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97年我们使用大日本制药株式会社提供的司巴沙星(Sparfloxacin)一商品名司巴乐(Spara),治疗男性顽固牲解脲支原体尿道炎1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念珠菌耐药株的DNA含量的变化,本文应用粘附细胞仪激光扫描技术,对热带念珠菌5-FC敏感株和耐药株的DNA荧光强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耐药株的平均DNA荧光强度低于敏感株,证实了热带念珠菌基因型耐药的存在,并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脱敏治疗过敏性鼻炎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慈贤  詹青松  张堂德  张帆 《人民军医》2001,44(10):601-602
过敏性鼻炎多数病因不明 ,具有季节性 ,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停药后易复发。我们对过敏性鼻炎63例进行抗原皮试分析后 ,对其中 5 6例行脱敏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5 6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2 5例 ,女31例 ;年龄 13~ 60岁 ,平均 36 5岁。病程 0 5~ 10年 ,其中 0 5~ 2年 2 1例 ,3~ 5年 2 2例 ,>5年 13例。主要症状 :阵发性发作 ,连续打喷嚏、鼻内发痒、鼻塞、流大量清鼻涕 ;伴发慢性荨麻疹 4例 ,过敏性哮喘 1例 ,慢性扁桃体炎 4例。家族史 :慢性荨麻疹2例 ,过敏性鼻炎 3例。诱发因素 :遇冷空气、粉尘等物理刺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表达CD86的情况,以及雷公藤内酯醇(Tripto1ide,TL)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新鲜分离时以及与不同浓度TL在体外培养后的CB86阳性率。结果 SLE B细胞的CD86阳性率在新鲜分离时(P<0.002)和培养48h后(P<0.001)均较正常人B细胞高。25ng/m1的TL可明显降低SLE和正常人B细胞的CD86阳性率(P<0.001),2.5ng/ml则只对SLE B细胞起作用(P<0.001)。结论 SLE病人B细胞CD86阳性率高于正常人;TL对SLE或正常人的CD86^ B细胞均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在某一浓度下仅抑制SLEB细胞的CD86表达。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19例泛发性和13例局限性环状肉芽肿病人的血清溶菌酶,年龄在13~67岁之间,男女之比为1:2.6。对照组年龄为21~64岁,男性20人,女性11人。一例泛发性环状肉芽肿病人因伴发Crohn氏病而被除外。血清溶菌酶用浊度法测定。各研究组的均数参照应用双尾t检验,所有数值用均数±2 SDs来表示。测定结果:泛发性环状肉芽肿组(GGA)的血清溶菌酶平均值为9.3±3.3 mg/L,局限性环状肉芽肿组(LGA)为5.96±2.9mg/L,对照组为6.8±2.3mg/L。LGA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266),而GGA与LGA和对照组之间则有显著性差别(P分别为0.006和0.001)。讨论中作者指出,本组GGA病人的血清溶菌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是一种以自身免疫现象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疾病,当其以某一首发症状就诊时,常可误诊误治。现根据近些年来有关SLE首发症状的文献综述如下,以便对其有所认识,减少误诊,提高诊治水平。 SLE首发症状的临床实例 1.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为首发症状的SLE:在SLE病程中极少数病人可出现AIHA的表现,其发生率少于6%,而以AIHA为SLE的首发症状者较少。高氏等报告1例28岁女患者,当时以AIHA为首发症状入院,后来经全面检查确诊为SLE,但此病人在未确诊为SLE之前,曾在一年、四年前两次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83例小儿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表明本病与多种诱发因素有关,对本组病例采用抗原进行皮内试验,结果提示:本病与多种变应原有关,其中尘螨、棉絮、河虾、海蟹等为本病的主要变应原,同时对其中61例患儿进行脱敏疗效观察,总有效率为90.1%,作者就其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例1,男,8个月龄。出生3个月后,颈部、面部、躯干及四肢相继出现黄豆大红色丘疹及斑片,4~5天后皮疹渐变为褐色。患儿系第二胎顺产,其姐无类似病史。检查见面部又四肢散在分布褐色斑丘疹或斑片,黄豆至花生米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腹部及背部除有散在性斑丘疹外,还有10多个褐色斑块状皮损,呈瘢痕状,触之柔软,用手指摩擦皮损后出现风团。皮肤划痕  相似文献   
19.
药物交叉过敏是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但其严重性却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有报告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再次投予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而导致死亡者。作者在临床工作及会诊中遇到不少发生药物交叉过敏的患者,认为多数是由医生间接所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的了解。因此,提高对药物交叉过敏严重性的认识,以减  相似文献   
20.
有些内脏恶性肿瘤在皮肤上有特异性表现,如恶性黑棘皮病,另外有内脏恶性肿瘤则与某种皮肤病伴发机会很高,如匐行性回状红斑、皮肌炎等。然而,其它许多与恶性肿瘤伴发的皮肤病较少见,由于缺乏特异性体征,常被忽视、误诊。作者就近几年来本科住院的26例患者,根据其内脏恶性肿瘤的非特异性皮肤体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