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11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100篇 |
妇产科学 | 28篇 |
基础医学 | 140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579篇 |
内科学 | 234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35篇 |
特种医学 | 95篇 |
外科学 | 119篇 |
综合类 | 1242篇 |
预防医学 | 411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370篇 |
18篇 | |
中国医学 | 363篇 |
肿瘤学 |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123篇 |
2021年 | 185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31篇 |
2018年 | 129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246篇 |
2011年 | 207篇 |
2010年 | 209篇 |
2009年 | 215篇 |
2008年 | 241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51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1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采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克隆了大口黑妒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OUlFl启动子序列,该序列全长1629by,预测存在4个八聚体转录因子1(Oct-1)结合位点和TATA框等基本转录元件,1个Homeobox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2个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结合位点.采用直接测序法研究发现,大口黑鲈POUlFl启动子序列的-18和-183两个位点存在SNPs,该两个突变位点只检测到A、B两种单倍型.对养殖群体进行不同单倍型的基因频率和生长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单倍型A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246,单倍型B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754;群体关联分析表明,基因型为AA型和AB型的个体在体质量、体长、全长、体高和体宽等方面明显高于BB型个体,但基因型为AB型和AA型的个体之间在体质量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败血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7例CRKP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美罗培南在27例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效果将患儿分为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有效组和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无效需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围产因素、感染CRKP前接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暴露等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新生儿CRKP败血症有效率为48.1%(13/27),采用联合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74.1%(20/27)。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无效需联合治疗组患儿存在外科手术后开放性伤口(7/14 vs 1/13)、感染性休克(7/14 vs 1/13)、无菌体腔液(脑脊液及腹水)培养阳性(6/14 vs 0/13)、感染时需有创机械通气(10/14 vs 1/13)的患儿比例高于单药治疗有效组(P均<0.05),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美罗培南抑菌圈直径小于单药治疗有效组[(9.14±3.37)mm vs(12.85±5.27)mm,P<0.05]。结论 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新生儿CRKP败血症具有一定疗效。当CRKP败血症患儿存在外科手术后开放性伤口、感染性休克、无菌体腔液培养阳性、感染时需有创机械通气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美罗培南抑菌圈直径偏小时需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脑脊液细菌培养联合离心沉渣涂片革兰氏染色查找病原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广东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送检的162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离心沉渣涂片革兰氏染色找菌。结果在162例脑脊液标本中,29例培养有细菌生长,阳性率%为17.90%;而通过离心取沉淀物涂片检查,找到细菌的标本有23例,阳性率为14.19%;通过离心取沉淀物涂片找到细菌的23例标本中,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有15例,革兰氏阳性球菌6例,墨汁染色找到新型隐球菌2例;通过培养总共有29例有细菌生长的标本中,其中19例为革兰氏阴性杆菌,7例革兰氏阳性球菌,3例为新型隐球菌;在细菌培养出3例新型隐球菌的脑脊液中,沉渣涂片只找到2例新型隐球菌;而5例培养阳性的标本中,对应的沉渣涂片未找到细菌,有2例沉渣涂片找到细菌的脑脊液培养结果为阴性。结论脑脊液细菌培养结合离心沉渣涂片革兰氏染色找菌,可避免各种因素的影响,减少假阴性的发生,有利于临床更好更全面的掌握患者的感染情况,给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36.
目的总结分析12 898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为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省12 898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分析。结果医疗机构是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主要报告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涉及的医疗器械主要以Ⅱ类、Ⅲ类为主;12 898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中,报告数量最多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宫内节育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静脉留置针三种医疗器械发生的不良事件所占比例较高;相关单位上报的意识薄弱,参与积极性较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整体填报质量不高。结论须加大监督审查力度,把好产品质量关;加大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的宣传引导力度,调动其上报积极性;重视医疗器械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质量审核,以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药物合并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躁狂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住院133例双相情感障碍处于躁狂相患者分为实验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实验组采用"MECT+碳酸锂+氯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碳酸锂+氯氮平"治疗。评价方法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在治疗前、第2周末和4周末进行效果评估;"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于出院前进行"疗效/副作用"评估。结果两组在治疗前BPRS和BRMS评分无差异,治疗第2周末及第4周末BPRS实验组分数较对照组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BRMS第2周末有差异(P0.05);两组"疗效/副作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药物合并MECT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相患者比单纯使用药物除躁疗效更好,可以将其推广至临床上。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血浆β-1-3-D-葡聚糖检测(G试验)与真菌培养结果比较,了解β-1-3-D-葡聚糖(G试验)在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查阅我院ICU重症患者和肺病科患者住院病历,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有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留置胃管等疑似肺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169例,对同一时期患者的痰液、肺泡灌洗液进行真菌培养和静脉血G试验。结果痰及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有78例真菌生长(阳性率47.9%),而G试验阳性的有118例(阳性率69.8%)。血浆G试验阳性率远高于真菌培养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6,P0.01)。结论与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相比,G试验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测方法,因操作简便、报告时间较快以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成为肺部真菌感染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但在确诊深部真菌感染时仍有必要结合真菌培养结果及胸部影像结果互相结合、互相印证以提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调查185名从平原急进高原地区人员高原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海拔约4600 m地区试验性紧急献血人员健康状况,为高原高海拔地区紧急采血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GJB1098-19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测定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反应变化,填写调查表,分析海拔约3600 m和4600 m环境下高原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海拔4600 m地区献血者紧急献血前后身体健康状况。结果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反应发生率变化不明显,但高海拔地区中重度高原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航空机动模式(2~5 h)和铁路机动模式(6~9 d)入藏人员高原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分别为70.00%和74.40%;健康者紧急献血后未发生献血反应和高原反应。结论高原海拔4600 m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开展紧急献血,但仍需加大样本量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