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胰岛素泵应用于病区外糖尿病患者71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71例病区外糖尿病患者在佩带胰岛素泵的过程中,采用对患者所在病区工作人员和患者本人带泵前、后教育,胰岛素泵使用登记,定时巡查以及病区间工作人员加强沟通等管理方法.结果治疗上不仅达到了预期目标、患者满意度高,而且胰岛素泵无一例遗失、毁坏,收到满意效果.认为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2005年5月~2008年5月,我们收治9例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对71例病区外糖尿病患者在佩带胰岛素泵的过程中,采用对患者所在病区工作人员和患者本人带泵前、后教育,胰岛素泵使用登记,定时巡查以及病区间工作人员加强沟通等管理方法。结果治疗上不仅达到了预期目标、患者满意度高,而且胰岛素泵无一例遗失、毁坏,收到满意效果。认为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甲胎蛋白(AFP)在胎肝中高表达,出生后不久就快速下调至很低水平.有关肝脏AFP基因出生后的转录抑制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谜.AFP基因的增强子、抑制区域和启动子等顺式调控元件可能参与其转录抑制的调节,但有关的关键性转录抑制因子尚不明确.我们发现了一种新型锌指蛋白ZBTB20,为研究其体内的生理功能,我们利用条件打靶技术,建立了ZBTB20的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发现肝细胞特异性ZBTB20基因敲除小鼠出生后的肝脏AFP基因一直维持近乎胎肝的高水平表达,而其肝细胞处于正常的静息状态.生化分析显示,ZBTB20具有转录抑制活性,体外可有效抑制AFP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染色质免疫沉淀和EMSA实验结果显示ZBTB20 体内和体外能直接结合AFP启动子.在小鼠肝脏的发育过程中,ZBTB20基因被渐进激活,与AFP基因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激活的ZBTB20参与了AFP基因的转录抑制.上述结果表明ZBTB20是调控AFP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由此我们认为肝脏ZBTB20基因出生后的表达上调及其发挥的转录抑制作用是导致AFP基因出生后快速下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输卵管再通术的疗效,给不孕症患者带来更大福音。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在门诊经输卵管造影确诊为输卵管梗阻导致不孕的10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为中药内服、外敷、灌肠配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组57例。乙组为单纯输卵管通液术对照组52例。结果甲组有效率为71.43%;受孕率为54.76%,而乙组有效率仅43.90%;受孕率31.7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讨论对输卵管阻塞不孕的治疗,经中药辩证与辩病相结合,选用不同的给药途径,灵活运用中药治疗,配合输卵管通液术,减少管腔再粘连的机会,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相似文献   
66.
许多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血浆某些血管活性物质浓度发生了变化 ,并且其浓度变化与高血压病的程度相关 [1]。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C型利钠利尿肽 ( CNP)、一氧化氮( 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 GRP)、血管紧张素 ( Ang )、内皮素 ( ET) ,旨在探讨 CNP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0年 5月~ 1 2月住院的 2 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观察组。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 44~ 80岁 ,平均 ( 5 8.3± 5 .4)岁 ,体重指数( 2 5 .1± 3.2 ) kg/m2 ,血压 ( 1 64± 1 8) /( 94± …  相似文献   
67.
骨的发育主要有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形式,其中软骨内成骨是体内大部分骨骼包括四肢骨、脊椎骨、颅底骨和一部分锁骨的发育形式.软骨内成骨包括软骨发生和生长板发育阶段.在软骨发生阶段,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形成软骨原基.软骨原基是未来骨骼的雏形,原基内的软骨细胞有序分化、增殖和排列形成典型的生长板结构.软骨生长板在结构上包含4个分区:即静息区、增殖区、前肥大区和肥大区.静息区软骨细胞体积小呈圆形,细胞排列紧密,增殖少而且分化不成熟,表达Ⅱ型胶原蛋白(Col2a1).增殖区软骨细胞分裂旺盛,细胞扁平呈柱状排列.前肥大区为软骨细胞由增殖区向肥大区的过渡阶段.肥大区软骨细胞停止增殖进入终末分化阶段,细胞体积变大分泌一些特定的软骨基质如X型胶原蛋白(ColX)等.终末分化的软骨细胞最后发生生理性死亡,同时伴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血管侵入,成骨细胞分泌的骨基质最终取代软骨基质实现骨化.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软骨内成骨受到多因素、多层次严格有序的调控,如全身性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软骨细胞分泌的Wnts、BMP、FGF、IGF和Ihh-PTHrp等信号[1].这些信号通过激活多种转录因子启动一系列基因表达,最终使软骨内成骨协调有序进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Sox9参与调控软骨内成骨的多个阶段的发育过程,包括软骨发生、生长板内软骨细胞的成熟、肥大等过程,本文就Sox9基因调控软骨发育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优化整体原位杂交方法,用于检测基因在幼鼠大脑中的时空表达分布。方法 通过摸索最佳蛋白酶K的消化时间,改良杂交缓冲液成分,并延长杂交时间和漂洗时间,对整体原位杂交方法进行优化,并用优化的方法检测了Cdh6、Bhlhb5和Lmo4mRNA在出生后7天的小鼠大脑中的整体表达分布。结果 采用优化的整体原位杂交方法成功地检测了3种mRNA在幼鼠全脑的区域性表达特征,特异性杂交信号强,非特异性背景低。结论 成功优化了幼鼠全脑原位杂交方法,为开展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