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94篇 |
免费 | 1083篇 |
国内免费 | 99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1篇 |
儿科学 | 293篇 |
妇产科学 | 101篇 |
基础医学 | 791篇 |
口腔科学 | 267篇 |
临床医学 | 2496篇 |
内科学 | 1167篇 |
皮肤病学 | 86篇 |
神经病学 | 349篇 |
特种医学 | 55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828篇 |
综合类 | 4756篇 |
预防医学 | 1841篇 |
眼科学 | 256篇 |
药学 | 2264篇 |
31篇 | |
中国医学 | 3140篇 |
肿瘤学 | 4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439篇 |
2022年 | 550篇 |
2021年 | 648篇 |
2020年 | 450篇 |
2019年 | 451篇 |
2018年 | 512篇 |
2017年 | 318篇 |
2016年 | 420篇 |
2015年 | 417篇 |
2014年 | 922篇 |
2013年 | 864篇 |
2012年 | 908篇 |
2011年 | 1079篇 |
2010年 | 941篇 |
2009年 | 886篇 |
2008年 | 896篇 |
2007年 | 874篇 |
2006年 | 801篇 |
2005年 | 803篇 |
2004年 | 827篇 |
2003年 | 649篇 |
2002年 | 538篇 |
2001年 | 598篇 |
2000年 | 485篇 |
1999年 | 371篇 |
1998年 | 304篇 |
1997年 | 306篇 |
1996年 | 316篇 |
1995年 | 258篇 |
1994年 | 265篇 |
1993年 | 171篇 |
1992年 | 164篇 |
1991年 | 165篇 |
1990年 | 133篇 |
1989年 | 100篇 |
1988年 | 104篇 |
1987年 | 97篇 |
1986年 | 94篇 |
1985年 | 81篇 |
1984年 | 72篇 |
1983年 | 56篇 |
1982年 | 83篇 |
1981年 | 64篇 |
1980年 | 32篇 |
1978年 | 14篇 |
1965年 | 9篇 |
1960年 | 8篇 |
1959年 | 10篇 |
1956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联合HPV检测在未明确诊断意义的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患者分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16例ASCUS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并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多点宫颈活检。结果 116例ASCUS中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54例,其中CINⅠ32例(27.6%),CINⅡ13例(11.2%),CIN Ⅲ 7例(3.2%),原位癌1例(0.9%),早期浸润癌1例(0.9%)。高度CIN及以上级别患者阴道镜检查Reid评分在3分或以上者19例,占86.4%(19/22),低度CIN及以下级别患者阴道镜检查Reid评分在3分或以上者13例,占13.5%(13/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CIN及以上级别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5.5%(21/22),低度CIN及以下级别患者HPV阳性率为62.8%(59/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US患者中不仅潜在高级别宫颈病变,也有宫颈癌可能,发现ASCUS后立即行高危型HPV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镜下宫颈活检,可尽早发现宫颈病变,阻止其进一步发展,是有效的分流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捂热综合征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捂热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死亡7例(死亡组),存活36例(存活组).结果 死亡组患儿的平均热峰(40.82±0.95)℃,明显高于存活组患儿的(39.87±1.01)℃(P<0.05),抽搐、昏迷、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及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均高于存活组(P<0.05),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氧合指数(OI)、pH值、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均低于存活组(P<0.05);血糖(Glu)、WBC计数和Na+浓度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捂热综合征死亡患儿易出现超高热、昏迷、抽搐、休克和DIC,OI、Glu和Na+浓度以及PCIS评分和PRISMⅢ评分均有助于早期病情的判断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芩苍鼻喷雾剂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V/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20℃。结果:黄芩苷的质量浓度在6.2~3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2%,RSD=0.89%(n=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芩苍鼻喷雾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卒中后抑郁症诊断的脑卒中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对照组48例单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及病程1、3、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BI、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MD、BI评分于治疗3、6个月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钛重建板固定治疗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5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下颌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自体髂骨移植钛重建板固定Ⅰ期修复治疗,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12个月的随访,现观察上述患者的疗效。结果①5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53例(94.64%)患者Ⅰ期愈合,其余3例(5.36%)患者在术后3~5 d下颌角出现局部肿胀,术后第7天拆线时伤口流出稀薄液体,考虑涎漏的可能性,给予加压包扎10 d后伤口愈合。②51例(91.07%)患者咬牙合关系术后恢复正常,其余5例(8.93%)患者咬牙合关系术后恢复基本正常而无明显紊乱,但是开口度存在轻度受限,且开口型稍微向患侧偏移。③所有患者下颌骨缺损处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在术后3~4个月时下颌可以恢复到基本对称。此外,12例(21.43%)患者术后出现轻度面瘫,在术后6~8个月时恢复正常。④术后第12个月复查X线检查,结果可见所有患者移植骨无明显吸收,但是其形态存在适当改建,骨缺损连接处可见骨愈合结构;钛板无松动,钛钉周围无骨质吸收。结论自体髂骨移植钛重建板固定治疗下颌骨缺损的确切,具有Ⅰ期愈合率高、咬牙合关系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和分析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对策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2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使用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8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绿色通道运行效果显著,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能为患者的生命抢救争取时间,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2006至2015年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至2015年南京市报告猩红热病例流行特征,主要分析猩红热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报病医疗机构分布等信息,并重点比较了2015年与2006至2014年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2006至2015年南京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843例,年均发病率为1.15/10万;4~7月和11~2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71.41%(602/843);男性年均发病率(1.36/10万)高于女性(0.92/10万); 94.90%(800/843)的病例为15岁以下孩童,以学生[53.38%(450/843)]和幼托儿童[33.45%(282/843)]为主;年平均发病率前四位的地区为化学工业园区(15.78/10万)、浦口区(2.01/10万)、雨花台区(1.30/10万)、六合区(1.08/10万),江北3区(化学工业园区、浦口区和六合区)的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66.67%(562/843),化学工业园区病例数占比最高[42.59%(359/843)];江北3区的病例主要来自相邻的4个街道,占江北3区病例总数的79.54%(447/562)。2015年报告发病率(2.97/10万)升高明显,季节、年龄和职业分布(χ2=174.85,P>0.05)等特点与往年相似,但是江北3区尤其是化学工业园区的发病率(52.24/10万)升高最明显。时空分析也提示,化学工业园区于2014年4月6日至2015年12月31日(RR=49.42,LLR=506.72,P<0.01)期间存在聚集发病。51.13%(431/843)的病例由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报告,且现住址均为江北3区,90.49%(390/431)为4个高发街道;2015年该院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1.07%(172/242),明显高于2006年至2014年的43.09%(259/601,χ2=54.05,P<0.01)。
结论南京市2015年猩红热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江北3区(化学工业园区、浦口区和六合区)为高发地区,建议开展专题调查进一步明确高发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寻找一条合成目标化合物4-(6-脱氧-β-D-吡喃葡萄糖基)-1-甲氧基-2-[(反式-4-正丙基环己基)甲基]苯的简易路线,并研究其晶型。方法利用苯基溴化物片段和6-脱氧葡萄糖酸内酯片段作为起始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有机混合溶剂和含水混合溶剂结晶的方式制备目标化合物的晶型,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重–差热分析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74%,通过上述制备方法获得了同一种晶型,该晶型对光、热和湿均是稳定的。结论设计了一条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简易路线,该路线操作简便、路线短、收率高,并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目标化合物的晶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