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9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10篇 |
预防医学 | 37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与语音情绪识别、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73例。使用语音情绪识别任务、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阴性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对不同情绪(愤怒、厌恶、恐惧、悲伤、惊讶和讽刺)的正确识别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5)。患者组述情障碍的难以识别情绪、难以描述情绪因子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均P <0.05)。述情障碍量表的总分及3个因子与阴性症状自评量表(SNS)得分呈正相关(r=0.31-0.51,均P <0.05),而悲伤、和惊奇与SNS得分呈负相关(r=-0.18、-0.21,均P <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难以描述情绪因子与SNS得分正向关联(β=1.26),悲伤情绪因子得分与SNS得分负向关联(β=-0.59)。结论:本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语音情绪识别障碍和述情障碍,且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语音情绪识别和述情障碍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浓度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与精神病理症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99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83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比较2组间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分析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PANSS评分及其疾病状况间的关系。结果:①精神分裂症组血清S100B浓度高于对照组[(0.158±0.037)μg/Lvs.(0.124±0.055)μg/L,P0.001];精神分裂症组中,男性患者S100B水平高于女性[(0.169±0.035)μg/Lvs.(0.136±0.030)μg/L,P0.001],采用典型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和联合治疗4个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P=0.307);②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浓度与PANSS阴性症状分(r=-0.31,P=0.002)、反应缺乏因子(r=-0.24,P=0.017)负相关。结论:血清S100B水平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显著升高;S100B对疾病的进程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内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抗抑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浆皮质醇、细胞因子水平。方法: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60例,30例正常对照。用Stroop测试(一种阅读流畅性作业)、词语流畅性(VF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测验测评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细胞因子的浓度。患者在治疗前和抗抑郁治疗6周后完成两次测评。结果:治疗前抑郁症病人VFT成绩低于对照组(90·80±26·78/114·83±18·25,t=-4·087,P<0·01)Stroop成绩高于对照组(110·37±132·41/87·55±19·74,t=2·69,P<0·05),WCST除分类数和持续性错误百分数低于对照组(3·18±2·17/5·07±1·41,t=-3·17,40·87±22·83/60·39±17·90,t=-2·74,P<0·01)外,其它项目均高于对照组(t=2·05~2·74,P<0·05,0·01),药物治疗六周后VFT成绩较治疗前提高(98·55±25·72,t=3·28,P<0·01),WCST结果大多数项目均较治疗前评分提高(t=-2·05~-3·65,P<0·05)持续性错误的比较治疗前提高(54·22±27·5/40·87±22·83,t=3·60,P<0·01)治疗前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与WCST的持续性汇合、持续性错误及持续性错误百分比呈正相关(r=0·34~0·38,P<0·01),HAMD评分与VFT、Stroop测查结果呈负相关(r=-0·43,-0·32,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升高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抗抑郁药能改善抑郁症病人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内在动机与正常对照间的差异。方法: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和正常对照各30例。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用愉快情绪体验量表中动机性快感缺失子量表(TEPS-ant)评估两组的动机。采用无关选择范式通过评估受试者在有选择和无选择两种条件下的记忆正确率,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水平。分析抑郁症患者内在动机的改变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结果:抑郁症组正确率的差值低于正常对照组[(0.02±0.09) vs.(0.07±0.08),P<0.05]。抑郁症组在选择情况和非选择情况下正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4±0.14) vs.(0.62±0.14),P>0.05],正常对照组在选择情况下的正确率高于非选择时[(0.74±0.10) vs.(0.67±0.14),P<0.001]。抑郁症组正确率的差值与TEPS-ant总分(r=0.67,P<0.05)呈正相关,与HAMD总分(r=-0.42,P<0.05)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内在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生素E(Vit E)治疗精神分裂症伴随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0例T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安慰剂(对照组)、Vit E(治疗组,剂量为1200IU/d)治疗12周。在治疗始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并予分光光度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1对照组治疗前后AIMS单项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IMS除表情肌、全身单项评分外,其余各项分值及总评分均下降(P0.05)。2Vit E可升高SOD活性[治疗前(85.8±18.3)U/ml、治疗后(101.5±25.1)U/ml]、CAT活性[治疗前(1.8±1.1)U/ml、治疗后(3.1±2.1)U/ml]、GSH-Px活性[治疗前(106.8±28.3)U/ml、治疗后(133.1±31.0)U/ml],降低MDA水平[治疗前(13.2±6.7)nmol/ml、治疗后(8.6±5.5)nmol/ml](P0.05);安慰剂则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Vit E能有效改善TD症状,氧化应激可能是TD发病与演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强化无错性节奏训练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纳入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在药物治疗种类、剂量不变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强化无错性节奏训练,对照组无其他干预,共12周。分别于基线及干预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估临床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评估生活质量,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社会功能。结果基线时两组间各量表及其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反应缺乏、思维障碍、偏执、抑郁评分及SQLS中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评分的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AF评分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分析提示治疗结束时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反应缺乏、偏执、抑郁评分及SQLS中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评分在治疗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无错性节奏训练可有效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缺陷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强化无错性节奏治疗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90例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试验组(n=45);研究周期12周,期间抗精神病药种类和治疗剂量不变。对照组为自然状态下观察,试验组采用强化无错性节奏治疗。分别于基线及治疗12周末采用MATRICS认知评估系统(MCCB)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基线时2组间MCCB总分及分量表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2组MCCB总分改善值[(5.7±5.2)分与(1.9±8.2)分,t=2.34,P=0.02]、加工速度改善值[(2.7±6.2)分与(-3.7±10.5)分,t=3.19,P=0.02]、工作记忆改善值[5.0±9.2)分与(0.3±8.6)分,t=2.34,P=0.02]、言语记忆改善值[(6.5±7.2)分与(-0.4±9.2)分,t=3.70,P<0.01]、推理与问题解决改善值[(3.7±10.1)分与(-1.9±10.1)分,t=2.45,P=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无错性节奏治疗可有效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对加工速度、言语记忆、工作记忆以及推理解决能力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吸烟与非吸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与BDNF的相关性。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1例,其中吸烟27例,非吸烟54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评估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吸烟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高于非吸烟组(t=2.5,2.0,2.0,P均0.05),吸烟组的正确应答数显著高于非吸烟组,吸烟组错误应答数显著低于非吸烟组(t=2.02,-2.26,P均0.05)。吸烟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为(8.8±4.6)μg/L,非吸烟组为(9.2±4.3)μg/L,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t=0.38,υ=83,P0.05);吸烟患者BDNF与患者总病程、PANSS总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66,0.54,0.54,P均0.05);与RBANS词汇回忆、故事回忆、图形回忆、编码测验分值、延时记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48,-0.45,-0.45,-0.53,P均≤0.05);非吸烟患者BDNF与PANSS中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5)。结论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水平与精神症状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