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247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277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由于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外用药物很难经皮吸收。铒:钇铝石榴石(Er:YAG)点阵激光通过点状剥脱的模式穿透角质层,破坏了角质层的完整性,可以加速外用药物经皮吸收的速度。本实验旨在验证外用表面麻醉药之前用点阵Er:YAG激光破坏角质层,可以促进表面麻醉药的吸收速度。方法:在31名受试者的左前臂上划出三块相邻的4cm×3cm区域,分别予以Er:YAG激光加表面麻醉药("点阵+麻药+疼痛"),表面麻醉药对照("麻药+疼痛")和空白对照干预("润肤露+疼痛")。干预后对各区域用YSGG激光治疗,通过受试者对激光治疗的疼痛评分(VAS评分)来验证表面麻醉药的吸收速度。结果:三个区域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84±0.66,3.91±0.79,4.59±0.87。激光加表面麻醉药的区域("点阵+麻药+疼痛")疼痛评分显著小于另外两个区域(P值分别为0.042和0.003)。结论:说明点阵Er:YAG激光辅助外用麻醉药物的经皮吸收有效。  相似文献   
52.
急性缺氧对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缺氧后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急性缺氧引起肾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1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缺氧后10min组、缺氧后4h组。实验组大鼠在低压舱内模拟上升至5000m、停留45min,出舱后分别在10min、4h处死大鼠取肾,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大鼠肾组织内bNOSmRNA、eNOSmRNA、i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bNOSmRNA在急性缺氧后10min明显下降,4h后恢复正常;eNOSmRNA急性缺氧后10min、4h无明显变化;iNOSmRNA急性缺氧后10min无变化,至4h则无基因表达。结论急性缺氧可导致大鼠bNOSmRNA、iNOSmRNA表达下调,NO在急性缺氧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黄瑞良  杨传铎 《武警医学》1999,10(6):328-328
我院自1990年3月~1997年6月利用Ender钉固定四肢长管骨骨折112例,其中胫骨干骨折7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中男59例,女1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2岁;车祸伤60例,摔伤、砸伤17例,枪弹伤1例;开放...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患者按住院号奇数和偶数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奥氮平或奋乃静4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显效率83.3%,显著高于奋乃静组66.7%;治疗前后两组BPRS评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奥氮平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奋乃静组(t=2.16,P〈0.05)。结论奥氮平是一种疗效好、副反应少、服用方便的抗精神病药物,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奋乃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对非手术治疗的42例脾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全部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部分病人合并肋骨骨折,肝肾损伤或颅脑损伤,40例治愈,成功率95.2%,另2例中转手术治愈。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密切动态观察伤情变化,有选择地采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6.
温热对HPV感染皮肤中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温热条件处理后的正常皮肤/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形态、数量及迁移。方法 利用37 ℃、42 ℃、45 ℃不同的温热条件处理置于培养液中的离体尖锐湿疣皮损(16例)和正常皮肤组织(15例),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LC形态、数量和迁移的变化。结果 表皮中LC数量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减少,正常皮肤组织表皮内LC数量分别为:782.40 ± 114.88(37 ℃),649.44 ± 119.40(42 ℃),510.88 ± 118.64(45 ℃);疣体组织表皮内LC数量分别为:646.04 ± 135.67 (37 ℃)、489.38 ± 118.19 (42 ℃)、387.93 ± 110.15 (45 ℃ );LC树突变短、减少或消失。温热促进LC迁移至培养液中。不同温度下,游走的LC表达CD1a的数量不同,正常皮肤组织游走至培养液中LC表达CD1a的比率分别是0.19% ± 0.18%(37 ℃),0.89% ± 0.19%(42 ℃),1.59% ± 0.28%(45 ℃);尖锐湿疣组织分别为0.62% ± 0.31%(37 ℃),2.31% ± 0.54%(42 ℃),6.33% ± 0.98%(45 ℃)。结论 温热能够促进LC的迁移,籍此有可能增强LC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作用。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应用大疱性类天疱疮(BP)和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并与其在血清中的滴度相比较,以确定这些患者唾液与血清抗体的相关性及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单核-巨噬细胞是真皮内重要的免疫细胞。CD68是这些单核-巨噬细胞的重要标志。我们发现在正常人的真皮浅层存在呈网状分布的CD68阳性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和染色强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1]。为进一步研究这些细胞的差异,我们采用图像分析方法,对正常真皮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形态及染色强度进行分析,探讨真皮内这类细胞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59.
Kaposi肉瘤较少见。近30年来国内报道的大多是经典型。本文报道1例免疫抑制型,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以全身皮肤红斑伴瘙痒10个月,起水疱大疱20天入院。既往健康。未系统诊断治疗。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躯干及四肢屈侧对称散在分布多数红斑基础上的水疱和大疱,粟粒至鸽卵大,疱壁紧张,尼氏征阴性。口腔和外阴黏膜也可见水疱和糜烂。辅助检查:末梢血嗜酸细胞分数17%,总IgE1000IU L(正常0~150IU L)。红细胞沉降率、肝功、肾功、空腹血糖、电解质、补体均正常。HIV抗体阴性。循环…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技术检测34例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患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结果:与262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泛发型白癜风患者HLA-DRB1*0701/02、DRB1*1201/02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c<0.0001),HLA-DRB1*0901、DRB1*11基因频率降低(但经校正后Pc>0.05);有明确家族史的患者HLA-DRB1*1201/02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c<0.0001);无家族史者HLA-DRB1*0701/02基因频率显著升高(Pc<0.0001),DRB1*1201/02基因频率显著增高(经校正后Pc>0.05),DRB1*0901基因频率降低(经校正后Pc>0.05)。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DRB1*0701/02、DRB1*1201/02等位基因可能与泛发型白癜风的发病有关,而DRB1*0901、DRB1*11等位基因可能是防止其发病的“保护因子”,为进一步揭示泛发型白癜风的易感基因及免疫遗传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