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观察丁苯肽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0例.两组均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注射丹参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及比较两组疗效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ASPECT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肽具有促进软脑膜侧支循环的作用,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学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神经视锥蛋白样抗体1(VILIP-1)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D)的预测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为3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VaD分为VaD组(68例)和非VaD组(270例);均于入院次日和出院前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实验测定Aβ1-42、sICAM-1和VILIP-1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Aβ1-42、sICAM-1、VILIP-1对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 结果 VaD组入院时和出院时血清Aβ1-42、sICAM-1、VILIP-1水平和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VaD组;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高于非Va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和出院时血清Aβ1-42、sICAM-1、VILIP-1水平对VaD均有预测价值,入院时Aβ1-42、sICAM-1、VILIP-1的最佳工作点分别为87.5、408.0、11.5 ng/L,敏感度分别为52.9%、67.6%、35.3%,特异度分别为83.7%、71.9%、92.6%;出院时Aβ1-42、sICAM-1、VILIP-1的最佳工作点分别为60.0、264.0、7.5 ng/L,敏感度分别为85.3%、79.4%、64.7%,特异度分别为57.8%、61.5%、68.9%。 结论 血清学标志物Aβ1-42、sICAM-1、VILIP-1对脑梗死后Va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阐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相关机制。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680例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MRI的SE (自旋回波序列)、FSE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E (场回波序列)、GRE (梯度回波)扫描,调查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因素,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分类、总结、分级,使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患者发生脑微出血因素包括:年龄、饮浓茶史、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史、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稀疏、高血压史、心力衰竭史、平均动脉压、脑梗死次数及血液学检查中的血小板含量、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心衰、APTT是患者出现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白质稀疏严重程度加大后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随之增加。随着腔隙性脑梗死分级的增大,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结论 脑微出血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平均动脉压、心衰以及APTT,脑微出血的发生与急性脑梗死没有直接关系,抗栓溶栓治疗并不是脑微出血出现的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既存在颅内较大血管病变,又存在微血管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弗多司坦片对呼吸道感染病人祛痰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确诊的呼吸道感染病人60例,按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分为2组,弗多司坦组30例,口服弗多司坦片,400 mg,tid;氨溴索组30例,口服氨溴索片,30 mg,tid,疗程均为7~10 d。结果:综合疗效分析,弗多司坦组临床控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3%和83%,氨溴索组临床控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3%和80%;祛痰疗效分析,弗多司坦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0%和97%,氨溴索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和94%,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弗多司坦组未发现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弗多司坦片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摄食训练对降低肺部感染并发症合并有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吞咽困难评估加摄食训练与常规治疗进行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观察14 d肺部感染发生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常规治疗组14 d内有23%(14/60)出现了肺部感染,试验组有8%(5/60)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相对危险度(RR)=2.77,95%C I 1.14~6.67。2=5.02,P=0.02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开展摄食训练,能显著降低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67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26例;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采用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方剂及针灸治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三组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15/24)和69.2%(18/26)]显著高于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29.4%(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而且治疗后三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t=10.86、19.83,P<0.01);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t=9.69,P<0.01).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病死率高,应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应个体化、综合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良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司丙红霉素胶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入选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司丙红霉素和琥乙红霉素,均为0.5 g,3次/d;疗程7~10 d。结果2组分别有19例和20例病人完成试验。PP分析,2组有效率分别为31.6%和5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6%和76.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司丙红霉素可用于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8.
夏锡荣  施毅  谢增华 《江苏医药》2003,29(3):215-216
卫菲特/卫菲宁是依据WHO推荐的2HRZ/4HR短程化疗方案所研制的一种抗结核固定复合剂。由于其在治疗结核病方面的诸多优点,已被列为抗结核基本药物。1999年2月~2001年12月我们采用卫菲特/卫菲宁治疗32例结核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SA)是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