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目的 :了解各类人群的 SARS病毒抗体的检出情况及 SARS患者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对各类人群的血清进行 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 :SARS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是 :SARS患者10 3/2 34;SARS疑似病例和有发热症状的其他病例 10 /12 7;正常体检人群 1/90 ;其他疾病 2 /80 ;医院工作人员 2 9/5 0 5。结论 :SARS病毒 Ig M抗体消失较早 ,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 G持续时间较长是近期或曾经感染的标志。医院的SARS感染率远高于正常人群 ,且可能存在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13.
在临床检验中,时常遇到有溶血的标本,笔者用机械溶血方法,对照检测了溶血和非溶血标本的丙肝抗体队抗一IICVIgh),现将结果报告如T。1临床资料1.且样本:52例血液标本取自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病人,抽取静脉血3ml,凝固后离心分离部分血清标本;后再用机械法造成溶血,离心后取其溶血血清。另在抗一HCVIgh常规检测中,留取10份OD值在临界值附近的血清及机械溶血后离心取其溶血血清。1.2试剂:抗一HCVIgh试剂盒由深圳月亮湾生物工程公司提供,批号对08(X,有效期内使用,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1.3仪器:SLTABI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198例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肝穿刺组织活检,分析病理特征。结果 198例慢性HBV携带者HBeAg阳性134例(占67.68%),HBeAg阴性64例(占32.32%),除21例(占10.61%)无肝脏病理改变外,其余肝脏组织学显示不同程度炎症(G)及纤维化(S)改变者占89.39%(177/198),其中G1占65.66%(130/198),G2占19.19%(38/198),G3占4.55%(9/198),≥G2共占23.74%(47/198);S1占39.90%(79/198),S2占36.87%(73/198),S3占5.05%(10/198),S4占0.51%(1/198),≥S2共占42.42%(84/198)。男性组与女性组G、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30岁组G及S重于〈30岁组(P〈0.05)。病程〈10年组与≥10年组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组S重于〈10年组(P〈0.05)。按HBeAg分阳性组与阴性组,HBeAg阳性组以G1(占70.89%)、S1(占47.01%)为多,而HBeAg阴性组以≥G2(占34.38%)、≥S2(占56.25%)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肝组织G各级之间及S各期之间血清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3.117,df=3,P=0.366;χ^2=5.579,df=3,P=0.134);HBeAg阴性组肝组织G各级之间及S各期之间血清HBVDNA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0.921,df=3,P=0.823;χ^=23.408,df=3,P=0.492)。结论无论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绝大部分有一定的肝组织学改变,应引起足够重视;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损害程度要重于HBeAg阳性者。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改变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性别无关。年龄≥30岁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重于〈30岁组,病程≥10年组纤维化程度重于〈10年组。年龄在30岁以上,病程超过10年的慢性HBV携带者应密切随访,及时进行肝活检,明确病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应用营养筛查评分简表(NRS2002)评分在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高表达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6例肝炎患者体重指数(BMI)、白蛋白、AFP、GP73的测定,利用NRS2002评分简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将患者分成营养风险组(A组)和非营养风险组(B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A、B组两组患者的AFP、GP73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营养风险组所检测的AFP、GP73高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营养风险组(P〈0.05);营养风险组的CHB、肝硬化、原发性肝癌(PHC)患者AFP、GP73的表达逐渐增加;NRS2002分值越高,AFP、GP73表达亦增高。结论:结合NRS2002评分能更多地将无AFP、GP73高表达的患者被正确区分,从而提高AFP、GP73高表达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32例原发性肝癌(PHC组)、50例肝硬化和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良性肝病组)以及6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GP73含量,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血清AFP水平,采用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装置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比(AFP-L3%)。结果血清GP73、AFP和AFP-L3在PHC组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4.15%、59.22%和54.34%,在其他肝病组的特异性分别为81.45%、85.13%和97.24%。三者联合检测时,其诊断敏感度可提高至90.15%。结论血清GP73对PHC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AFP-L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血清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PHC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通过检测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病毒载量(HBV-DNA),探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LP与HBV-DNA的关系,观察HBV-LP用于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HBV-LP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抗病毒治疗有效组患者HBV-DNA和HBV-LP下降趋势一致;抗病毒治疗无效组患者HBV-DNA始终没有出现阴转,HBV-LP的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抗病毒治疗效果反复组患者HBV-LP的含量维持较高水平或变化不明显,HBV-DNA则出现暂时阴转.结论 动态监测HBV-LP的含量可用于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