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8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睾丸扭转的诊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作者分析了上海中山医院泌尿外科自 1979年 12月至2 0 0 1年 3月诊治的 5 9例 (6 0次 )睾丸扭转患者 ,现将临床诊治经过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本组患者年龄 13~ 32岁 ,中位发病年龄为 18 5岁。 4 7例在夜间睡眠中发病 ,3例在剧烈运动后发作 ,尚有 9例不能提供发病情况。左侧 37例 ,右侧 2 2例 ,5 4例以急剧起病 ,表现为阴囊和下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 ,其中 4 8例为剧痛。所有患者在起病之初均无发热 ,距发病超过 3d就诊的31例患者中 ,仅 4例体温高于 37 5℃。病史中描述精索增粗、睾丸上抬呈横位者达 4 1例 ,睾丸举痛试验 (Pr…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间,在我科行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89例患者资料,其中15例之前行输尿管镜碎石失败,22例行ESWL失败,其他52例结石大于1.5cm,伴有中到重度肾积水,其中3例孤立肾结石平均大小1.7cm。均经腹腔途径,保留双J管,间断缝合输尿管。结果:无中转开放,86例取出结石,结石清除率96.6%,3例结石漂移,其中1例最终未能处理,2例在输尿管软镜辅助下取出结石。3例患者发生尿漏,均保持引流通畅后自愈,1例严重血尿,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体外冲击波碎石和输尿管镜碎石术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术式,也可以作为较大的(>1.5cm)、积水显著的嵌顿结石尤其是孤立肾结石的首选术式,结石清除率高,也较为更安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掌握天津市主要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灯诱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蟑螂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天津市2009—2011年监测结果显示:蚊年平均密度为14.96、18.78、18.82只/(h·灯),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蝇年平均密度为5.86、4.65、4.76只/笼,家蝇为优势种;蟑螂平均密度为1.29、1.03、1.13只/张,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鼠密度分别为0.29%、0.27%、0.20%,优势种群为褐家鼠。结论通过监测掌握了天津市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密度动态,褐家鼠、小家鼠、淡色库蚊、家蝇以及德国小蠊是主要的防治对象,防治中应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其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天津市东丽区病媒生物的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分别采用夹夜法、诱蚊灯法、笼诱法、粘捕法调查鼠、蚊、蝇、蜚蠊的种类和密度。结果东丽区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79.55%,其次为小家鼠,占20.45%;鼠密度最高峰在8月,次高峰为5月;蚊密度不同生境有所不同,以牲畜棚密度最高,为19.52只/(灯·h),由高到低依次为牲畜棚、农户、公园绿地、医院、居民区;家蝇为优势蝇种,占捕获总数的58.40%,棕尾别麻蝇和市蝇分别占20.41%和7.13%;不同生境捕获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餐饮业>农贸市场>居民区>绿化带;蜚蠊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9.81%,其密度和侵害率均以农贸市场最高,高峰期为9月。结论调查的各监测点中,餐饮业鼠密度较高,蚊类在牲畜棚密度最高,蝇类在农贸市场密度最高,蜚蠊密度及侵害率均以农贸市场最高,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45.
许明 《中国中医急症》1994,3(4):156-157
脑血康口服液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38例,其止痛总有效率为89.5%,症状总缓解率为94.7%,硝酸甘油停减率可达90.0%,心电图缺血有52.6%的改善率.疗效同分度密切相关,轻中度佳,重度差;同分型关系不大,对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同样有效;同中医辨证有关,选择痰瘀互结的患者最宜.经临床检验指标监测无毒副反应,是安全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 hydr ochloride)又称“瘦肉精”,是一种强效选择性β_2受体激动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盐酸克伦特罗后,可使猪等畜禽生长速率、胴体瘦肉率提高,若大量进食含有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猪肉品,可引起食物中毒。为了解广州市生猪来源和猪肉品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现状,我们在2000~2001年开展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一般是指淋巴结复发、吻合口复发、周围脏器浸润及手术范围内局部复发[1 ] 。 1 995 - 2 0 0 1年我科共收治直肠癌患者 1 1 0例 ,其中术后因局部复发手术 9例 (占 8 2 % ) ,复发时间在术后 2年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32~ 67岁 ,平均 45岁。组织学类别 :低分化腺癌 6例 ,粘液腺癌 2例 ,高分化腺癌 1例。临床病理分期 :DukesB期 4例 ,C期 5例。术后复发时间 :6个月内 2例 ,6个月~1年 4例 ,1~ 2年 3例 ,复发部位与再手术方式见表 1。表 1  9例直肠癌术后复发部位和手术方式Tab .1 Recu…  相似文献   
48.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男49例,女67例;平均年龄43岁。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3例,中段24例,下段68例。肾结石ESWL后形成输尿管石街21例。结果:碎石成功率90%(104/116),其中一次碎石成功者85%(99/116)。术中置镜失败3例,发生输尿管穿孔4例。94例随访1~18个月,术后1个月内结石排净91例。KUB加IVU检查未发现输尿管狭窄。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不同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者肩部失平衡情况进行观察,探讨避免肩部失平衡的融合节段选择方案.方法:对137例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及术后的肩部平衡进行影像学评价.根据可能影响肩部平衡的因素(上胸椎侧凸情况、各个侧凸间相互平衡情况及主侧凸角度大小)将患者的Lenke分型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分析各因素及手术融合方式对肩部平衡产生的影响.结果:术前肩部失平衡的病例71例;其中显著肩部失平衡22例;重度肩部失平衡10例,均为Lenke 1型及Lenke 2型.这些患者均存在较大角度的上胸椎侧凸(非结构性或结构性).术后6例显著肩部失平衡.其中Lenke 1型第一类型1例,Lenke 2型第一类型1例,Lenke 2型第三类型4例,手术方式均为选择性融合.对Lenke 2型第二类型进行双侧凸融合,术后肩部失平衡改善.结论:术前肩部不平衡主要为Lenke 1型及Lenke 2型患者.上胸椎侧凸畸形对肩部平衡产生关键性影响.对Lenke 2型第二及第三类型不建议行选择性融合,对Lenke 2型第一类型进行选择性融合时应避免过度矫正.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肾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修复的影响。方法体质量为25~30 g BALB/c小鼠45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IR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建立阻断小鼠左侧肾蒂30 min后切除右侧肾模型。雷帕霉素组术前及术后每日给予0.5 mL雷帕霉素和生理盐水混悬液(1 mg∶10 mL)灌胃,IR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1、3和7 d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全血及肾组织,检测血清肌酐水平,HE染色评价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以比较组间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修复差异。结果雷帕霉素组术后1 d肾功能好于IR对照组(P〈0.05),但在7 d时却较IR对照组差(P〈0.05)。IR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术后3个时期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均较手术对照组严重(P〈0.05),但前两组间损伤病理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和3 d时,雷帕霉素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IR对照组(P〈0.05)。术后1、3和7 d雷帕霉素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IR对照组(P〈0.05)。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为主,后以细胞增殖修复为主。雷帕霉素因具有抗凋亡和抗增殖的双重作用,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肾功能损伤,但却不利于以后的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