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及结局,为三孩政策开放后保障母婴安全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9例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子宫完全破裂的发生率为0.023%(19/81843),其中9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破裂,1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后宫角破裂,1例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后子宫下段破裂,2例人工流产隐匿性子宫穿孔后宫角破裂,3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宫角破裂,1例暴力引产宫体破裂,还有1例欣普贝生引产宫角破裂以及1例宫颈球囊引产宫体破裂。主要临床表现为胎心减速(21.1%,4/19)、腹痛(15.8%,3/19)和阴道流血(15.8%,3/19)。19例产妇均存活,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其余18例均行子宫破裂修补术;1例引产死胎,1例因先天畸形于生后2月死亡,其余17例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 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瘢痕子宫、胎盘植入、暴力引产以及前列腺素使用等,应该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产科手术操作技术,给予正确的围生期保健指导和产程管理,降低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发生,从...  相似文献   
32.
留学生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是培养留学生的必由之路.语言和文化的双重差异、国内医疗环境、妇产科专业的特殊性使留学生在妇产科临床实习中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敢说、多说和会说,用心沟通,做留学生和患者沟通的桥梁;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使之融入中国社会,提高妇产科学留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疑似宫颈功能不全孕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宫颈功能不全孕妇144例,其中行宫颈环扎术66例(宫颈环扎组),行期待治疗78例(期待治疗组)。宫颈环扎组孕妇行宫颈环扎术,均采用McDonald术式;期待治疗组孕妇采用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等保守措施治疗。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孕妇28周前流产发生率、34周前早产发生率、足月妊娠率、孕周延长时间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死亡率、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和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疑似宫颈功能不全孕妇行宫颈环扎术并不能减少早产或者流产发生率,反而可能会造成过度治疗,增加孕妇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4.
血清hCG水平与输卵管妊娠破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已广泛用于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为进一步了解血清hCG水平与输卵管妊娠破裂的关系,我们对77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前血清hCG水平进行分析,以提高输卵管妊娠破裂前早期诊断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1月~1998年12月,经手术或(和)腹腔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卵管妊娠患者77例。由本院放射免疫实验室常规测定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前血清hCG水平。将hCG≥5000IU/L者划为A组(30例),hCG<5000IU/L者划为B组(47例)。比较两组的输卵管状态…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CD44s及变异体v6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s及变异体v6 在20例卵巢异位子宫内膜及相应在位内膜和2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正常内膜腺上皮细胞在增生期不表达CD44s及变异体v6,分泌期大部分表达.②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表达规律与正常相似,但在增生期已有部分(3/10)出现CD44s表达.③卵巢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CD44s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变异体v6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④间质细胞不管增生期还是分泌期只表达CD44s,不表达变异体v6.卵巢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表达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 CD44s及变异体v6在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表达并呈周期性改变,推测其表达可能与卵巢激素调控有关.②异位内膜CD44s的表达增强可能与异位内膜黏附腹膜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受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 2 0w分娩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后双胎妊娠 4 1例 (IVF ET组 )和自然双胎妊娠 4 4例 (对照组 ) ,比较两组妊娠并发症、孕周、分娩情况、新生儿预后、胎盘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妊娠并发症、剖宫产、围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平均出生孕周和畸形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IVF ET组仅有 2例 (2 / 4 1 )是单绒毛膜胎盘 ,对照组有 2 0例 (2 0 / 4 4 )为单绒毛膜胎盘 ,两组胎盘组织结构差异显著 (P <0 .0 1 ) ;IVF ET组新生儿死亡率 (3.7%)明显低于对照组 (1 2 .5 %) (P <0 .0 1 ) ;转儿科治疗率 (39.0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2 .7%) (P <0 .0 1 )。结论 :与自然双胎妊娠相比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后双胎妊娠单绒毛膜胎盘、单卵双胎少见 ;妊娠期并发症、剖宫产率和胎儿畸形无增加 ,而围产儿死亡率较低 ,新生儿转儿科治疗率较高。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外阴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和外阴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BP)患者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出情况,尝试为此类患者群的宫颈病变筛查或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取自2007年1月至6月间在我院妇科门诊首次就诊的44例外阴CA和7例外阴BP患者,采集宫颈细胞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凯普HPV分型)行21种HPV—DNA亚型检测;同期检测5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对照。结果:外阴CA组和BP组的宫颈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56.82%和85.71%,均显著大于对照组(20.37%),P〈0.01;外阴HPV感染组较对照组更易发生高危型HPV的多重感染(P〈0.05),其中以二重和三重感染为主;外阴CA患者的宫颈HPV感染以低危型11、6亚型为主,高危型HPV感染中以58、16、52亚型位居前三位,其中检出CINⅡ级1例;外阴BP组中宫颈HPV感染以16亚型为主,检出CINⅠ级、Ⅱ级共2例。结论:外阴CA和BP患者,临床体征明显,易于诊断,但可能会伴发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从而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甚至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16号Foleys导尿管球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孕妇80例,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小剂量催产素,观察组采取16号Foleys导尿管球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方式,比较两组孕妇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变化、促宫颈成熟效果、分娩情况、安全性指标、新生儿体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24 h后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1产程与第2产程、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羊水Ⅲ度粪染、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中采用16号Foleys导尿管球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方案,可获得良好促宫颈成熟效果,提高阴道分娩率,改善分娩情况,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基因沉默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对人滋养细胞TEV-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的影响。方法:构建ILK-siRNA慢病毒载体后,转染人TEV-1细胞,分ILK基因沉默组(KD组)和空白质粒转染组(NC组)进行;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Transwell法和划痕实验等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基因沉默ILK后,TEV-1细胞的ILK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证明干扰ILK表达成功。沉默ILK后,TEV-1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ILK-siRNA转染TEV-1细胞后,MMP-9和p-GSK3β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沉默ILK通过下调GSK3β和MMP-9的表达抑制人滋养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调查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制定针对性临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的500例产妇为调查对象,向所有产妇发放一般问卷和疾病相关问卷。统计有效调查问卷中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和相关发病因素,根据结果制定临床干预措施。结果 500例调查对象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00%(415/500),其中存在产后性功能障碍的女性占43.37%(180/415)。女性产后性欲低下、阴道润滑困难、性唤起困难、性交痛、性满意度下降及性高潮障碍发生率依次为45.56%、33.89%、39.44%、27.22%、37.22%及32.22%。年龄>35岁、顺产/阴道助产、产后性生活时间<42 d、夫妻感情差及产后焦虑抑郁均是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均P<0.05)。产妇干预后盆底功能PFIQ-7、PFDI-20评分[(7.05±2.84)分、(14.84±4.05)分]均低于干预前[(88.64±5.22)分、(227.52±21.91)分];1个月性生活次数、性高潮频次[(9.61±2.35)次/月、(5.44±1.72)次/月]均高于干预前[(3.27±0.23)次/月、(1.34±0.25)次/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740、56.524、16.400及14.171,均P<0.05)。结论 年龄、分娩方式、产后性生活时间、夫妻感情及精神状态均可能导致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产妇产后应做好盆底肌康复锻炼和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