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2篇
  1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前14 d联合用药组灌胃给予茶多酚400 mg·kg-1,单独用药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qd.第15天两组给予兰索拉唑8 mg·kg-1,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取血样,LC-MC/MS法测定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用DAS2.0软件分析其药动学参数,以考察茶多酚对兰索拉唑代谢的影响.结果:茶多酚(400 mg·kg-1·d-1)显著降低兰索拉唑(8 mg·kg-1)的AUC(0-4)、Cmax和t1/2Z(P<0.05),显著升高5-羟基兰索拉唑与兰索拉唑的AUC(0-4)比值R1(P<0.05),但对兰索拉唑砜的药动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茶多酚能够显著降低兰索拉唑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其原因可能与茶多酚诱导CYP2C19有关.  相似文献   
932.
加强形态学临床检验专家座谈会纪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随着临床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自动化设备应用到临床检验工作中,临床检验不断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迈进,这对提高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减少检验技术人员的操作强度,提高实验室检测的精确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检验自动化设备大量的普及和应用,临床实验室出现重现代化仪器,忽视常规形态学检测的现象,一些检验技术人员过于依赖自动化仪器,  相似文献   
933.
目的 目前化疗药物致细胞衰老的研究鲜有关注终末分化细胞,脂肪组织在乳房中占比很高,且肥胖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文章旨在探讨一种潜在的新型化疗药物MLN4924是否导致成熟脂肪细胞的衰老及衰老的脂肪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分为4个组,3天对照组(DMSO处理72 h),3天Mln组(Mln49...  相似文献   
934.
钟建苗  高奇隆  朱佳英  朱立明 《浙江医学》2022,44(13):1459-1462
贯彻执行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是统一医疗保障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战略性举措,也是2021—2022年定点医疗机构的关键任务之一。本文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理论回顾了浙江省某三甲医院的贯标实践,并进行了经验总结与思考。通过做好结构环节的前期准备与过程环节的中期管理,该院在结果环节取得良好贯标效果,试结算期间贯标率达100%,带码结算率超过98%,就医秩序保持良好。该院实践表明,高效的医院管理策略、与政策制定者的有效互动是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在定点医疗机构落地的重要保障。同时,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的应用也启示医院医保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定位愈发重要,且未来的数字医院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宏观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5.
<正> 裂头蚴病在我国广东、福建等省较为多见,我省鲜有报告。最近我院收治一例病人,由皮下检出虫体,经南充医专病理科检查,确认为“裂头蚴病”,报告如下: 病员王××,女,52岁,武胜县乐善小学教师,因左肘窝部皮下结节两年余来院诊治。自述15年前左手第二指端用青蛙肉贴伤口愈合后留有一小硬结,无疼痛感,  相似文献   
936.
背景:诱导膜技术是目前治疗肢体大段骨缺损尤其是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该技术治疗骨髓炎后感染复发率高达10%-15%,如何预防及降低感染复发是应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的关键。目的:探讨应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后如何降低感染复发的要点。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squelet technique;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bone infection;osteomyelitis;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antibiotics;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debridement”;中文检索词为“Masquelet技术;诱导膜技术;骨感染;骨髓炎;软组织重建;抗生素;负压创面治疗;清创”。将如何降低应用Masquelet技术治疗骨髓炎后感染复发率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清创技术的改良、优化抗生素的应用方法、局部软组织重建方法及创面负压治疗技术的改进是降低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术后感染复发的四大要点。抗生素载体负载靶向抗生素作用于感染灶,可以有效提高局部抗生素的抑菌性。如何精准调控局部抗生素释放曲线以应对局部细菌不同时机的负荷变化是未来学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降低高抗生素释放量对诱导膜生物性的影响,将抗生素载体技术与诱导膜技术联合应用是未来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37.
1999年为国际老年人年,也是二十世纪最后一年。为迎接联合国制定的“世界老人年”;为学习、交流和进一步共同研究衰老的根本原因,老化的防治方法,老人医疗及福利等经验;交流和推广各国各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思想和老年保健福利模式,作应第六次亚太地区汉城国际老年学学术会议组委会的邀请,于1999年6月8日至11日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938.
舌系带过短初诊可见于新生儿科,耳鼻喉科及口腔科等。目前对于该畸形是否需要纠正、何时纠正、及如何纠正等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程序。本文通过对CNKI数据库及Pubmed中关于舌系带过短的文献的检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39.
目的比较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6例, 女15例;年龄31.5~48.6岁[(41.5±15.0)岁]。损伤节段:C3 3例, C4 12例, C5 13例, C6 10例, C7 3例。19例采用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导航组, 76枚螺钉), 22例采用徒手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传统组, 88枚螺钉)。比较两组总手术时间、有效手术时间、单钉置入时间、单钉修正次数、螺钉距前方皮质距离、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辐射剂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螺钉置入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邻近小关节侵犯、感染、螺钉松动)。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1~13.9个月[(12.5±1.4)个月]。术中导航组总手术...  相似文献   
940.
后视路病变是视交叉以后的视觉通路其本身或毗邻结构发生病变,引起视觉功能改变的一类疾病。神经眼科医生比较熟悉枕叶病变引起的对称性同侧偏盲,但枕极(纹状皮质的最后部分)的病变产生中心性对称性同向盲点,此类视野改变容易被忽略或误诊。该文报道一例老年男性患者,因双眼视觉清晰度下降、视物变形就诊。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8,左眼1.0,FM-100检查提示重度色觉异常,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双侧枕叶脑梗死(右侧枕极部,左侧纹状皮质前部),24-2 Humphrey视野检查可见双眼同向暗点趋势(不典型),10-2 Humphrey视野检查可见双眼中心视野同向偏盲(暗点),故而确诊。后视路病变可引起多种特征性的视野改变,可伴有高级视功能异常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是神经眼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例枕极脑梗死病变产生对称性同向性盲点伴色觉改变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需关注后视路病变视野改变的多样性及其他视觉功能异常,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