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盲针法电针治疗中风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盲针技术 ,用单盲法研究电针对中风后偏瘫的疗效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 4例急性期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以常规电针治疗 ,对照组予以盲针通电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第 10天和第 2 0天行NIHSS、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第 2 0天行SPECT -rCBF脑显像检查 ,记录各脑区脑血流灌注 (rCBF)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指数均有提高 (P <0 .0 5 ) ,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双侧额叶皮质运动区rCBF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盲针法能够有效用于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 ,针灸与现代康复理论相结合能有效改善急性期中风患者功能康复的疗效 ,SPECT -rCBF脑显像检查表明其作用机制可能系促进脑功能激活后的重组。 相似文献
62.
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颅外血管病变是脑栓塞的一个重要病因 ,随着食道超声等检查的临床广泛应用 ,人们逐渐认识到心脏病变是脑中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原因不明的年轻的中风病人中 ,心脏结构的异常可能是大脑中风栓子的主要来源 ,这些病人并没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 ,另一方面 ,甚至在有明显颅外血管病变的老年病人中亦可能隐藏心脏来源的栓子。动脉造影证实的外周血管狭窄大于 6 0 %的病人中 ,约 15 %~ 35 %的病人也可能有心源性栓子。腔隙性脑梗死是由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脑部小动脉穿支血管病变 ,但其中 5 0 %隐匿的栓子可能与心脏病变有关[1] … 相似文献
63.
脑皮质下小血管梗塞后认知功能损害的恢复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皮质下小血管梗塞(SSVI)后12周认知功能恢复的发生率、行为神经病学特点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病程〈2周的SSVI患者60例,同时选取日常生活能自理的社区老年人52例作为对照组。SSVI后2和1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与洛文斯顿认知功能成套测验(LOTCA,包括LOTCA总分、定向力、视空间能力及执行功能)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修订版Barthel指数,MBI)。分析影响各类型认知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各类型认知功能恢复与未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 ①SSVI后2周内共有44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害,与SSVI后2周比较,SSVI后12周MMSE、定向力、视空间能力、执行功能评分及LOTCA总分均有所改善,但除定向力评分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外(P〉0.05),其余各项评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恢复率分别为36.8%(14/38)、87.5%(14/16)、33.3%(4/12)、26.1%(12/46)及30.2%(13/44)。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49,95%CI:1.18~7.81)与SSVI后12周MMSE评分有关;受教育程度(初中及其以上,OR=2.53,95%CI:1.23~6.87)及脑白质病变(OR=0.23,95%CI:0.07—0.79)与执行功能评分有关。③与SSVI后2周比较,SSVI后12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BI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鼓义(P〈0.05);SSVI后12周,在各类型认知功能中,仅执行功能及LOTCA总分恢复者与未恢复者之间,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VI后12周各类型的认知功能均有显著的改善。但大部分患者仍存在某一类型的认知功能损害。执行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男性是MMSE总分恢复? 相似文献
64.
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诱导PC12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β -淀粉样蛋白 2 5 - 35片段 (Aβ2 5-3 5)对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代谢率检测 ,光镜吖啶橙荧光染色术 ,透射电镜以及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Aβ2 5-3 5损伤PC12细胞的途径。结果 用Aβ2 5-3 5处理PC12细胞 2 4h ,Aβ2 5-3 5剂量依赖性地引起PC12细胞的MTT代谢率减少 ,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发现经Aβ2 5-3 5处理的PC12细胞表现出凋亡细胞的特征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 ,对照组 2 0 μmol/L及 5 0 μmol/L的Aβ2 5-3 5组PC1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0 .0 8%± 0 .0 1% ,14 .8%± 1.13% ,2 5 .9%± 2 .34%。结论 Aβ对PC12细胞的损伤主要通过细胞凋亡的途径 相似文献
65.
视觉性眼扫动是神经眼科学中常用的检查项目,它的启动与传导通路涉及中枢视觉信息分析、中枢启动、皮层-脑干通路传导、脑干执行系统和小脑调节系统五个方面.本文对这一神经机制进行综述,并就其特点与一般躯体运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6.
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运动障碍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 (statictremor)、肌强直 (hypertonic)、运动迟缓 (akinesia)和姿势反射障碍(gaitabnormal)为特征。PD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高 ,我国的PD患病率在 30~ 6 0岁为 5 0 0 / 1 0万 ,6 0岁以上为 1 0 0 0 / 1 0万 ,男 /女为 1 ,与其他国家类似。PD的病理改变主要在黑质致密部多巴胺 (Dopamine,DA)能神经元严重缺乏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NA)能神经元、边缘系统的乙酰胆碱(Ach)能神经元、脑干中缝核的 5 -羟色胺 (5 HT)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67.
脑卒中也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常见多发病之一,死亡率很高.现已成为我国城市中死亡率最高的病种。患者得病后,即使存活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往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重的负担,但如脑卒中后及时采取正确的神经康复措施,后果将明显地不同,如国内患者致残率达80%,而国外只有此数的1/3到1/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年发表的资料,脑卒中患者经正规神经康复治疗后.第一年末,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着高达60%;在复杂活动中需要帮助者仅占20%;需较多帮助者占15%;完全依靠帮助者只占5%。另外,在工作年龄的患者中,在第一年… 相似文献
68.
69.
光刺激治疗同向性偏盲的临床和SPE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12例完全性同向偏盲在定向动态彩色光刺激治疗前后临床视觉功能检查和脑SPECT局部脑血流感兴趣区测定结果,表明定向动态彩色光刺激治疗同向性偏盲有效,并能促进同向性偏盲患者视觉功能障碍的康复,其作用机理在于通过多种视觉刺激信息激活视网膜、中脑及杭叶区有关神经组织,增加局部脑血流量,提高局部脑电活动水平,达到脑功能重组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雌激素的功能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维持第二性征,以及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已发现雌激素的功能并不局限于生殖系统,它也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并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