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患者实施多学科健康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25例在2018-01~2019-06于本中心体检的居民,针对其个体差异实施多学科健康管理,在疾病指标变化和检出率方面进行观察.结果:管理前的血压、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管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时亚健康状态、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检出率高于随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检居民实施多种学科健康管理,可规范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预防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相似文献   
22.
内镜下注射碳酸氢钠溶液治疗胃石症3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石(gastric bezoar)又称胃内结块(bezoars in stomach),山东地区较为常见,主要由进食柿子、黑枣、山楂等所致。临床上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烧心,少数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甚至发生胃穿孔。我们采用内镜下多点注射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治疗胃石症3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24.
<正>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慢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致多系统受累,病程为慢性进行性,好发于10~25岁,两性均见,较少见,临床分为症状前期、脑与肝三型[1],笔  相似文献   
25.
掌握我团布鲁氏菌病在人畜间的暴发流行情况,根据市鲁氏菌病暴发流行情况作出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对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 BA)进行影像解剖分型,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动脉期CT增强扫描患者146例。使用轴位与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技术对BA进行分析。结果 146例中,共发现BA 360支,大多起于胸5-6水平,总变异58支(16.11%,58/360)。右侧BA185支,左侧BA175支,显示9种类型,最为常见的是R1L1(50.00%,73/146),其次是R1L2(18.49%,27/146)、R2L1(16.44%,24/146)两种类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动脉期增强扫描技术可清晰显示BA,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特别对介入放射医师快速准确的实施BA介入术提供准确、清晰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成像的特征,了解BA起源、走行、数量、直径、位置关系以及周围淋巴结结构等生理解剖情况,为进一步应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诊断肺部疾病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与佳木斯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拟行胸部CT检查的肺部疾病患者共8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检查和64排螺旋CT BACTA检查,观察患者BA、肺部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及显影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64排螺旋CT BA-CTA检查在左、右以及整体纵膈段BA显影数量均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A检查在BA直径和周围淋巴结显示情况与常规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常规CT检查;64排螺旋CTA检查的成像质量上与常规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常规CT检查。结论 64排螺旋CT BA-CTA较常规CT更为清楚,直观,全面,对BA起源、走行、数量、直径、位置关系以及周围淋巴结结构等生理解剖特征显示清楚,对肺部疾病的进一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华支睾吸虫肝病肝胆管改变的CT诊断价值及其病理改变.方法98例本病患者中,男57例,女41例.95例(97%)有明确食生鱼史,就诊时腹痛48例,右上腹闷胀15例,腹部不适22例,发热5例,黄疸8例.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9例,碱性磷酸酶(AKP)轻度升高者8例,总胆红素升高5例(>15.5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14例及间接胆红素升高12例.所有病例均于粪便及十二指肠引流中发现虫卵,其中89例华支睾吸虫血清学检查为阳性,9例肝胆手术治疗,8例做肝活检.本组病例全部呈肝内胆管扩张改变,大便阳性而肝CT检查正常者未选入本组病例.结果98例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扩张,轻度扩张62例(63.3%),中度23例(23.5%),重度13例(13.3%).肝内胆管扩张的形态分三种类型Ⅰ型扩张的肝管从肝门向肝被膜下方向逐渐扩张,其肝被膜下小胆管呈囊状扩张者82例(83.7%);Ⅱ型肝内胆管从肝门向肝被膜下逐渐扩张,但无肝被膜下小胆管囊状扩张者12例(12.2%);Ⅲ型肝内扩张的胆管,肝门侧与远侧端胆管径宽度相近似者4例(4.1%).98例中6例(6.1%)显示部分扩张,胆管壁不规则,管腔粗细不均,边缘较模糊;12例(12.2%)肝内胆管近肝门侧明显扩张,而远端扩张不明显.98例中91例(92.9%)肝外胆管无扩张.增强扫描显示更为清晰,肝内、外胆管壁均未发现增厚及异常强化征象.肝内胆管结石18例(18.4%),其中肝左叶内8例,肝右叶内6例,肝左、右叶内均有结石者4例,肝总管、胆总管结石各1例,胆囊结石5例,数目不定.胆囊炎28例,4例(4.1%)胆囊内见团状或不规则软组织密度条状物悬浮于胆汁中,胰管轻度扩张2例.肝左叶增大.8例肝活检镜下见胆管腺瘤样增生,符合华支睾吸虫所引起的胆道系统的病理改变.9例术中见肝表面有散在的黄白色扩张的小胆管,其中并发肝细胞癌1例,肝胆管上皮癌3例,脂肪肝1例,肝囊肿1例.结论①华支睾吸虫所致肝内胆管从肝门向被膜方向逐渐扩张,管径大小相近,这种扩张形式是其所特有的,CT具很高的诊断价值.②长期反复及大量寄生华支睾吸虫病可并发一些恶性疾病,对其早诊断早治疗,颇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0.
作者探讨了压缩胶原泡沫栓子用于不同器官,尤其用于肺和胸膜腔的生物适应性和最终结果。将胶原海绵割成长4~5cm,断面2mm×3mm 的胶原栓子。用钳子压紧以使可通过17~18号针头,把这些栓子贮存在聚四氟乙烯套鞘内。将钽微粒加入胶原网中以类似方式制成钽处理栓子。这些栓子经气体消毒。一经干燥即便存放数月也不膨胀。将压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