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1.
急危重症救治需细致的临床观察和综合分析:急危重症的病理生理环节是环环相扣,彼此影响的。一个环节的结果正是下一环节的起因。同时机体的代偿机制所引起的异常表现是否需要干预及干预的力度的权衡这些都依靠细致的临床观察和综合分析。粗略的观察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孤立、静止和片面的思维必然导致错误的临床决策以致功败垂成。  相似文献   
62.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部分农村和城市致死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呼吸系统传染病在我国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非典型肺炎、百日咳、禽流感、猪流感等,在"非典"爆发后,我国卫生组织已经出台了许多相应的隔离与防治标准,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但是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其爆发的危险性,常常会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及早发现呼吸道传染病是防止其迅速蔓延的重要途径〔1,2〕。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脓毒症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敏感抗生素、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等量煎药用水灌肠, 均每日2次.PCR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菌DNA片段, 分光光度法监测其血清D -乳酸水平, 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 观察脓毒症患者ARDS、MODS的发生.结果: 治疗7 d与14 d后, 治疗组较对照组D -乳酸水平均有显著降低(6.04±1.06 μg/L vs 8.83±0.73 μg/L;3.89±0.86 μg/L vs 7.18±0.90μg/L, 均P<0.01);治疗14 d后, 较对照组尿L/M水平有明显降低(0.0499 vs 0.0709, P<0.05);治疗结束后,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细菌DNA片段转阴率增高、ARDS发生率及MODS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71.4% vs 33.3%;17.6% vs50%;0% vs 22.2%, 均P<0.05).结论: 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治疗能改善脓毒性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降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 并能降低脓毒症患者ARDS、MO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张明  钱俊英  解建  徐拥庆  姜志明 《山东医药》2009,49(45):103-10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呼吸支持,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呼吸机支持治疗是ARDS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如果应用不当则会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甚至加重病情危及病人生命。因此,ARDS患者的呼吸机应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65.
 自1972年1月至1991年12月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635例,其中切缘残留癌75例,占11.8%。75例中男性59例,女性16例,年龄3D~68岁。上切缘残留癌62例(82.7%),下切缘残留癌6例(8.0%),上、下切缘均有癌7例(9.3%)。切缘残留癌的发生,主要与肿瘤上、下端切除长度不足有关。由于癌灶的多中心起源和癌细胞粘膜下扩散远而隐蔽,按常规于肿瘤边缘5cm以外切除肿瘤。常致术后切缘癌残留。扩大切除范围是防止切缘残留癌的关键。贲门癌的切除应包括部分食管下段,胃近端甚至全胃。食管下段癌应行主动脉弓上或胸腔顶部吻合术,中段癌行颈部吻合术,上段癌最好采用术前放疗加手术切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防治体会(附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79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8例,发生率4.8%。12例颈部吻合口瘘经局部切开引流全部治愈,26例胸内吻合口瘘死亡23例。作者认为鉴于胸内吻合口瘘愈合差,颈部吻合口瘘预后好,主张对胸段食管癌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肠)吻合术;避免吻合口张力,胃游离要充分;保证吻合口血运,注意保护胃部血管;食管胃吻合时层次对准;用大网膜加固吻合口;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围术期应用足量抗菌素。胸内吻合口瘘,则主张胸腔闭式引流加空肠造瘘。本组存活的3例即用此法治愈。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判定昏迷患者昏迷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5例ICU病房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7分的昏迷患者,昏迷后24 h内行BIS监测,同时行GCS评分和GCS-匹斯堡(Pittsburgh)评分,观察6个月预后。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BIS与GCS评分、GCS-Pittsburgh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IS与GCS评分和GCS-Pittsburgh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r分别为0.820、0.873;预后良好者BIS显著高于预后不良者(P〈0.01)。结论 BIS监测在评估昏迷患者昏迷程度和判定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膀胱灌注量对经膀胱腹内压测量的影响,寻求能反映腹内压的最佳膀胱灌注量,以指导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55例有大量腹水并放置腹腔引流管的ICU患者,分别取膀胱灌注量为0、10、20、30、50ml时经膀胱腹内压,即经尿管测定的膀胱压,与用腹腔引流管直接测量的腹内压进行比较。结果膀胱灌注量为10ml时所测得的膀胱压与直接测量的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6,P=0.83),相关系数r为0.953。其他灌注量下所测得的膀胱压与腹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当膀胱灌注量为10ml时,膀胱压能准确反映腹内压,膀胱压与腹内压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9.
APACHEⅡ评分系统作为患者危重程度的一项评估,已在临床应用多年,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缺少系统分析,笔者于2014年10月18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召开的山东省急诊与重症年会上做了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性肿瘤漏诊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结合文献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性肿瘤作了分析,比较了X线钡餐透视及内窥镜检查等在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结果:28例中术前确诊者仅8例(28.57%),其余20例全部系在术中或术后发现。经比较发现内窥镜的诊断率要高于钡透(P<0.01)。结论:对该病不认识及警惕性不高是造成漏诊的主要原因,钡透时仔细观察上消化道全貌;全面地内窥镜检查及扩大切除范围等可以减少或防止肿瘤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