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直硅胶管与球头硅胶管联合植入治疗常规泪道植管术后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50眼慢性泪囊炎已行泪道植管术(单植入直硅胶管或球头硅胶管)但仍有溢泪或拔管后短期内复发患者行直硅胶管联合球头硅胶管治疗.随访la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接受再次的联合植管手术的患者,5例5眼术后3 mo泪道冲洗不通,手术无效;其余44例45眼患者带管期间及拔管后la复查泪道冲洗通畅,有效率90%.结论:直硅胶管联合球头硅胶管治疗常规泪道植管术后复发性泪囊炎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并值得向慢性泪囊炎初次手术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许忠  何晓飞  徐凯  徐如祥 《武警医学》2018,29(3):250-252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在大鼠缺血及再灌注脑损伤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孕18 d SD大鼠,取胚胎大鼠海马并分离培养海马神经元,加阿糖胞苷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增殖以纯化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正常培养,实验组缺血时间设定为30 min与60 min,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C活性及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实验组缺血30 min和缺血60 min神经元胞浆PKC活性分别为(6.24±0.27)pmol/(min·mg)、(3.26±0.21)pmol/(min·mg)和(3.05±0.17)pmol/(min·mg),胞膜PKC活性为(2.63±0.13)pmol/(min·mg)、(8.85±0.32)pmol/(min·mg)和(10.63±0.35)pmol/(min·mg),缺血神经元胞浆PKC活性较正常明显下降,胞膜PKC活性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其胞浆PKC活性分别为(0.97±0.19)pmol/(min·mg)和(0.82±0.16)pmol/(min·mg),胞膜PKC活性为(12.38±0.39)pmol/(min·mg)和(12.66±0.99)pmol/(min·mg),上述改变依然存在并较前者明显。PKCα表达亦呈现上述相似的改变。所有改变均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损伤与PKC的移位激活密切相关,缺血损伤所致的Ca2+超载为其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63.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IFN-γIL-4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IFN-γ和IL-4是抗原刺激的CD4+T细胞产生的有代表性的细胞因子,病理状态下血清中二者的水平变化可以间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及炎症发展趋势。该研究探讨IFN-γ和IL-4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的变化情况,据此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40名正常儿童和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的外周血IFN-γ和IL-4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清中IFN-γ浓度为86.23±6.31pg/mL,IL-4为25.97±9.40pg/mL,肺炎支原体肺炎组IFN-γ为99.43±13.18pg/mL,IL-4为44.61±17.46pg/mL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存在细胞因子失衡现象,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可辅以免疫调节疗法,可能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4.
<正>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小儿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疾病。VMC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部分急性VMC可导致心力衰竭或者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能动员心肌组织中的多能心肌干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可补充病理状态下死亡的心肌细胞[2]。我们前期临床研究表明,硒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65.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磷酸肌酸治疗组(CP)及1,6-二磷酸果糖对照组(FDP),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CP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善等方面均优于FDP组。治疗后CP组心肌酶(CK、CK-MB、HBDH)恢复时间明显快于FDP组,心电图的改善及临床疗效亦优于FDP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I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能较快改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自觉症状、体征和恢复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改善心电图,提示CP疗效优于FDP。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原学检查确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45例住院婴幼儿。结果: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为主,其他如神经、皮肤、泌尿系统亦多受累,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查可对其确诊。治疗首选阿奇霉素、红霉素,亦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重、并发症多,病原学对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以呼吸道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要注意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给予足量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刀对86例有症状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8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出血6ml,平均手术时间28min,无中转开腹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超声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研究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细胞免疫变化,探讨妥泰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复杂性高热惊厥的疗效,从而找到治疗儿童复杂性高热惊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2名复杂性高热惊厥的患儿采用妥泰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采用妥泰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复杂性高热惊厥的总有效率93.7%,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妥泰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复杂性高热惊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缺血缺氧及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时间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在伤后不同时间的凋亡及死亡特性,阐明神经元损伤发生的时间窗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5/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进行。体外培养胚胎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临床缺血过程致神经元缺氧损伤,采用Annexin V联合PI标记和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观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凋亡与死亡情况。结果: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后,其细胞损伤的形式为凋亡和坏死同时存在;模拟缺血15,30min,1.0,1.5,2.0,2.5和3.0h,其坏死率分别为(1.37&;#177;0.12)%,(3.71&;#177;0.34)%,(16.47&;#177;1.27)%,(18.73&;#177;2.02)%,(19.77&;#177;2.32)%,(22.13&;#177;2.12)%和(28.78&;#177;2.69)%,相互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各时间点的凋亡率分别为(6.23&;#177;1.67)%,(6.56&;#177;2.38)%,(6.73&;#177;2.42)%,(6.95&;#177;1.89)%,(7.16&;#177;2.82)%,(6.93&;#177;2.56)%和(7.23&;#177;2.89)%,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gt;0.05)。各时间点再恢复糖和氧供应后至24h,海马神经元存活率进一步明显下降,坏死率进一步增多,各时间点神经元坏死率分别为(6.98&;#177;1.23)%,(8.46&;#177;1.37)%,(17.68&;#177;2.97)%,(20.79&;#177;3.16)%,(21.67&;#177;3.05)%,(35.53&;#177;3.33)%和(50.22&;#177;4.19)%,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凋亡率亦逐渐增多,模拟缺血15,30min,1.0,1.5和2.0h时间点的再灌注24h,其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为(11.89&;#177;2.06)%,(14.92&;#177;2.64)%,(28.67&;#177;3.05)%,(44.67&;#177;3.78)%和(61.67&;#177;4.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但模拟缺血2.5h和3.0h时间点再灌注24h的神经元凋亡率为(27.76&;#177;3.15)%和(12.67&;#177;2.27)%,其凋亡率反而显示明显下降。结论:凋亡是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重要通路,脑缺血缺氧的干预治疗时间窗可以提前至2h内。  相似文献   
70.
小儿支原体肺炎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45例经病原学临床明确诊断的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结果:二者水平在支原体肺炎急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接近对照组。结论:这两为性细胞因子在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产生的抗体效价水平相平行,对研究其发病机理及提供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