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超声评分法评价胎儿单侧肾盂分离的预后价值. 方法 对孕期发现的单侧肾盂分离的39例胎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并记录肾盂分离侧的肾盂前后径(APD)、肾实质厚度、肾盏形态并分别赋予0-3分,累计每只肾的积分.根据随访结果将胎儿肾积水分为生理性肾积水和病理性肾积水.绘出各单因素及超声评分法的ROC曲线并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①39例单侧肾盂分离胎儿,10例为可复性肾盂分离,29例为不可复性肾盂分离.②超声评分法和APD、肾实质厚度、肾盏形态评价胎儿肾盂分离情况的4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1,0.864,0.903,0.947.经Z检验,超声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各单因素的面积(P<0.05).③超声评分法以6分为诊断病理性肾积水最佳截断值,灵敏性82%,特异性90%. 结论 超声评分法比APD、肾实质厚度、肾盏形态各单因素能更有效评价胎儿单侧肾盂分离的预后,可用以临床鉴别胎儿单侧生理性与病理性肾积水.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颅脑疾病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颅脑超声异常患儿超声表现,分析二维超声表现及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异常情况。结果绝大部分颅脑疾患均有明确二维超声异常表现,可伴或不伴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异常;少数仅有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异常表现。结论二维超声对颅脑疾患有直接和确定诊断价值,同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诊断为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24例瘢痕妊娠病例根据妊娠物与瘢痕的位置关系分为三型:癜痕处肌层内型(5例)、瘢痕处宫腔内型(13例)及混合型(6例),根据分型及瘢痕处滋养血流分布状况选择治疗方案并超声随访。结论超声通过观测妊娠物与瘢痕的位置关系及瘢痕处滋养血流分布状况对于瘢痕妊娠的诊断、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中孕期及晚孕期胎儿腭部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孕21~36周产前二维超声和产后检查证实腭部声像正常的1885例胎儿(中孕组1023例,晚孕组862例)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检查中采用经胎儿颌下、口裂、耳前连续区域显示腭冠状切面,经口裂显示腭纵切面,连续完整显示胎儿正常腭部并统计显示率。结果产前超声经胎儿颌下、口裂至耳前区域腭冠状切面扫查两组胎儿正常硬腭显示为横带状强回声,正常软腭显示为横带状低回声;中孕组、晚孕组胎儿腭部超声显示率分别为76%(777/1023)、53%(458/862);经口裂腭纵切面扫查胎儿正常腭部显示为连续弧形带状回声:中孕组、晚孕组胎儿腭部超声显示率分别为49%(501/1023)、13%(113/862)。冠状切面与纵切面联合扫查中孕组胎儿腭部超声显示率为94%(961/1023),晚孕组胎儿腭部超声显示率为56%(483/862)。结论中孕期胎儿存在明显的下颌骨软骨间隙,经胎儿颌下、口裂、耳前区域腭冠状切面及经口裂腭纵切面扫查不受胎头屈曲位置影响,二维超声可较完整显示胎儿腭部声像,有助于检出单纯性继发腭裂。但由于成像过程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和手法,尚不能作为常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2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确诊的13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13例患者中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10例,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伴有肿瘤者3例。(2)11例患者腹膜后腹主动脉中下段的前壁及两侧壁可见厚度不一的弥漫性条状低回声包绕,形态不规则,范围不等,1例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低回声团块。10例团块内部回声均匀,2例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少量细线状纤维分隔样稍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团块内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其中3例团块同时包绕下腔静脉,3例病变向下延伸至髂血管周围。(3)11例患者(84.6%)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10例同时合并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合并输尿管扩张者可见低回声病变包绕输尿管。输尿管局限性狭窄2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腹膜后纤维化首选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60至80年代,国外已有学者[1-2]最早将超声检查用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近十几年来肌肉骨骼超声成为国际超声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掌部筋膜间隙及毗邻解剖结构的超声特点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高频二维超声检查40例80侧健康成人腕掌部筋膜间隙解剖结构,旨在讨论腕掌部筋膜间隙的超声检查方法、超声解剖结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上诊治腕掌部筋膜间隙病变提供超声解剖学基础及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三维反转成像在产前诊断胎儿心房异构中的应用,总结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7年7月间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和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经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诊断,经病理与出生后超声心动图确诊的80例异构综合征胎儿临床资料,观察对比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诊断各类心血管异常的符合率。结果二维超声诊断与三维超声反转成像的左侧异构综合征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反转成像的右侧异构综合征诊断符合率及诊断完整性级别高于二维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反转成像显示心耳形态来确定心房反位或心房异构等先心病能提供直接证据,三维超声反转成像在诊断右侧异构房室异构等异常中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18岁,因人工流产刮宫术后阴道淋漓出血1个月并逐渐加重2~3d就诊。妇科检查:宫颈光滑,举痛,宫颈腔内可见部分积血;子宫后位,形态大小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尿妊娠试验呈阴性,血压9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超声检查:子宫后位,子宫大小正常,形态规则,子宫底部后壁肌层见一大小1.5 cm×1.1 cm囊性包块,囊腔内透声差,可见缓慢涌动的云雾状回声(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其内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技术测及高速动脉样流速曲线(图2)。三维超声重建后显示包块与宫腔相通,超声提示:子宫底部后壁肌层囊性包块,不除外假性动脉瘤。入院后即对患者行阴道填塞止血及药物缩宫治疗,其阴道仍流血不止,急行血管造影诊断为假性动脉瘤,遂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高低频超声联合使用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检测结果,探讨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椎动脉起始段病变检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经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42例,均常规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Kappa检验评价联合应用高低频率超声检查与DSA对VA起始段狭窄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显示管腔迂曲,伴有动脉硬化可见血管内膜增厚,回声增强,有小的斑块形成;彩色多普勒表现为椎动脉内血流变细;频谱多普勒显示狭窄近段血流速度增高,远段流速减低。椎动脉闭塞表现为无彩色血流显示。联合应用高低频率超声检查诊断为椎动脉起始段轻度狭窄25例(59.5%),中重度狭窄14例(33.3%),闭塞3例(7.1%),其中3例轻度狭窄患者、1例中重度狭窄患者为应用低频凸阵探头后发现。血管造影诊断为椎动脉起始段轻度狭窄26例,中重度狭窄14例,闭塞2例。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与血管造影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检测一致性较好(κ=0.77>0.75)。结论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可作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探头及腹部探头的联合应用对子宫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14例子宫破裂患者应用高频探头及腹部探头联合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 14例子宫破裂患者中,超声诊断或疑似诊断子宫破裂1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5.7%。完全性子宫破裂1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100.0%;不全子宫破裂4例,超声诊断2例,符合率50.0%。完全子宫破裂超声表现为子宫肌层、子宫浆膜层连续中断,腹腔内积液;不全子宫破裂超声表现为子宫肌层全层或子宫肌层不全连续破裂,子宫浆膜层连续完整。结论高频探头及腹部探头联合应用,可有效及时地进行子宫破裂超声诊断,并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