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内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抗抑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浆皮质醇、细胞因子水平。方法: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60例,30例正常对照。用Stroop测试(一种阅读流畅性作业)、词语流畅性(VF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测验测评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细胞因子的浓度。患者在治疗前和抗抑郁治疗6周后完成两次测评。结果:治疗前抑郁症病人VFT成绩低于对照组(90·80±26·78/114·83±18·25,t=-4·087,P<0·01)Stroop成绩高于对照组(110·37±132·41/87·55±19·74,t=2·69,P<0·05),WCST除分类数和持续性错误百分数低于对照组(3·18±2·17/5·07±1·41,t=-3·17,40·87±22·83/60·39±17·90,t=-2·74,P<0·01)外,其它项目均高于对照组(t=2·05~2·74,P<0·05,0·01),药物治疗六周后VFT成绩较治疗前提高(98·55±25·72,t=3·28,P<0·01),WCST结果大多数项目均较治疗前评分提高(t=-2·05~-3·65,P<0·05)持续性错误的比较治疗前提高(54·22±27·5/40·87±22·83,t=3·60,P<0·01)治疗前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与WCST的持续性汇合、持续性错误及持续性错误百分比呈正相关(r=0·34~0·38,P<0·01),HAMD评分与VFT、Stroop测查结果呈负相关(r=-0·43,-0·32,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升高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抗抑郁药能改善抑郁症病人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2.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psychopathologic symptoms between smokers and non-smokers in chronic and first-episode,drug-nalve schizophrenics.then it was attempted to explain the reasons why there is higher rate of smoking behavior in schizophrenia.Methods In all.427 male chronic schizophrenic patients(332 smokers and 95 non-smokers)and 63 male first-episode drug-naiv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22 smokers and 41 non-smokers)were collected.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Results In chronic patients.the item scores of poor rapport and passive/apathetic social withdrawal of PANSS negative subscal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mokers than non-smokers(3.9 ±1.5 vs.4.4±1.7;3.6±1.6 vs.4.0±1.7.respectively,P<0.05),and so was the total scores of PANSS negative subscale(24.0±8.2 vs.26.3±9.5).In first-episode.drug-ndive patients.the itern scores of emotional withdrawal and passive/apathetic social withdrawal of PANSS negative subscale were significant lower in smokers than non-smokers(2.7±1.3 vs.3.5±1.3:2.7±1.3 vs.3.5±1.4,respectively,P<0.05).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ere are positive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the psychopatholog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which misht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for higher rates of smoking behavior in schizophrenia.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强化无错性节奏训练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纳入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在药物治疗种类、剂量不变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强化无错性节奏训练,对照组无其他干预,共12周。分别于基线及干预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估临床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评估生活质量,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社会功能。结果基线时两组间各量表及其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反应缺乏、思维障碍、偏执、抑郁评分及SQLS中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评分的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AF评分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分析提示治疗结束时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反应缺乏、偏执、抑郁评分及SQLS中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评分在治疗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无错性节奏训练可有效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缺陷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强化无错性节奏治疗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90例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试验组(n=45);研究周期12周,期间抗精神病药种类和治疗剂量不变。对照组为自然状态下观察,试验组采用强化无错性节奏治疗。分别于基线及治疗12周末采用MATRICS认知评估系统(MCCB)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基线时2组间MCCB总分及分量表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2组MCCB总分改善值[(5.7±5.2)分与(1.9±8.2)分,t=2.34,P=0.02]、加工速度改善值[(2.7±6.2)分与(-3.7±10.5)分,t=3.19,P=0.02]、工作记忆改善值[5.0±9.2)分与(0.3±8.6)分,t=2.34,P=0.02]、言语记忆改善值[(6.5±7.2)分与(-0.4±9.2)分,t=3.70,P<0.01]、推理与问题解决改善值[(3.7±10.1)分与(-1.9±10.1)分,t=2.45,P=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无错性节奏治疗可有效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对加工速度、言语记忆、工作记忆以及推理解决能力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血浆非酶抗氧化物浓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发患者64例,作为病例组(包括家族史阳性30例,阴性34例)和42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和尿酸浓度。病例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结果:病例组血浆白蛋白和尿酸浓度低于对照组(P均<0.05);家族史阳性患者白蛋白和胆红素浓度低于家族史阴性患者(P均<0.05);家族史阳性患者病程与尿酸浓度呈负相关(r=-0.50,P<0.05),阴性症状分与白蛋白和尿酸浓度呈负相关(r=-0.37,-0.4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血浆非酶抗氧化能力下降,而且可能与阴性症状、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36.
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非酶抗氧化物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非酶抗氧化物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测定55例首发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2名正常对照的血浆非酶抗氧化物水平,包括白蛋白、总胆红素浓度和尿酸浓度;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血浆白蛋白和尿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4.72±3.42)g/Lvs(46.70±3.43)g/L,(3.11±1.00)×102μmoL/Lvs(5.00±1.01)×102μmoL/L,P均小于0.05];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血浆总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12.48±3.86)μmoL/L vs(10.27±1.78)μmoL/L,P=0.04];男性患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女性患者[(3.54±1.21)×102μmoL/L vs(2.88±0.76)×102μmoL/L,P=0.01];对照组男女性之间上述3个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仅发现对照组血浆白蛋白、尿酸与年龄相关(r=-0.39,P=0.01;r=-0.40,P=0.01)...  相似文献   
37.
免疫功能失调与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免疫遗传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母孕期或发育期的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大脑结构损伤和功能改变。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提高疗效。将来研究方向可以包括有治疗作用的抗体以及新型的免疫调节药物。  相似文献   
38.
目的:调查入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acute and transient psychotic disorders,ATPD)患者的最后转归,研究转归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随访研究,收集以ATPD(依据ICD-10诊断标准)序贯入院的患者112名,于首次入院诊断后1.0~4.5年内,由2名高年资精神科主治医师利用各种医疗及社区康复资料,判断患者最近的转归,探索与转归有关的预测因素。结果:(1)73.2%(82/122)的患者更改为其他诊断,主要改诊为精神分裂症65.2%(73/122);还有26.8%的患者短期患病后恢复正常,仍维持原来的诊断即ATPD;(2)将转归为精神分裂症及仍为ATPD的患者分组[2组占全部患者92.0%(103/112)]比较,发现家族史阳性患者几乎全来自精神分裂症组,精神分裂症组较ATPD组入院前病程更长[(9.8±5.8)d vs.(7.2±5.8)d,P0.05],而病前人格方面2组均存在较高比例的内向性人格(分别为50/73和18/28);(3)对2组中测查过MMPI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精神病态量表分(Pd)在精神分裂症组明显升高[(59.8±11.1)vs.(52.1±10.7),P0.01]。结论:入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患者大部分转归为精神分裂症,其中有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阳性家族史,入院前病程偏长,MMPI精神病态量表分高者,转归为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的10个地区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及其地区差异。方法 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10个项目地区募集512891名30~79岁队列成员并完成基线调查。本研究利用CKB项目的基线信息,比较对年龄和/或性别进行调整后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其控制情况的地区差异。结果 10个项目地区中,高血压患者共180621人(35.2%),其中浙江项目地区患病率最高(44.4%),海口项目地区患病率最低(22.0%)。农村地区人群患病率(35.1%)高于城市(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高血压人群中,知晓率为33.1%(59703/180621),治疗率为36.1%(65172/180621),控制率为12.4%(22329/180621),服用降压药物的人群中控制率为30.5%(19884/65172),其中苏州项目地区的男性控制率(17.4%)和服药控制率(39.1%)高于其他地区,柳州项目地区的女性控制率(23.5%)和服药控制率(42.6%)高于其他地区。结论 CKB项目10个地区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偏低,研究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存在明显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40.
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成年期体质指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成年期BMI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基线调查,共94 052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将出生于1956年10月至1958年9月、1959年10月至1961年9月和1962年10月至1964年9月的研究对象分别划分为饥荒前出生组、饥荒期内出生组和饥荒后出生组(对照组)。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饥荒暴露组成年期BMI的回归系数及其95%CI。采用似然比检验计算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与饥荒暴露交互作用的P值。结果 在调整了其他影响因素后,仅在女性中发现,与饥荒后出生组相比,饥荒期内出生组成年期BMI较高(β=0.12,95%CI:0.03~0.22)。吸烟、饮酒均对饥荒与BMI间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作用均P<0.001),体力活动不存在(交互作用P=0.077)。结论 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尤其是胎儿期经历饥荒的女性成年期BMI较高。因此,保证生命早期营养水平对预防成年后超重/肥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