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76篇 |
免费 | 246篇 |
国内免费 | 15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27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286篇 |
口腔科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559篇 |
内科学 | 491篇 |
皮肤病学 | 119篇 |
神经病学 | 109篇 |
特种医学 | 25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1篇 |
外科学 | 396篇 |
综合类 | 1254篇 |
预防医学 | 401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360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594篇 |
肿瘤学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43篇 |
2011年 | 141篇 |
2010年 | 170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204篇 |
2007年 | 178篇 |
2006年 | 237篇 |
2005年 | 239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216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201篇 |
2000年 | 170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143篇 |
1997年 | 147篇 |
1996年 | 124篇 |
1995年 | 131篇 |
1994年 | 116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46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7篇 |
1954年 | 5篇 |
1953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Ivor-Lewis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303例中段食管癌患者(江苏省如皋市博爱医院107例、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196例)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Ivor-Lewis组(151例),施行Ivor-Lewis径路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Sweet组(152例),施行Sweet径路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和术后随访等情况.采用门诊复查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日.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成组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死亡风险.结果 Ivor-Lewis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39±21) min和98.68%(149/151),Sweet组分别为(188±30) min和92.76%(14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x2=6.45,P<0.05).Ivor-Lewis组和Sweet组的食管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0.67%(1/149)和0.71%(1/14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7% (15/149)和11.35%(16/141),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和0.71%(1/14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清扫的颈胸交界部、腹上区淋巴结数目以及颈胸交界部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6±1.1)枚、(3.5±1.1)枚和(0.7±1.1)枚,Sweet组分别为(2.3±0.8)枚、(2.4±0.8)枚和(0.3±0.6)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96,9.02,3.26,P<0.05).290例手术切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273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4.14% (273/290),中位随访时间为28.0个月.Ivor-Lewis组患者术后第1、2、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分别为8.21%(11/134)、19.64% (22/112)、29.35%(27/92),Sweet组分别为19.05% (24/126)、35.24% (37/105)、44.19% (3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5,7.33,5.03,P<O.05).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区域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9.68,6.87,P<0.05).Ivor-Lewis组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30% (121/134)、80.36% (90/112)、71.74% (66/92),Sweet组分别为80.95% (102/126)、59.05% (62/105)、51.16% (44/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5,11.73,7.97,P<0.05).结论 Ivor-Lewis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中段食管癌,手术切除率高、安全性好,术后患者生存获益明显.该术式可以作为治疗颈部无肿大可疑转移淋巴结的中段食管癌的优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2.
53.
54.
目的介绍逆行足内、外侧双岛状瓦合皮瓣加髂骨植骨再造足拇趾外伤性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拇趾及踌、第2趾毁损且跖趾关节完好者,采用以足背动脉跖底深支为蒂,以内踩前或跗内侧血管、外踝前或跗外侧血管为分支的足内、外侧分叶皮瓣瓦合加髂骨植骨再造足拇趾。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经6~18个月随访,再造足拇趾外形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6-8mm,X线示髂骨与残端趾骨骨性愈合,髂骨未见吸收征象.拇趾跖趾关节背伸达40°,屈曲达30°。结论采用逆行足内、外侧分叶瓦合皮瓣加髂骨植骨再造拇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国内文献报道不足30例,且多以临床和病理表现为主[1,2].笔者回顾分析了4例经病理证实的HEHE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照,探讨其CT表现特征,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7.
患者男,21岁.2008年5月1日,因高温机器压砸伤致左环指疼痛、流血、离断约30 min入院.急诊行左环指清创,多段离断指短缩再植术.术后5 d逐渐出现环指中节指背皮肤及末节再植指体坏死;术后2周见中节指背约3.5 cm×2.0cm皮肤缺损,部分伸肌腱外露,末节指端约2.0 cm×1.5 cm皮肤缺损,指骨残端外露、部分坏死.诊断:左环指热压多段离断伤术后中、末节部分皮肤坏死.再次行左环指中、末节扩创,逆行第三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串联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中、末节创面. 相似文献
58.
患者男,21岁.2008年5月1日,因高温机器压砸伤致左环指疼痛、流血、离断约30 min入院.急诊行左环指清创,多段离断指短缩再植术.术后5 d逐渐出现环指中节指背皮肤及末节再植指体坏死;术后2周见中节指背约3.5 cm×2.0cm皮肤缺损,部分伸肌腱外露,末节指端约2.0 cm×1.5 cm皮肤缺损,指骨残端外露、部分坏死.诊断:左环指热压多段离断伤术后中、末节部分皮肤坏死.再次行左环指中、末节扩创,逆行第三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串联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中、末节创面.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6采用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的7例肩关节后脱位。取肩关节前侧入路,将头静脉牵向内侧并保护,将胸大肌向内侧牵开,三角肌向外侧牵开显露肱骨近端;切开肩胛下肌,标记其两端。将肩胛下肌近侧牵向内侧,显露骨折,骨膜剥离子橇拨复位肱骨头;若合并肱骨近端骨折,复位骨折,选用接骨板系统或者空心钉固定骨折。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8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0.14周。1例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患侧肱骨骨折对位良好,肱骨头向后半脱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约70°,体侧外旋约20°,体侧内旋L_4水平;VAS评分4分,肩关节UCLA评分23分。其他6例术后复查X线片及CT均显示关节位置恢复正常,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00°~165°,体侧外旋50°~70°,体侧内旋T_(10)~L_1水平;VAS评分0~2分,平均0.67分;肩关节UCLA评分25~33分,平均29.67分。结论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肱骨头缺损40%且不伴有肱骨近端Neer 4部分骨折的肩关节后脱位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0.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国内文献报道不足30例,且多以临床和病理表现为主[1,2].笔者回顾分析了4例经病理证实的HEHE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照,探讨其CT表现特征,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