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6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原发性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至2017年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20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无免疫缺陷病史)资料,通过放疗前后轴位T1WI增强病灶强化最大径变化计算出肿瘤消退率进而将病灶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组和非完全缓解(非CR)组,测量病灶放疗前的最小ADC(ADC_(min))值、平均ADC(ADCmean)值、最大ADC(ADC_(max))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放疗前CR组与非CR间有无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肿瘤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进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求得ADC值的阈值。结果放疗前ADC_(min)值与ADCmean值在CR组与非C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_(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_(min)值、ADCmean值与肿瘤消退率有相关性(r=0.630、0.460,P=0.000、0.005),且分别大于0.602×10~(-3) mm~2/s、0.800×10~(-3) mm~2/s时患者放疗疗效,能在放疗周期完成后达到CR的效果。结论 ADC_(min)值及ADCmean值可以作为预测原发性脑淋巴放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2.
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手术治疗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原发局限性胃和小肠胃肠间质瘤(GIST)腹腔镜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例胃GIST和6例小肠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行手辅助腹腔镜胃GIST切除3例,其余23例均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根据肿瘤部位和生长方式,行胃局部切除术18例,远端胃部分切除2例,小肠部分切除6例。肿瘤直径(4.5±1.6)cm,手术时间(96.0±28.2)min,术中出血量(49.6±38.6)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0.7)d,术后住院时间(6.8±1.9)d。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保守治疗治愈。术后病理按照改良NIH标准显示,极低度恶性危险(极低危)1例(3.8%),低危13例(50.0%),中危9例(34.6%),高危3例(11.5%)。术后随访3~32(中位数15)月,未发现复发或死亡病例。结论原发局限性胃或小肠GIsT腹腔镜切除创伤小、恢复快,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同期化疗配合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0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在放疗开始和放疗末期用NVB40mg,第1天、第8天,PDD20mgd1-5化疗。放疗包括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大野前后对穿常规分割照射DT40GY后缩野加量运用三维适形治疗,处方剂量为DT30GY,10次,每天1次,总剂量DTTOGY,6周完成。对照组(47例)采用与治疗组同样的放疗方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R分别为24%、6%,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效率CR+PR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87.2%,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2,3级白细胞下降占86.2%(50/58),对照组的2、3级白细胞下降占48.9%(23/47,P〈0.01)。两组的肝肾毒副反应不明显。结论后程三维适形放疗配合同期化疗综合治疗有望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PTEN和E-钙粘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TEN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80例胃癌组织中PTEN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TEN高表达率和E-钙粘蛋白正常表达率分别为43.8%(35/80)和41.3%(33/80),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TEN与E-钙粘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与病人预后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TEN高表达和E-钙粘蛋白正常表达者术后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PTEN低表达和E-钙粘蛋白异常表达者,PTEN高表达和E-钙粘蛋白正常表达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高,Log-rank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胃癌组织中PTEN表达减少,E-钙粘蛋白表达异常,PTEN可能通过调控胃癌组织钙粘蛋白表达,抑制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影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比较深部X线与电子线 (β射线 )两种射线对疤痕疙瘩术后的放射治疗疗效。 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科 1988年~ 1998年收治的 36 2例深部X线治疗患者与 1998年~ 2 0 0 0年 6月份收治的 87例电子线 (β射线 )治疗患者 ,均经手术切除。深部X线组 :在手术拆线后经深部X射线治疗 ,剂量 2 0 0cGy/次 ,2~ 3次 /周 ,DT2 0 0 0cGy。复发患者给予同等剂量放射。电子线 (β射线 )组 :在术后半小时至 7天开始给予高能电子束 6MeV治疗 ,剂量 2 0 0~ 5 0 0cGy/次 ,连续照射。DT10 0 0~ 2 0 0 0cGy复发患者给予 10 0 0~2 0 0 0cGy。结果 深部X线治愈率是 82 9% ,电子线 (β射线 )治愈率是 85 1% ,两者的治疗效果经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手术后放射治疗是治愈疤痕疙瘩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7.
进一步提高胃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肿瘤病人术后生存率、无病生存时间、并发症、复发率和营养状况是评价肿瘤外科治疗疗效最重要的终点指标,胃癌也不例外。尽管在上世纪80年代,有关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QOL)问题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将QOL作为疗效的重要指标加以分析比较的文献仍然不多,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更是寥寥无几。因此,真正将QOL视为肿瘤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是必须加大力度研究的课题。明确胃癌病人手术后QOL的指标至关重要什么是QOL指标?什么是肿瘤病人的QOL指标?什么是胃癌病人的QOL指标?这是一个涵盖内容相当广泛的问题。正常人与病人…  相似文献   
28.
由于结直肠癌很少转移至有硬化性病变的肝脏,对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最近多采用进攻性的手术治疗。本研究旨在揭示,有硬化性病变的肝脏是否发生结直肠癌的转移。本科在1986年~1990年期间,共收治250例结直肠癌病人。其中40例(16%)有肝转移(转移组),其余210例未见肝转移(非转移组)。两组之间进行了年龄、性别、肝硬化和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等项比较。诊断肝硬变的实验室指标为:总胆红素≥1.5mg/dl,白蛋白≤3.5g/dl,胆碱脂酶≤3500IU/L,γ-谷氨酰转移酶≥46IU/L和靛青绿试验15分钟的潴留率≥15%。为了确定诊断,上述指标需全部符合。40例肝转移病人全部作手术标本或针刺活检,作出肝硬化的组织学诊断。用卡方检验确定两组间差别的显著性,P值小子0.O5时考虑有统计学意义。转移组平均年龄为59.4±12.6岁,男、女各为26例和14例,而非转移组平均年龄为63.4±11.6岁,男、女各为118例和92例,差别无显著意义。转移组无一例伴有肝硬变,而非转移组46例(21.9%)发现有  相似文献   
29.
小儿慢性肠套叠(附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肠套叠在临床表现、病理、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总结1960-2000年收治的15例小儿慢性肠套叠病例,从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与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常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误诊或漏诊,发病年龄较大,多在3岁以后。肠套叠“四大征”并不典型,而纳差与消瘦发生率高,多为继发性肠套叠。结论:小儿慢性肠套叠发生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年龄较大,多为继发性,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检查可获诊断,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0.
保护和恢复对大便的控制能力一直是肛肠外科需要解决的问题。现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永久结肠造瘘和肛门失禁依然困扰人类健康。电刺激股薄肌肛门成形术是一种新的术式 ,本文就其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