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4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在生理剂量雌二醇环境下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细胞对照组,他莫昔芬对照组和生理剂量雌二醇环境下5个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组.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PI染色检测凋亡率,DAN ladder观察凋亡条带.结果:各剂量组黄芪注射液均无促MCF-7细胞增殖效应,且随作用时间延长,均能抑制MCF-7细胞增殖(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在质量浓度为2×10-1~2×10-4 g/mL时,各剂量黄芪注射液作用24 h均可使MCF-7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或S期(P<0.05).高剂量(2×10-1g/mL)黄芪注射液作用72 h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结论:一定剂量范围内的黄芪注射液可抑制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阻滞细胞的有丝分裂于G0/G1或S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行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疝修补术治疗的35例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疝18例,腹壁切口疝10例,脐疝5例,脐疝合并切口疝1例,腹白线疝1例。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疝复发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35例患者中,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59.0±9.42)岁;术前16例(45.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6例(45.7%)低蛋白血症,24例(68.5%)腹水;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级16例(45.7%),B级18例(51.4%),C级1例(2.8%);术前ASAⅡ级11例(31.4%),Ⅲ级20例(57.1%),IV级4例(11.4%)。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死亡病例。腹股沟疝平均手术时间(97.0±18.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0±5.0)mL。切口疝平均手术时间(125±3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0.5±23.5)mL。脐疝平均手术时间(106.0±45.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5±20.5)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8(1~63)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8%,其中血清肿2例(5.7%)、血肿4例(11.4%)、切口感染1例(2.9%)、手术部位感染2例(5.7%)。术后随访率65.7%,中位随访25个月。术后2例手术区域不适感(8.7%),无慢性疼痛病例,4例复发(17.4%),其中腹股沟疝和切口疝各2例(8.7%)。结论: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患者行择期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3.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3年9月至2002年9月,对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78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88例,其它心脏病变9例.45例进行三尖瓣成形,16例进行左心房折叠术.39例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175例中早期死亡9例,死亡率5%.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19例,心室颤动7例.随访137例,平均随访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总结9例原位心脏移植经验,探讨该方法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心脏移植病人9例,均患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0.10-0.29(0.21±0.03),均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用标准法处理5例,用双腔静脉法4例。供心热缺血时间2.6-6.7(4.2±1.0)min,冷缺血时间110- 175(141±16)min。抗排斥反应采用环孢素、麦考酚酸酯和甲泼尼龙三联方案,以环孢素为主。维持其血药浓度200μg/L;综合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观察排斥反应,必要时行心内膜活检。结果手术全部成功,病人均在术后1-3月内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恢复到0-Ⅰ级。随访4-42(27±20)个月,除1例病人在8个月时自行停服免疫抑制药因排斥反应死亡外,其余8例病人健康状况良好,6例病人已恢复工作。结论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术前认真选择供体和受体,并造好血液配型及组织配型,移植过程中尽量缩短热、冷缺血时间和良好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应用免疫抑制药和密切观察排斥反应是取得远期疗效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急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LVEF与BNP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内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疗效显著,可促使患者临床指标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和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对3所县级医院34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医院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76.08±34.31)分,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121.40±18.42)分;除认知成熟度与任务分析和自我监控及调节无关外,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总分及其他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基层医院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均有待提高,两者间相互正性影响;护理管理者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双管齐下,培养和提高基层医院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其中32例行胃底360°折叠术(Nissen术),10例行胃底270°部分折叠术(Toupet术)。39例采用4号丝线缝合修补疝缺口,3例应用补片修补疝缺口。结果42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38±22)min,失血平均(62±16)ml;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2±1.9)d。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2例(76%),好转10例(24%)。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具有疗效确定、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71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前瞻性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TE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TEP组35例,Lichtenstein组36例。手术后1周和1年内对患者作出临床观察和评估,并在3个月和1年时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使用镇痛药物的频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正常活动时间、腹股沟疼痛持续时间、疝复发。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使用镇痛药物的频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腹股沟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方面TEP组优于Lichtenstei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复发例数TEP组少于Lichtenstein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EP对于复发疝、老年人疝以及双侧疝更加具有优势。但TEP手术费用较高、需要腹腔镜等设备、学习曲线较长,这些可能是目前TEP尚未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缩短TEP学习曲线的关键在于掌握手术空间的建立,腹白线中隔是影响手术空间建立的主要因素,打开下方部分腹白线中隔是手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9.
腹腔镜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并发症包括食管炎、消化性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及Barrett化生。因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RE可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烧心感、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严重时可出现吞咽痛及出血、Barrett食管的改变,甚至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中学生身体素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云南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13~18岁中学生11 946名,测量不同性别、年龄、民族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相关指标及计算合格率,对弱势项目(肺活量、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应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2019年云南省中学生体质测试中整体合格率由高到低的项目依次为耐力跑(99.9%)、50m跑(96.4%)、坐位体前屈(96.4%)、立定跳远(86.1%)、肺活量(76.8%)、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2.5%)。不同民族间比较发现肺活量合格率最高为汉族(85.6%),最低为傣族(47.4%);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合格率最高为佤族(81.9%),最低为纳西族(41.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肺活量项目中,超重肥胖(OR = 0.56,95%CI:0.49~0.64)、学校不挤占体育课(OR = 0.88,95%CI:0.81~0.97)、一周中肌肉力量锻炼≥4次(OR = 0.67,95%CI:0.58~0.77)体测合格率更高,而低体重(OR = 3.78, 95%CI:3.31~4.56)体测合格率更低;引体向上/仰卧起坐项目中,上体育课时感觉出汗(OR = 0.87,95%CI:0.76~0.99)、学校不挤占体育课(OR = 0.87,95%CI:0.80~0.93)、每天上课间操次数超过两次(OR = 0.76,95%CI:0.67~0.88)体测合格率更高,而低体重(OR = 2.10,95%CI:1.73~2.55)、超重肥胖(OR = OR=1.25,95%CI:1.13~1.38)、每天体育锻炼不超过1 h(OR = 1.11,95%CI:1.02~1.20)体测合格率更低。结论 引体向上和肺活量是云南省中学生身体素质弱势项目,今后政府、学校、家庭应加强合作,积极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确保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