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8 毫秒
31.
磁共振FLAIR序列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FLAIR)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显示能力。材料和方法: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均经常规磁共振检查和FLAIR序列检查,通过主观目测和定量分析对比FLAIR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显示能力。结果:FLAIR序列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磁共振T2,T1及增强后扫描,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LAIR能较清晰显示颅内表皮样囊肿,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及术前边界的确定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32.
31P MR波谱成像在肝脏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31P MRS成像技术在肝脏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对5例健康志愿者、5例乙型肝炎肝功能正常病例、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行常规MR扫描、31P MRS成像。采用GE公司波谱分析软件(spectroscopy analysisGE)校正,并计算细胞内pH值,分析各峰峰值及各比值变化特征。结果正常组5例中4例肝脏31P波谱提供的6种代谢物峰从左至右为:磷酸单脂(PME)、无机磷(P i)、磷酸二脂(PDE)、三磷酸腺苷(γ-ATP、α-ATP、β-ATP)6种。其中1例出现7种峰,多出一种因受腹壁肌肉影响产生的磷酸肌酸(PCr)峰。轻度肝炎组,PME轻度升高,PDE轻度减低,PME/PDE值较正常组略高。慢活肝-肝硬化组6个共振峰中仅PME明显升高。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中,PME均明显增高,细胞内pH值呈碱性。结论31PMRS对检测肝脏代谢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3.
一、概述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是导致男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范围内PCa的发病率差别很大,与地区、种族、内在因素以及周围环境等有关。我国高龄男性中PCa的发病率虽然较欧美国家低,但近年来,其发病有上升趋势,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PCa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PCa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直肠指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肝门部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门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CT、MRI资料,其中2例行CT、MRI检查,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肝门部神经鞘瘤的MRI表现:T_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_2WI序列为等、高信号.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MRI增强呈延迟强化或不均匀强化.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晰.病理以瘤细胞呈梭形、外见完整纤维包膜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100、NSE、Vimentin阳性.结论 肝门部神经鞘瘤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CT、MRI对肝门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5.
正常肝脏3.0T质子MRS检查的可重复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质子MRS检查正常肝脏同一感兴趣区(ROI)的可重复性.方法 对31名正常志愿者,采用GE Signa Excite HD 3.0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线圈,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参数为TR/TE:1500 ms/30 ms,NSA:64次,ROI:2 cm×2 cm×2 cm.对预扫描匀场效果和抑水效果、SNR和基线稳定性、水峰和脂质峰两次重复测量及水峰、脂质峰测量结果间的相关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同部位两次MRS检查得波谱SNR(Z=-0.535, P=0.593)、基线稳定性(Z=-0.333, P=0.739)、自动匀场线宽(Z=-0.305, P=0.761)、抑水(Z=-1.232, P=0.218)、脂质峰高度(Z=-0.558, P=0.557)、脂质峰峰下面积(Z=-1.195, P=0.232)、水峰高度(Z=-0.647, P=0.518)、水峰峰下面积(Z=-0.118, P=0.9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后两次脂质峰面积、水峰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P<0.001)和0.799(P<0.001).结论 在体质子MRS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6.
8例均匀强化,2例部分病灶中心片状不规则强化;平衡期呈等密度8例,2例弥漫性者少部分病灶为稍低密度.10例病灶内均见门静脉分支穿行,无门静脉充盈缺损或闭塞,无占位征象;3例门静脉分支周围见伴行条状低密度带.结论 肝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7.
脂肪肝MR氢质子波谱成像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R氢质子波谱(^1H-MRS)技术定量检测脂肪肝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脂肪肝患者及11例健康志愿者行CT平扫、常规MR扫描及^1H-MRS检查,所有脂肪肝患者MR检查当天均行血清肝功能检查。^1H-MRS测量水和脂质波峰峰值和波峰下面积,计算脂质相对含量,并比较其与CT检查结果及肝功能各指标的一致性。结果正常组及脂肪肝组CT值分别为:(59±9)、(24±11)HU,正常组MRS可见明显高耸的水峰及低平的脂质峰,脂肪肝组可见明显高耸的水峰及低于水峰的脂质峰。正常组及脂肪肝组脂质峰峰值分别为:(0.05±0.01)×10^5、(0.70±0.24)×10^5(t=4.32,P〈0.05),水峰峰值分别为(1.80±0.52)×10^5、(1.85±0.47)×10^5(t=1.26,P〉0.05);脂肪峰值下面积分别为:(1.36±O.73)×10^9、(2.35±1.15)×10^9(t=5.21,P〈0.05),水峰峰值下面积分别为(4.33±1.28)×10^11、(3.55±0.94)×10^11(t=2.04,P〉0.05)。结论^1H-MRS技术定量检测脂肪肝是可行的,而且是一种非创伤性早期定量检测脂肪肝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CT、MRI表现,提高CT、MRI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18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CT、MRI特征.18例中10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腹部外病例发生于头颈部3例,胸背部2例,腹壁、腹股沟9例,腹腔内4例,1例与Gardner综合征伴发.本组中4例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至3年内发病.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病理:病变质地较硬.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成.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少见或无.局部呈侵袭性生长,有局部复发倾向但不发生远处转移.免疫组化: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都强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肌纤维母细胞不同程度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T、MRI表现:良性,但呈现恶性肿瘤生长方式;可推挤周围脏器、血管,或包绕血管;边界多不清,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坏死或钙化少见;密度、信号特点:均匀.强化方式:12例三期均明显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CT、MRI对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直肠癌术后复发或瘢痕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判断各种灌注成像参数与直肠癌术后复发或瘢痕组织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20例T3、T4期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行2次多层CT灌注成像,所有病例手术前均经肠镜证实。采用64层CT扫描机,动态电影模式扫描,所有数据经工作站软件处理,计算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血管表面通透性(PS)。比较直肠正常部位与肿瘤组织、术前肿瘤组织与手术后软组织肿块各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直肠癌组织BF值明显升高、MTT值明显降低,与正常直肠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复发肿瘤组织BF值明显升高、MTT值明显降低;术后瘢痕组织BF值明显降低、MTT值明显升高;复发组织与瘢痕组织BF、MT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有效评价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或瘢痕组织血管灌注情况的变化,对判断直肠癌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病理证实的胰腺SPT的CT和MRI表现。结果肿瘤囊实性比例相当4例,实性和囊性为主各4例和1例。CT平扫囊性呈低密度,实性呈等低密度。钙化2例。MRI上实性结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实质部分不同程度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持续强化。病灶包膜完整,延迟强化。结论胰腺SP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当胰腺出现包膜清晰的囊实性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同程度强化时,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应考虑胰腺SPT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