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调控IL-8新的实验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调控白细胞分泌IL-8的能力。方法将癌细胞(S180)悬液0·2ml(5×106/ml)或生理盐水0·2ml加至枸橼酸抗凝全血细胞悬液(或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中,37℃水浴1h,酶联免疫法测定反应液中IL-8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全血细胞实验组、全血细胞对照组、白细胞实验组和白细胞对照组的IL-8含量(pg/ml)分别为376·35±243·96、353·64±271·92、461·27±277·11和424·97±278·93,正常人相应各组则分别为11·36±6·93、4·98±4·35、29·41±30·66和20·77±24·20;原发性肝癌患者全血细胞实验组、白细胞实验组和正常人全血细胞实验组、白细胞实验组的癌细胞激活率(%)分别为0·22±0·24、0·25±0·53、2·49±2·33和0·75±0·21;原发性肝癌患者全血细胞实验组、全血细胞对照组和正常人全血细胞实验组、全血细胞对照组的红细胞IL-8吸附率(%)分别为0·22±0·18、0·17±0·33、1·18±2·29和0·86±0·49。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IL-8激活率及IL-8吸附率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采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测定红细胞对IL-8的调控作用方法简便、实用。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对IL-8含量的调控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2.
新鲜血细胞对癌细胞天然免疫反应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血细胞天然免疫反应能力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将癌细胞加入新鲜枸橼酸抗凝血中 (或血细胞和血浆中 ) ,37℃孵育30分钟。[结果]发现血细胞 (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 )粘附到肿瘤细胞形成花环状 ,肿瘤患者各种血细胞粘附癌细胞形成花环率明显低于正常人 (P<0.01)。[结论]血细胞粘附癌细胞形成花环状的试验可用于测定血细胞天然免疫反应能力 ,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mec-A基因在慢性上颌窦炎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RSE)中的表达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RSE菌株耐药基因mec-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辅助基因fem-A的表达;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mec-A基因在MRSE菌株中的表达率为97.3%(36/37),fem-A基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有基因(100.0%表达).MRSE菌株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对其它抗生素均显示耐药.结论: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试验能快速准确鉴定MRSE菌株;MRSE菌株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活跃程度的相关性及对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分级预示作用。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R IA)及自动生化仪化学法测定70例正常对照(仅测定了PCⅢ水平)、35例原发性肝癌、44例慢性中度乙肝、37例肝硬化及26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和其它常规肝功能项目(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清蛋白)水平及四种肝功能相关酶(ALT、A ST、-γGT、AKP)活性,分析不同组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活跃程度的关系及其它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清PCⅢ(μg/L)水平依次为:慢性重度乙肝患者(n=26,446.29±250.81)>肝硬化(n=37,231.87±140.94)>慢性中度乙肝患者(n=44,225.07±150.31)>原发性肝癌(n=35,216.25±134.75)>正常对照(n=70,122.56±92.94);②慢性重度乙肝组血清PCⅢ水平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③肝硬化组未查见PCⅢ水平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④慢性中度乙肝组血清PCⅢ水平与清蛋白(ALB)水平呈负相关、与A ST活性呈正相关(均P<0.05);⑤原发性肝癌组血清PCⅢ水平与总胆红素(TB il)、直接胆红素(DB il)水平及A ST、AKP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清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①血清PCⅢ水平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活跃程度,有助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血清学分级;②慢性重度乙肝组较之陈旧性肝纤维化的肝硬化患者,PCⅢ代谢更为活跃,肝纤维化演变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5.
新鲜血细胞对癌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证实新鲜血细胞是否存在对癌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性 ,将癌细胞 (S180 )加入枸橼酸抗凝血中 37℃水浴 30min。结果显示 ,35例标本中 ,红细胞能免疫粘附癌细胞 ,白细胞也能免疫粘附癌细胞 ,但红细胞粘附癌细胞形成花环率 [(2 6 49± 18 9) % ]明显高于白细胞粘附癌细胞形成的花环率 [(0 86± 2 74) % ](P <0 0 1)。这种免疫反应可被抗CR1完全阻断。提示在新鲜血中存在对癌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 ,红细胞在新鲜血快速天然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真菌血流感染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真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真菌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3-2008年医院诊断的真菌血流感染5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白念珠菌是真菌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占42.1%;真菌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广谱抗生素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肿瘤和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治疗有效率为50.0%,7例患者在未治疗前病情恶化死亡,总病死率为56.1%.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提示使用过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治疗明显利于患者生存,而高APACHE评分、未行抗真菌治疗及行全胃肠外营养患者病死率较高.结论 广谱抗菌药使用、中心静脉插管与真菌血流感染相关性可能更强;对氟康唑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早更换为两性霉素B或棘白菌素类.  相似文献   
57.
胆固醇分析对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固醇分析对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200433)蔡根度,吕雁群,洪迎华,许育目前对腹水患者的病因诊断,通常采用实验室检查腹水的方法,如细胞学检查,蛋白含量,葡萄糖,氯化物,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腹水LDH比例...  相似文献   
58.
肿瘤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35、CD59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处于失平衡状态,适应性免疫(即特异性免疫)反应失平衡表现在T淋巴细胞亚群CD4与CD8比例失调,CD4细胞下降,CD8细胞上升,IgM下降,IgG上升;研究表明天然免疫反应也处于失平衡状态。肿瘤患者与正常人同批对比实验,红细胞CD35、CD59的相关性出现重大变化,与  相似文献   
59.
拟态弧菌隶属于弧菌属 ,在沿海地区的海水、淡水及海产品中分布比较广泛 ,其毒素的致病力较强 ,但临床病例报道较少 ,我们在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0年 10月期间肠道门诊5 35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中检出拟态弧菌感染 11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例中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2 3~ 79岁 ,平均 39.7岁。均为散发病例 ,上海市常住人口 ,发病前 5d无外地旅游史 ,均无明确生食海产品史。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 3~ 10h来院就诊。二、临床表现病情多数为中度 ,全部病例均有腹痛和腹泻 ,多为脐周隐痛 ,阵发性加剧 ,脐部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60.
新鲜血细胞天然免疫黏附细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新鲜血细胞对细胞性抗原快速天然免疫反应的变化规律。方法 细菌(酵母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加入枸橼酸抗凝血中 37℃水浴 30min。结果 红细胞酵母菌的快速天然免疫黏附反应明显高于白细胞酵母菌的快速天然免疫黏附反应(P<0 0 1 ) ,红细胞对大肠埃希菌的凝集型天然免疫黏附反应可被EDTA阻断 ,但红细胞对大肠埃希菌的黏附型天然免疫黏附反应不能被EDTA阻断。结论 血细胞存在多种形式的天然免疫黏附反应性 ,红细胞在新鲜血快速天然免疫黏附反应中具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