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介绍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医用电子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医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力求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实现"工作任务",将电子技术理论与其在医用电子仪器中的应用有机结合,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医用电子人才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2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紧扣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研究成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基本特征的三段式学科体系课程模式,实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索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融合的新型预测模型在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 HGG)和单发性脑转移瘤(solitary brain metastasis, SBM)中的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121名(61名HGG和60名SBM)患者的多参数MRI扫描图像,在常规轴位MRI图像[T1WI、T2WI、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eighted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T2_FLAIR)和T1WI增强图像(post-contrast enhancement T1WI, CE_T1WI)]上勾画了肿瘤实性强化部分的体积(tumor volume of enhancement region, VOIET)。通过合并HGG和SBM的类别信息,对不同MRI序列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融合,并定量比较了不同MRI序列及其组合的性能。结果 从T1WI和T2_FLAIR序列中提取的图像特征的融合比来自其他单一序列或组合的特征具有更显著的预测性能,实现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准确率、敏感度和... 相似文献
24.
通过氨基酸环内酸酐进行开环聚合及Click反应,制备得到新型两亲性糖聚肽——含半乳糖结构单元的聚(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聚(L-谷氨酸酯)嵌段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制备糖聚肽纳米粒子,对其临界胶束浓度、粒径分布、表面形貌、生物活性、细胞毒性等进行考察。随后,以糖聚肽为载体包载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0制备诊疗一体化纳米粒子,并对其在肝癌HepG2细胞的靶向摄取、光热疗效及活体成像效果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实验成功制备出含半乳糖结构单元的聚(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聚(L-谷氨酸酯)嵌段聚合物;这种糖聚肽在水溶液中的浓度达到0.015 μg/mL时,便可以通过自组装形成粒径大约85 nm的球形粒子。细胞毒性实验(MTT)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当其浓度达到500 μg/mL时,HepG2与HUVEC细胞仍保持90%以上的生存率。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表明,以糖聚肽为载体,可高效地将IR780传送到HepG2细胞内,具有肝癌靶向能力;体外光热治疗实验结果证实,在808 nm波长激光照射下,对靶向吞噬诊疗一体纳米粒子的HepG2肝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而且光热治疗效果与IR780的浓度成正相关,当IR780浓度为10.0 μM时,其治疗效果优于5.0 μM时的治疗效果。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表明,该诊疗一体化纳米粒子能特异性地聚集在肿瘤部位,经尾静脉注射24 h后仍具有明显的荧光特性。综上可见,该实验合成新型两亲性糖聚肽肝癌靶向诊疗一体化纳米粒子,在肝癌的靶向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m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好发于亚洲中年女性,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上容易与肺部其他良性病变相混淆.组织学上,PSH可以分为4种类型:血管瘤型、乳头型、硬化型和实体型.本文回顾性对照分析了7例PSH患者的影像学(胸部X线片和CT)和病理表现,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6.
目的:结合胸腺瘤的影像、病理和临床特点,明确其综合诊断原则及多层螺旋CT在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胸部CT扫描,1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结果:按CT、病理及术中所见综合诊断结果分类,56例胸腺瘤患者中侵袭性胸腺瘤34例、非侵袭性胸腺瘤22例.其中①CT、病理以及术中所见均为非侵袭性22例,均为侵袭性25例;②病理与术中所见均为侵袭性,而CT诊断为非侵袭性6例、阴性1例;③CT检查和病理结果诊断为非侵袭性,而术中所见为侵袭性2例.CT检出胸腺瘤的敏感度为98.21%.结论:胸腺瘤的诊断应遵循影像-病理-临床综合分析判断的原则.CT为早期检出及诊断胸腺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7.
基于GPS和GPRS远程医疗监护报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可以传输医疗信息,实现动态生理监护。目的:设计一种基于GPS和GPRS的远程医疗监护报警系统。方法:系统由中心站和多个用户机组成。运用医疗信息监测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GPS技术,由定位传输模块把采集终端实时采集的患者生理信息,连同患者的位置信息一起发送到GSM移动通讯网,供医生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实现生理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测与报警。结果与结论:该系统构建了家庭、社区、医院的三位一体远程医疗信息传输、医疗救治平台,第一时间将患者的医疗信息和位置信息传送到医疗中心,由专家协助诊断并提供救治指导和援助。该系统可用于院前急救、院外监护以及远程医疗与紧急救助,不仅适用于医院、装配在救护车里,也可以用于家庭,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外监测和跟踪。 相似文献
28.
背景:环形伪影严重影响了CT图像质量,对图像后处理造成困难以及容易造成误诊断。目前去除环形伪影必不可少。
目的:去除CT重建图像中的环形伪影,提高CT图像质量以及后续处理和量化分析的精度,便于诊断。
方法:首先把含环形伪影的CT图像进行线性变换,将灰度图像转换成浮点类型的图像。接着由直角坐标变换到极坐标,这样原来的环形伪影就被变换成线形伪影。设计多维滤波器,计算每个象素滤波后均值以及方差,通过与阈值比较确定伪影范围。最后通过对伪影范围进行修正以及对图像进行坐标变换,变为灰度图像。
结果与结论:通过Matlab 7.0软件设计程序,处理含环形伪影的CT图像。实验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快速地校正CT环形伪影,是一种属于图像后处理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29.
为解决监护仪对不同组合参数模块的支持,同时实现参数模块的共享,本文提出了一种监护仪参数模块的插件式设计方法.其设计思路是把参数模块与监护仪主机拆分开来,通过监护仪主机上的接口板程序对各槽位进行定时轮询,由握手信息确认参数模块的加载/卸载;通过软件处理方式解决插拔过程中出现的抖动问题;利用优先级和一定的排布算法实现屏幕的动态排布.实验验证结果证实,该设计方法可获得良好的实际效果,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新型的插件式监护仪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