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15例TIA患者,依据发病7 d内是否发生CI,分为CI组33例和非CI组82例。记录所有纳入对象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2组间相关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的差异性。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BCD2评分预测TIA后7 d内发生为CI的预测价值。结果:CI组年龄、ABCD2评分均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I组中年龄≥60岁、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单侧肢体无力、症状持续≥60 min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I组中症状持续10~59 min的患者比例低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I组中年龄≥60岁、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症状持续≥60 min的患者比例亦均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分析表明,以ABCD2评分=4.5分作为预测TIA短期发生为CI的界点,其灵敏度为57.6%,特异度为78.0%,曲线下面积为0.73。结论:ABCD2是一种预测TIA短期发生CI的简单、有效的工具,ABCD2评分≥5分对预测TIA短期发生CI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评价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CVR)功能。方法:选取30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26例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狭窄组),其中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14例(无症状亚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12例(症状亚组)。症状亚组中9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术。比较各组患者的屏气指数(BHI),评估CVR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动脉狭窄组狭窄侧的BHI明显降低(P=0.000);与无症状亚组狭窄侧相比,症状亚组狭窄侧BHI明显降低(P=0.000);颈动脉狭窄组症状亚组患者CAS术后狭窄侧BHI与术前比较升高(P=0.021),术后狭窄侧的BHI低于健侧(P=0.019)。结论: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侧CVR功能降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较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降低更明显,CAS可以改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CVR功能。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mRS量表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7 d、90 d的疗效。结果:房颤组男性人数、起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低于非房颤组,首次收缩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溶栓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7 d疗效、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非房颤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对与神经元的早期发育和再生相关的突触蛋白Ⅰ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方法:实验于2003年于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①分组:取75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1)、假手术组(n=18)和正常对照组(n=6)3组。假手术组18只和模型组18只分为再灌注1,3,6,12,24和72h 6个亚组,进行突触蛋白Ⅰ检测;正常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剩余的33只大鼠(分为再灌注1,3,6,12,24,48和72h7个亚组)分别进行TUNEL阳性细胞检测、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需获取数据时至少检测2只大鼠。②造模: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0min后再灌注;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其余步骤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③观察指标:于相应时间点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缺血侧额顶叶皮质突触蛋白Ⅰ表达的动态变化,同时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补充后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侧额顶叶皮质突触蛋白Ⅰ的表达:模型组再灌注12h内无明显变化,再灌注24h低于假手术组(0.199&;#177;0.006,0.238&;#177;0.008,P〈0.01),至72h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②细胞凋亡率:模型组再灌注24,48和72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2.57&;#177;9.83)%,(13.56&;#177;2.28)%,(16.68&;#177;0.66)%,(4.65&;#177;0.03)%,P〈0.05]。③TUNEL阳性细胞率: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再灌注0~24h均未见阳性细胞,再灌注48和72h分别为(47.50&;#177;3.85)%和(62.66&;#177;13.06)%。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存在着突触蛋白Ⅰ表达的短暂降低,且与凋亡细胞的出现在时间上非常吻合,提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存在失神经及其后的神经再获现象,这可能与DNA的损伤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抑制物P27kipl在NPC小鼠模型中神经元变性、死亡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PC-1小鼠脑部P27kipl表达及胶质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P27pipl在野生型小鼠大脑皮质、海马、基底节、脑干广泛的神经元及小脑Purkinje细胞均有较强的表达, 而且在部分胶质细胞也存在免疫反应性, 而在NPC小鼠的基底节、脑干神经元及小脑Purkinje细胞中P27kipl的表达明显弱于野生型小鼠.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出现P27kipl表达上调, 其细胞数在NPC小鼠大脑皮质、海马及脑干(尤其在桥脑处)显著增多, 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异常增生.结论在NPC小鼠中枢神经元发生病变的同时, 星形胶质细胞也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性增生, 细胞周期蛋白酶抑制物P27kipl失调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时,DNA损伤随再灌注时程在各脑区的动态分布情况。方法 用线栓闭合大鼠大脑中动脉30min,然后分别再灌注30min、1h、2h、4h、6h、12h、24h和48h。采用原位PANG(DNA聚合酶I介导的生物素标记的dATP缺口平移)及原位TUEN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分别检测DNA损伤的单链断裂(SSBs)及双链断裂(DSBs),分别观察SSBs细胞和DSBs细胞在大鼠前囟水平冠状切面的脑组织切片各区域的分布。结果 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都首先发生在尾壳核(CPU),而且在再灌注的各时间点,分布在尾壳核和梨状皮质(PI)的PANT或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分布在额叶皮质(FR)及顶叶皮质(PA)的数量(P<0.05)。DNA单链断裂比双链断裂发生要早。结论 尾壳核和梨状皮质是受缺血影响的中心区域,额叶和顶叶皮质是受缺血影响相对较轻的区域,可能是缺血半影区。  相似文献   
78.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中康复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贤军  郭珍立  许康 《中国康复》2006,21(2):123-124
脑血管病传统的治疗方式因其随意性和缺乏明确的收益证据而备受争议。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管理模式展现了美好的前景。而在SU中,最主要的是康复治疗的应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小骨窗经外侧裂后部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切口小骨窗经外侧裂后部入路清除壳核出血患者41例,采用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骨瓣减压患者1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效果、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小骨窗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良切口小骨窗经外侧裂后部入路清除脑内血肿方便可行,同样能够达到大骨窗手术组的效果,且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0.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是一种由阮毒体(PrPsc)引起的人类可传播性致死性海绵状脑病,发病率为1/100万。本病主要累及皮质、基底节和脊髓,故又称皮质纹状体一脊髓变性。克雅病分为4类:散发型(sporadic CJD,sCJ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