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 病史 患者女性,19岁,因反复右耳廓流脓1个月余,浮肿、无尿5 d于2006 年6月22日入院.患者2006年5月14日在当地小诊所穿耳后,穿耳处流脓,量不多,无发热等其他不适,自行给予局部涂络合碘后好转,但反复出现多次少量流脓,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B1a和IgA1阳性细胞在IgA肾病患者扁桃体中的表达及B1a细胞与血尿、蛋白尿和病理Lee分级的关系。 方法 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及非肾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各8例为对象,用免疫荧光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其扁桃体组织进行B1a及IgA1细胞定位和定量计算,并按蛋白尿程度和Lee分级标准与IgA肾病组B1a细胞数量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1a细胞主要分布在扁桃体生发中心和小结帽;IgA1细胞主要分布在上皮内、上皮下,以上皮和淋巴组织交界区为多。与慢性扁桃体炎组比较,IgA肾病组两种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 < 0.01),且呈正相关(r = 0.778,P = 0.023)。在血尿伴蛋白尿和Lee≥Ⅲ级组B1a细胞显著高于单纯血尿和Lee<Ⅲ级组(P < 0.05)。 结论 IgA肾病患者扁桃体中IgA1可能是B1a细胞分泌的。B1a细胞数量随着患者蛋白尿的出现和病理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可能在疾病发生和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中高葡萄糖腹透液(peritonealdialysis solution,PDS)对细胞线粒体结构与功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表达、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影响,深入探讨高糖PDS环境下HPMC线粒体氧化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PMC,用不同葡萄糖浓度PDS(1.5%,2.5%,4.25%)干预。MitoSox荧光染色检测线粒体ROS生成。线粒体呼吸链以及抗氧化物酶活性试验检测线粒体功能。Western印迹检测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PDS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抗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同时线粒体ROS明显升高,细胞凋亡增多。PGC-1α蛋白的表达随高糖PDS浓度升高而下降。结论:高糖PDS可能通过抑制PGC-1α蛋白的表达,抑制线粒体呼吸链活性以及抗氧化物酶活性,促进ROS积聚,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肥大细胞(MC)在蛋白负荷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肾脏的分布并探讨其与蛋白尿所致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干细胞因子(SCF)表达的关系。 方法 60只SD大鼠行右肾全切术后,模型组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复制蛋白负荷肾病大鼠的模型(n=30),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30),分别于模型成功后第3、7和11周,随机处死10只大鼠,检测尿蛋白和血生化指标。采用甲苯胺蓝组织化学和糜蛋白酶(chymase)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肥大细胞在肾脏的浸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SCF在肾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之间及与蛋白尿所致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 结果 模型组大鼠随着BSA注射量的增加, 尿蛋白量(24 h)增加,第7周达到高峰[(199.1±98.4) mg], 以后开始下降,第11周为(133.7±67.8) mg。在模型组大鼠的肾皮质、髓质均可见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及chymase阳性的肥大细胞, 以间质纤维化区域最为多见。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的加重, 肥大细胞数目增多,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GF-β1及SCF主要在肾小管、间质、部分系膜细胞及壁层上皮细胞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增加,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肥大细胞的数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TGF-β1和SC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2、0.521、0.916, 均P < 0.01)。 结论 肥大细胞浸润与蛋白负荷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蛋白尿可能通过SCF介导肥大细胞到肾脏,释放chymase,促进肾组织TGF-β1表达,介导蛋白尿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年龄对雄性大鼠碘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根据月龄分为4月龄组、12月龄组和24月龄组,每组12只,各年龄组大鼠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对比剂组6个亚组,每组6只。禁水24h后,不同年龄鼠对比剂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碘对比剂76%泛影葡胺(10ml/kg),相应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尿肌酐(UCr)、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水平。48h后处死动物,观察肾脏的病理改变并检测。肾组织Sp1蛋白表达。结果注射对比剂后48h,24月龄鼠对比剂组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升高幅度超过对照组的25%,Ccr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ACE活性和MDA含量和肾小管损伤分数均明显增加(P〈0.01),肾组织Sp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注射对比剂后24h尿NAG酶活性明显较注射前24h增高(P〈0.001)。12月龄鼠注射对比剂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Scr明显上升(P〈0.05),但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的25%,肾组织匀浆MDA和ACE、肾小管损伤分数以及肾组织Sp1蛋白表达有上升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鼠注射对比剂组与相应对照组相比,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龄是雄性大鼠碘CI—AKI的促进因素,氧化性应激、ACE和核转录因子Sp1在老龄雄性大鼠碘CI-AKI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1211例成人肾活检患者临床与病理构成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Inversen和B run首次应用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的方法诊断肾脏疾病[1]以来,国内外学者认为肾脏活检患者与肾脏构成与演变存在地域性、种族性差异[2~8]。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自1985年开展B超引导定位下经皮肾脏穿刺技术,至今已逾20年。2000年以前,由于该技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的选择较严格,且由于穿刺枪的工艺及影像定位的精确度的影响等,穿刺例数较少。随着诊断水平和病理技术的提高及该技术适应证的适当放宽,行肾脏活检的人数大幅增加。笔者拟通过回顾我院(湘雅二医院)肾内科1989至2004年15年间的肾活检患者的动态演变,了解我院15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患者肾组织中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的表达及血清抗PLA2R 抗体滴度,分析其在诊断IMN中的价值。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肾活检患者73例, 分为IMN组(n=48)、SMN组(n=17)和微小病变性肾病组(n=8)。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肾组织PLA2R及血清抗 PLA2R抗体的表达。结果:IMN组肾组织PLA2R阳性率为91.7%,SMN组阳性率为29.4%,IMN组阳性率、荧光强度明 显高于SMN组(均P<0.05);IMN组血清PLA2R抗体阳性率为85.4%,SMN组阳性率为29.4%,IMN组抗体阳性率及滴度 明显高于SMN组(均P<0.05);微小病变性肾病组肾组织PLA2R抗原及血清抗体均呈阴性。IMN组血清PLA2R抗体滴度 与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r=0.432,P<0.01),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307,P<0.05)。结论:检测肾组织PLA2R和血 清PLA2R抗体的表达有助于IM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监测血清PLA2R抗体滴度有助于评估疾病活跃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5/6肾切除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肾切除鼠分为氯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设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检测各组术后第2、4、6周的尿蛋白及第6周的血清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观察第6周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内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在肾小球的沉积。结果氯沙坦治疗组比对照组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P<0.01),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P<0.01),肾小球增生、硬化程度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对照组肾小球内FN和Ⅳ型胶原沉积增多,治疗组FN和IV型胶原沉积比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氯沙坦对5/6肾切除鼠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快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强的松(PS)血药浓度的方法,并探讨体内PS血药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内标,采用HP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柱HPLichrosphere Ca柱(250 mm×4 mm,5 um);流动相为:甲醇∶四氢呋喃∶水=25∶25∶50(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室温25℃。血清标本以甲醇沉淀蛋白。【结果】用5%高氯酸溶液分别配制5个不同浓度的SP标准液,制备标准曲线,结果强的松浓度与峰面积比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6.84×10-4X-39.4×10-4,相关系数为0.99993,回收率为98.70%,批间CV3.76%,批内CV2.25%。线性范围:10~500μg/ml;检测限:5 mg/ml。【结论】色谱峰分离良好,无干扰。本法是一种可靠、便捷的检测血清PS浓度的方法,适用于临床与治疗肾病的血药浓度监测(TDM)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肾穿刺活检技术是明确肾脏病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由于 ,并不是每次活检都能取材到满意的组织 ,故当出现取材不理想时 ,往往因为切片上的肾小球过少而漏诊 ,从而贻误最佳治疗时间 ,基于这一情况 ,作者在原先传统的技术方法上进行了几点小的改进 ,以提高诊断率。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本院肾病实验室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行肾活检穿刺患者 170例 ,镜下观察 ,活检组织肾小球 <10个且怀疑为急进性肾炎患者 10例。将全部活检组织放入生理盐水中浸泡 30min后取出 ,冰冻切片 ,厚度 2~ 3μm ,连续切 6片 ,分别贴于两张干净玻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