.071);各组超重发生率分别为45.45%.37.68%.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82,P=0.005);非母乳组超重率高于纯母乳喂养组(X2=7.493,P<0.05).非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人群(混合和纯母乳)肥胖和超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和超重发生率未随纯母乳喂养时间延长而减少.在影响成人肥胖的各种因素中.母乳喂养为保护因素,可使肥胖的危险性减少到0.816倍,出生体重、母亲BMI和能量摄入为危险因素,可使肥胖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516,1.922和1.738倍.结论 母乳喂养对于成人肥胖和超重的发生具有一定预防作用,应大力提倡合理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87.
医院基层科室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执政方针和医院全面建设的组织基础。惟有打牢基础工程,方能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科室党组织的“龙头”,在打牢基础工程上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科室党支部书记的选配、培训、帮带、监督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探索和思考,仅供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印迹基因H19对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以期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阐明滋养细胞侵袭行为的调控机制。方法含人全长H19 cDNA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滋养细胞株JEG-3,观察其H19 mRNA表达和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质粒转染JEG-3细胞的转染效率〉50%,转染目的基因H19后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转染目的基因后JEG-3细胞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结论H19基因过表达可抑制JEG-3的侵袭能力,为H19调控滋养细胞侵袭行为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GMC,鉴定后用于实验。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LPS诱导组。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测定24h和48h两个时点两组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测定6h、12h和24h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CM蛋白含量;荧光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ECM中层黏连蛋白(LN)β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LPS组和对照组GMC增殖情况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正常培养的大鼠GMC可分泌一定量的ECM,LPS组在各时点分泌ECM量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3)正常培养的大鼠GMC有微量LNβ2 mRNA表达,LPS组在各时点LNβ2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从蛋白和mRNA两个水平同时观察到ECM成分(如FN、LN和ColⅣ)的增加,说明在系膜增殖性肾炎中ECM明显增加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
医学生在儿童期受虐待及其危险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在儿童期被虐待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按照统一方式对某医学院本科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90份,有效答卷为485份,应答率为98.97%。在被调查的485名学生中,有459人(男:282,女:177)表示受过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虐待,占总调查人数的94.64%;其中253人曾有过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危险行为,占儿童期遭受过虐待人数的55.1%。结论儿童被虐待现象常被忽略,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儿童被虐待方式有不同的发生特点与负面影响因素,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