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25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48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年来,胫骨结节骨骺炎在青少年特别是新战士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应用经皮钻孔减压术治疗各期胚骨结节骨骺炎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均为男性,年龄17~22岁,平均2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3个月~1年。其中双侧者4例,约占10%。均为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出现。共同表现为逐渐膝前下疼痛、肿胀、局部质硬、压痛,阻抗伸膝时疼痛加重。X线检查示:胫骨结节骨骺增大、致密、碎裂,周围软组织肿胀。经休息、理疗、热敷及对症治疗后,12例症状稍有缓解,而后又有所加重,其余无明显改善。1.2 手术方法 患者屈膝使胫骨结节处突出,助手将 相似文献
32.
颈椎椎弓根个体化固定技术治疗261例颈椎疾患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颈椎疾患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1例颈椎疾患,置入110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上颈椎疾患83例,下颈椎疾患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采用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中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术前对每位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术中应用自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结果:一次成功1 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术后235例患者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1],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88.1%。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下颈椎患者中,15例患者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拍片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19例骨折脱位的患者中117例完全复位,融合率为98.3%。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患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34.
35.
目的观察利用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7年7月我科应用以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结果本组术后28d断蒂,皮瓣全部成活,9例获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个月,皮肤无明显疼痛和溃疡,不影响行走功能和穿鞋。结论以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不牺牲供区小腿的主要血管,增加了受区的血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两种构型三枚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两种构型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头颈型股骨颈骨折进行生物力学比较 ,为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倒、正等腰三角形构型的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头颈型骨折的股骨标本 ,并采用生物力学机测试、比较两种空间构型的抗压、抗扭转性能及最大垂直载荷 ,所得实验数据均用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倒等腰三角形构型的抗压及最大垂直载荷性能明显优于正等腰三角形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两者抗扭转性能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治疗头颈型股骨颈骨折应选用倒等腰三角形构型的三枚空心加压螺钉 ,其生物力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7.
1990年以来,我院收治髋臼骨折4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4例,手术治疗34例,均取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39例,女9例;年龄18~65岁,平均35.6岁。车祸伤20例,坠落伤9例,砖墙压伤10例,其他伤9例;合并骨盆、脊柱及四肢骨折39例,髋关节脱位36例,内脏损伤16例,颅脑损伤8例,坐骨神经损伤7例,创伤性休克18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1]分类:后壁11例,后柱3例,前柱4例,前壁3例,横行5例,横行伴后壁7例,双柱6例,后柱伴后壁5例,T形或Y形4例。1.2 治疗方法1.2.1 非手术治疗 14例。以患侧股骨髁上牵引为主,重量6~8kg。若合并股骨头中…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方法于股骨颈前上方开槽进入股骨头病灶处,彻底清除死骨及硬化囊壁,将大网膜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53例。结果50例疼痛消失,3例明显减轻。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停止发展。按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优42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6%。结论本术式能够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恢复其活力,降低股骨头内压,从而防止后期股骨头负重区塌陷。该方法适用于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_b、Ⅲ、Ⅳ早期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9.
徒手经寰枢椎椎弓根植钉固定的X线片和CT片个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X线片和CT片,徒手行寰枢椎椎弓根植钉固定,制定简便、实用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植钉的一次成功率.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9月,于术前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X线片和CT片个性化定位方案,利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徒手对31例患者124枚寰枢椎椎弓根行经椎弓根固定手术.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3~61岁,平均43.5岁.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6例,齿状突不连7例,横韧带损伤8例.测量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4±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1 d,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随访时间9个月~5年4个月,平均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2%.结论 X线片和CT片个性化设计方案及临床应用,设计简便、程序简化、个性化强,对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手术的实际操作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髋关节骨折脱位是指股骨头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或 /和股骨头骨折。我院自 1989年 7月~ 1998年 7月治疗 18例髋关节骨折脱位 ,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男 16例 ,女 2例 ;年龄 2 1~ 5 6岁 ,平均 3 8 5岁。本组 18例均为受伤后 3周内手术 ,均为新鲜脱位合并骨折。 17例因车祸致伤 ,1例为高处坠落伤。2 治疗方法18例患者在无禁忌症情况下 ,全部在腰麻下进行手法复位。对复位成功不需手术者 ,进行皮牵引或骨牵引 4~ 6周 ,本组 6例。手法复位失败 2例和 10例股骨头虽然复位 ,但合并髋臼或股骨头骨折均手术治疗 ,行髋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