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96篇
  2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rhIL-10对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PBMC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rhIL-10)对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细胞因子与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rhIL—10治疗银屑病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PBMC,并检测PHA诱导PBMC产生IL—2、IFN—γ与LPS诱导PBMC产生IL—1、IL—6、IL—8和NO水平。结果 银屑病患者活化的PBMC产生IFN—γ、IL—1、IL—6和IL—8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使康人,IL—2与NO水平也较正常人为高,提示银屑病活动期一些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rhIL—10(2.5、5、10、20、40μg/L)对PHA诱导的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PBMC产生IL—2、IFN—γ均有抑制作用,对LPS诱导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PBMC产生IL—1、IL—6、IL—8和NO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并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anti—IL—10McAb(2.5、5、10、20、40mg/L)在rhIL—10存在与不存在情况下均能促进PHA活化的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使康人PBMC产生IL—2及IFN—Y,但银屑病患者PBMC产生上述细胞因子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 rhIL—10对银屑病患者PBMC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具有抑制作用,由此产生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2.
<正> 人体在生命活动中都产生着能量来维持其机能,有些能量的变化,如电能、热能的变化,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就象心电、脑电、肌电的测试,热象技术的应用,以及皮肤电参量在经络研究上的应用等等.但是,人体体表经穴可见光的发生和变化,并未被人们所认识. 为了探索新的经络物理参量,寻找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变化特性的客观指标,我们对人体体表经穴的超微弱发光进行了研究,这种光已被实验观测到~((1)).这种极其微弱的发光信息,反映了人体正常生理状态及某些病理状态的变化,现已找到了与一些疾病相关的经穴发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寻找一种在肝移植术前可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及其产生程度的方法。方法术前从全血中提取DNA,经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方法)扩增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鄄α(TNF鄄α)和白介素鄄6(IL鄄6)基因,建立猪的原位肝移植模型,术后根据病理变化,对同种异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作出诊断。结果在46只动物中,29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具有TNF鄄α鄄308A/A及IL鄄6鄄124G/G的基因类型个体在排斥组与非排斥组中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具有TNF鄄α鄄308A/A及IL鄄6鄄124G/G的基因类型在肝移植后更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4.
体表冷光应用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新的有效的生物医学工程手段,从生物医学工程角度探讨生命活动规律,探索生命实质及对针刺针麻机理进行客观化的研究,我们对人体及动物的体表发光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以此为客观指标,对生命现象及针刺对机体的调整作用、经络实质等作了探讨。近年来,又作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5.
<正> 我们曾以体表冷光强度值大小为指标,对药物、饥饿和失血等致虚动物模型作了研究,又对人体经穴冷光失衡规律作了观察,但对动物体表冷光失衡规律尚未研究。现为了补充上述两方面的工作及探寻研究虚证的新的客观指标,所以对药物致虚前后及虚证形成、恢复过程中家兔体表冷光失衡规律作了288点次观测。实验仪器和以Hy值为指标的分析方法见本刊总90期50页。实验中采用健康成年家兔10只,其中雄6只,雌4只,体重3.4——5.2市斤。给药前不同日期每只家兔重复测试两次耳部发光强度,计算其Hy值,为给药前正常值。药后第1、2、4、7、10、13、16天再  相似文献   
106.
研究生在科研中经常会面对实验研究不顺利或者研究受挫的局面,很多研究生会因此而产生心理问题。本文求助者为南京市某高校理科硕士研究生,因实验不顺、导师批评而焦虑、失眠,进而否定自己的能力,经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诊断、评估及确立咨询关系、心理咨询(领悟与修通阶段)、结束与巩固(再教育)3个阶段,经过4次心理咨询,纠正了原有不合理信念,缓解了焦虑情绪,较好地实现了咨询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122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实验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06),实验组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08.
急性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异常情况,以制定合理的干预策略,改善预后。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398例,按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对无糖尿病史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FPG水平,将患者分为糖代谢正常组196例,糖调节受损组78例和糖尿病组124例,对各组糖脂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98例患者总的糖代谢异常率为50.8%,其中入院后新确诊糖尿病59例(14.8%)、糖调节受损78例(19.6%),在新确诊的糖代谢异常中,40.7%的糖尿病及59.0%的糖调节受损通过OGTT确诊。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血脂、FPG及HbA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脑梗死各亚型中,患者FPG、血脂水平无差异,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比例最高。结论脑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比例高,OGTT可发现大量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Sofosbuvir联合Velpatasvir治疗1~6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Sofosbuvir"、"Velpatasvir"及"HCV"等为检索词,检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Medline、PubMed、CNKI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采用Q检验法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据标准共纳入文献8篇,共计患者2040例。Sofosbuvir联合Velpatasvir治疗1~6基因型HCV感染(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初/经治患者)效果较好,总SVR12为96.35%(95%CI:94.43%~98.26%)。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9例(0.3%,95%CI:0.0%~0.6%),发生严重不良反应60例(2.4%,95%CI:1.2%~3.6%),病死6例(1.5%,95%CI:0.2%~2.8%)。普通不良反应中常见头痛[515例(23.1%),95%CI:19.1%~27.1%]、乏力[443例(21.7%),95%CI:19.4%~24.0%]、恶心[243例(11.5%),95%CI:9.1%~13.8%]、鼻咽炎[140例(8.7%),95%CI:5.7%~11.7%]及腹泻[119例(7.0%),95%CI:5.7%~8.2%]等。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较低,主要为高胆红素血症[9例(3.4%),95%CI:0.1%~10.6%]、淋巴细胞减少[24例(1.0%),95%CI:0.1%~1.9%]、血红蛋白降低[15例(1.0%),95%CI:0.2%~2.1%]及高血糖[8例(1.0%),95%CI:0.1%~2.0%]。结论 Sofosbuvir联合Velpatasvir抗HCV治疗具有泛基因活性,可覆盖1~6基因型患者,SVR12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草药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hepatic vero-occlusive disease,HVO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7年1月至2018年5月确诊的12例土三七致HVO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进展及肝损害程度分为肝功能衰竭组(5例)及非肝功能衰竭组(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56.41±14.18)岁,多数因保健、月经不调、骨折、腰腿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等服用土三七药粉或代茶饮、药酒等。腹部CT或MRI具有"地图状"或"云絮状"不均匀强化灶、肝静脉显示不清等特征性影像特点。随着疾病进展,肝功能衰竭组患者AST和TBil显著高于非肝功能衰竭组,ALB和PTA显著低于非肝功能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合服药史、CT/MRI特征性影像及肝脏病理有助于土三七诱发HVOD的确诊。病情进展迅速导致肝功能衰竭可能与服用土三七总剂量及疗程有关。土三七引起的肝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