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患者男,40岁,因间断性黑便6个月,再发1 d收入我院.患者于2007年12月突然出现黑便,呈柏油样,约500g.在当地医院经初步救治后,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肠镜未见异常,后未再解黑便.2008年4月患者出现解暗红色血便,约800 g,伴头晕、心悸及晕厥,在当地医院止血、输血治疗后转我院进一步诊疗.  相似文献   
22.
23.
24.
中药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退黄利胆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多糖类、黄酮类、植物甾醇类、色素类、三萜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提高免疫力、保肝、促进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物效用,能够对消化系统疾病发挥广泛作用。  相似文献   
25.
自拟参草散治疗带状疱疹34例贾爱芹,司巧莲(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274014)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4例,其中男13例,女21例,年龄13~6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1天。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用自拟参草散治疗。苦参、胆草、紫草、大黄、地肤子、土茯苓...  相似文献   
26.
将输血管缠绕于盛满38℃热水的葡萄糖瓶上进行库血加温(新法),用于急性失血病人20例,并与常规法20例进行输血效果比较。输血2h,新法循环改善18例,有效率达90%,常规法输血20例,循环改善17例,有效率达85%,两者经X^2检验,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消化系统疾病内镜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均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620例患者。结果350例直径〈5mm消化道息肉病变全部消除;直径〉5mm息肉43例,38例治愈,5例黑斑息肉病患者缓解:94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病人中,89例成功止血,止血成功率94.6%;122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月复查胃镜,116例病灶消失,治愈率95.08%。11例Barret食管患者,2例于治疗后1年在原来部位出现柱状上皮化生黏膜岛,1年根除率为82%。结论APC术可广泛用于消化道息肉、消化道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Barret食管、疣状胃炎等疾病的内镜介入治疗,尤其对广基(直径〈5mm)扁平息肉、疣状胃炎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安全、创伤及痛苦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评价OMOM胶囊内镜对疑诊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考虑小肠出血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284min,胶囊内镜检查有效时间内4例未通过回盲瓣。共检出小肠病变33例,结合临床明确小肠出血部位及病因31例,诊断率为83.78%。病因包括:毛细血管扩张表现4例,小肠静脉血管畸形11例,小肠多发溃疡3例,小肠黏膜炎性糜烂导致出血7例,小肠肿瘤4例,克罗恩病2例。结论患者对胶囊内镜耐受性好,胶囊内镜是小肠出血的安全、有效、舒适的检查手段,在小肠出血诊断中有着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我国胃癌患者体细胞基因组水平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20、21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胃癌病理标本60例,正常对照25例,用套式PCR分别扩增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20、21外显子,PCR产物直接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55例胃癌组织、22例对照组织的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20、21外显子获得完整扩增;其中1例发现存在21外显子K874E错义突变,但反向测序未获证实,认定其为假阳性。结论我国胃癌患者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基因突变不是“频发的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清肝抑纤饮及其拆方对四氯化碳(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清肝抑纤饮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11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其余各组均于四肢及背部皮下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每周注射两次,同时给予中药煎剂灌胃,共8周。8周后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α-平滑肌收缩蛋白(α-SMA)表达,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法检测HSC凋亡。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窦周围α-SM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多,且表达增强;清肝抑纤饮组、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组的肝窦周、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周围见棕黄色颗粒,着色较淡,体积较小,两组灰度值均大于模型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各治疗组HSC凋亡率均高于模型组,以清肝抑纤饮全方组凋亡率最高,但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肝抑纤饮在肝纤维化的早期阶段用药对HSC的影响主要以抑制其活化为主,有促进活化的HSC凋亡的趋势,清热解毒与凉血活血药物的配伍在抑制HSC活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