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44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600篇
预防医学   22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32篇
  4篇
中国医学   182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了解常见市售灭蟑毒饵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为现场防治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13917.7-2009),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 16种市售蟑螂毒饵中,杀蟑效果较突出的是0.05%氟虫腈颗粒毒饵(编号G1)和2%氟蚁腙胶饵(编号G9),7 d死亡率均达到100%且LT_(50)为1.56和0.98 d,LT_(95)达到4.81和3.80 d;0.05%氟虫腈颗粒饵(编号G2),0.05%氟虫腈胶饵(编号分别为G5,G7)和2.15%吡虫啉胶饵(编号G12),7 d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且LT_(50)小于2 d,LT_(95)大于7 d,杀虫效果良好;有3种杀虫药剂灭蟑效果稍差,分别是2种0.05%氟虫腈胶饵和2.15%吡虫啉胶饵(编号分别为G4,G6,G13),7d死亡率均低于70%且LT_(50)均大于4 d。结论大部分市售蟑螂毒饵灭蟑性能良好,3种灭效较差的剂型均为胶饵,实际使用中建议根据现场情况,轮换使用不同有效成分、不同剂型的毒饵,及时补充消耗毒饵,注意胶饵的保湿型,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EBN)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化学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感染率为25.00%(10/40),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57.50%(23/40)(P0.05);循证护理实施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菌株21株,对照组23例感染患者分离出49株,且检出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感染率,改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植入蛛网膜下腔后患者的免疫反应。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2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完成。采用腰椎穿刺术,将APA-BCC注入2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L3~4或L4~5蛛网膜下腔内。检测患者移植前后的血象、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及脑脊液。结果:移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例较移植前无明显变化(P>0.05)。移植后7d复查16例患者的脑脊液,其中8例(50%)脑脊液中白细胞升高,范围在(15~700)×106L-1犤(198±248)×106L-1犦。但外周血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较移植前无明显变化。结论:APA-BCCs微胶囊植入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未引起宿主明显的免疫反应,表明APA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梅毒患者的眼底病变构成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2019年北京佑安医院AIDS患者395例。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梅毒分为AIDS组和AIDS合并梅毒组。患者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眼压、散瞳眼底检查及彩色眼底照相等眼科检查,并行艾滋病、梅毒相关全身检查。主要指标 BCVA、眼前节反应、眼底病变情况、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状态、CD4+T细胞计数、血HIV-RNA载量以及血CMV-DNA。结果 AIDS组患者266例,眼底异常者163例(61.3%),其中男性149例(91.4%),HIV相关视网膜微血管病变66例(40.5%),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94例(57.7%),血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27个/μl; AIDS合并梅毒组患者129例,眼底异常者93例(72.1%),与AID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中男性92例(P=0.014),HIV相关视网膜微血管病变40例(31.0%),梅毒相关眼底改变26例(20.2%),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25例(19.4%),眼前节阳性反应者23例 (P=0.010),63例(67.7%)患者眼底病变位置为中央型(P=0.040),血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33.5个/μl(P=0.007),均明显高于AIDS组。结论 AIDS合并梅毒患者眼底病变患病率高于单纯AIDS组患者,且血CD4+T细胞计数更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HPV及DNA倍体分析在宫颈细胞学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分流中的意义。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行宫颈病变筛查并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的患者共447例,其中403例患者行TCT检查,TCT筛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共140例,65例ASCUS患者同时行HPV筛查,30例ASCUS患者同时行DNA筛查。结果 1 TCT筛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共140例,宫颈组织活检结果阳性者(CINⅡ级及以上)34例,阳性率为24.29%。2 TCT筛查为ASCUS的患者中同时行HPV或DNA倍体分析,其预测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8.2%和10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SCUS可能隐藏着CINⅡ或更严重的病变,HPV检测或DNA倍体分析在ASCUS分流诊断中具有相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甜菊苷是一种常用天然甜味剂,属于四环二萜糖苷类。药理学研究表明,甜菊苷及其水解产物甜菊醇、异甜菊醇和甜菊双糖苷等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炎、抗肿瘤、止泻、抗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综述甜菊苷、甜菊醇、异甜菊醇、甜菊双糖苷及相关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2007~2012年5年间,89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半年,患者GOS预后评分:36例恢复良好,28例中度残疾,11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降低颅内压,可彻底有效的止血,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肘外侧软组织疼痛的质量效果进行观察发现,从而为肘外侧软组织疼痛质量提供相关的数据信息。方法:采用临床比例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30例患者,来对其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对患者治疗的效果和相关数据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以后,还通过相关的随访工作,来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相应的随访调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在采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结束以后,患者的肘外侧软组织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环节,这和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对患者肘外侧软组织质量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时,不但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使得关节的灵活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从而使得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89.
贾德昭 《药物与人》2014,(10):227-228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不同疗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治疗的69例巨细胞痛毒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①短程组和②中程组。治疗前后查肝功能,血常规,血CMV—IgM。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ALT、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总胆红素厦结合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后随访2个月,血CMV.IgM转阴率中程组高于短程组。血常规、肾功能及心肌酶谱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CV治疗婴儿CMV肝炎的疗效肯定,中程疗法能够获得高病毒转阴率和较低复发率,同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虎杖苷(PD)对严重烧伤小鼠早期肠损伤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严重烧伤小鼠模型,实验分为假烧伤组、烧伤组、低、中、高剂量PD组、谷氨酰胺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测定各组小鼠回肠黏液含量,回肠组织病理学观察,蛋白印迹法(WB)测定各组小鼠回肠组织中SIRT1、NF-κB p6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10、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iNOS)、丙二醛(MDA)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可见小鼠烧伤部位有渗血、感染、水肿发生。与假烧伤组相比,烧伤组回肠黏膜水肿、充血,大量杯状细胞分泌,淋巴细胞浸润,绒毛断裂坏死,回肠黏液含量、SIRT1、IL-10水平显著降低,NF-κB p65、TNF-α、IL-1β、NO、iNOS、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烧伤组相比,低、中、高剂量PD给药治疗后,小鼠烧伤创面有褐色痂壳形成,创面皱缩,随后出现创面上皮爬行、干燥,高剂量组治疗结束后痂壳脱离,创面平整、红润,基本愈合,回肠黏液含量、SIRT1、IL-10水平显著升高,NF-κB p65、TNF-α、IL-1β、NO、iNOS、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谷氨酰胺组症状缓解情况与高剂量组相当。结论:PD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以缓解严重烧伤小鼠早期肠损伤症状,可能与SIRT1/NF-κB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