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77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食管酸反流是困扰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主要原因,随着GERD发病率的逐年增高,食管pH值的测定方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此文主要介绍Bravo食管pH测定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概况及其与传统pH测定方法相比较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2.
陈靖  许斌 《医学信息学杂志》2021,42(10):60-63, 76
介绍“中医药+智慧养老”发展现况与趋势,阐述中医药在养老领域应用的优势,从中医药与可穿戴设备、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等方面分析“中医药+智慧养老”模式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3.
目的:在痕量水平基因毒性杂质甲磺酸酯(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甲磺酸丙酯和甲磺酸异丙酯)的稳定性及水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乙腈-水(80∶20,v/v)为溶剂配制甲磺酸酯混合溶液,分别置于298、313及323 K温度下,定时取样并加入碘化钠衍生化溶液,分别得到相应的碘代烷烃(碘甲烷、碘乙烷、碘丙烷和碘代异丙烷),采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临床上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取舍原则。方法连续选择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无痛胃镜组)和常规胃镜检查(普通胃镜组)的患者各400例,检查结束后完成f可卷调查,统计分析2组检查完成情况、操作时间、检查费用以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无痛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检查完成率分别为100.0%(400/400)和98.0%(392/400)(P=0.004),操作时间分别为(257.7-I-133.5)S和(214.2±121.3)S(P〈0.001),平均检查费用分别为人民币574.23形人和268.00形人(P〈0.001),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4)分和3(2~3)分(Z=一18.98,P〈0.001),操作者满意度评分均为4(4~4)分(Z=一2.645,P=0.008),胃镜检查摄片质量评分分别为(3.13±0.39)分和(3.18±0.50)分(P=0.153)。无痛胃镜组术中有20例(5.0%)发生SpO:下降,既往心血管疾病病史(OR=2.410,95%CI:0.924—6.287,P=0.004)和患者年龄(OR=1.039,95%CI:1.002一I.077,P=0.002)与发生Sp02下降存在关联。无痛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分别有381例(95.2%)和145例(36.4%)(P〈0.001)愿意再次接受相同检查方式检查,其中普通胃镜组男性(P=0.007)、年龄1〉60岁者(P=0.031)、体质量指数≤24kg/m2者(P=0.039)更愿意再次接受常规胃镜检查。结论在中国目前,由于完成率高、检查时间短、费用低,常规胃镜检查仍是上消化道疾病检查不可欠缺的重要方法。内镜医师在建议患者选择胃镜检查方式时,不仅要考虑减轻患者检查中的不适程度,更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把握适应证,在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前提下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  相似文献   
35.
抗-E引起溶血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因跌伤入院,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输血A型全血1200ml,无输血反应。术后恢复较快,能下床进行轻微活动。由于有轻度贫血,又输入A型全血200ml,输血过程中除有低热外无其它不适,但输血次日,发现患者尿呈咖啡色,急查尿常规及隐血,结果隐血阳性(3+),蛋白(+),脓细胞2~6个,经复查ABO血型无误。为查明溶血反应原因,又进行Rh血型系统检查,结果:供血者Rh血型CcDEe,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105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患者全部服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水煎剂,1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5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7.
目的采用静态压力构建稳定的大鼠尾椎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将40只12周龄大鼠随机分为静态压力组和针刺组,每组20只。静态压力组:在尾椎C_(4~7)椎体上安装静态压力环形外固定支架,压缩的4根弹簧施加的压强均为10 kPa,维持8周。针刺组:采用16 G针头刺入尾椎C_4/C_5/C_6/C_7椎间盘,限制损伤深度5 mm、朝向椎间盘中心,损伤后留置10 s。分别于术后8周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Thompson椎间盘退变病理分级。结果对2组大鼠尾椎共120个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分级,统计结果显示静态压力组退变级别明显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态压力构建的椎间盘退变模型稳定可靠,较传统针刺模型具有优势,可为临床椎间盘退变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比较不同Miyazaki分级颈椎间盘内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评估该分级系统反映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可靠性与一致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7月36例行颈前路手术患者术中切除的颈椎间盘髓核组织。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41.2±4.5岁,手术节段为单节段27例,两节段9例。将收集到的45个髓核组织按照术前颈椎MRI T2像上的Miyazaki分级分为4组,依次为Ⅱ级(n=6),Ⅲ级(n=10),Ⅳ级(n=14),Ⅴ级(n=15)。组织切片后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髓核组织内细胞的密度以及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不同分级组织内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和Ⅱ型胶原蛋白(typeⅡcollagen,ColⅡ)的表达量。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不同分级髓核组织内的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光镜下观察髓核细胞的形态,台盼蓝染色测定各组髓核细胞的活性比率,CCK-8法绘制各组1代髓核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Ⅱ级组髓核组织内细胞密度显著高于Ⅲ级组,Ⅲ级组高于Ⅳ级组,Ⅴ级组的细胞密度最低。Aggrecan和ColⅡ在Ⅱ级组织中表达量最高,Ⅲ级组高于Ⅳ级组,Ⅴ级组中表达量最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级组椎间盘内髓核细胞多呈三角形、短梭形,折光性较好;Ⅲ级组髓核细胞出现突起,轮廓不清晰;Ⅳ级组细胞形态多呈长梭形,细胞扁平且突起明显;Ⅴ级组髓核细胞形态各异,轮廓模糊,折光度差。Ⅱ、Ⅲ、Ⅳ、Ⅴ级组的细胞活性比率分别为(94.8±2.8)%、(84.3±2.6)%、(75.1±4.8)%和(66.1±3.3)%,其中Ⅱ级组高于Ⅲ级组,Ⅳ级组低于Ⅲ级组,而Ⅴ级组最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级组髓核细胞生长速率比Ⅲ级组快,Ⅲ级组比Ⅳ级组快,Ⅴ级组生长速率最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间盘Miyazaki分级系统可以较好地反映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颈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可作为临床治疗和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30例距骨颈骨折。结果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年。按Hawkins疗效标准:优14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术后出现距骨体坏死3例。发生单纯踝关节炎3例,距骨下关节炎5例。无切口感染、踝关节内侧皮肤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结论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避免术后过早负重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P53 codon 72多态性与前列腺癌(Pc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提取209例Pca患者(病例组)和235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两组P53 codon 72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Pca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以携带Pro/Pro基因型的对象为参照组,携带Arg/Pro基因型者患Pca的风险提高89%(OR=1.89,95%CI:1.20~2.97);携带Arg/Arg基因型者患Pca的风险提高101%(OR=2.01,95%CI:1.11~3.64).而携带Arg等位基因者(Arg/Pro+Arg/Arg)患Pca的风险是携带Pro/Pro基因型的1.94倍(OR=1.94,95%CI:1.25~2.99).在高龄(>70岁)、高体重指数(>23kg/m2)、非吸烟、非饮酒和无肿瘤家族史5组人群中,携带Arg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病风险是Pro/Pro基因型个体的2倍以上,调整后的OR(95%CI)分别为2.22(1.24~3.96)、2.24(1.30~3.88)、2.60(1.27~5.31)、2.23(1.19~4.18)、2.18(1.33~3.57).结论 P53 codon 72与苏皖地区汉族人群Pca的易感性有关,Arg/Pro、Arg/Arg可能是Pca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