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戊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2007年4月厦门地区20389人(次)无偿献血者做整群抽样,捕获法ELISA检测IgM抗-HEV、并对IgM抗-HEV阳性样本做HEVRT-PCR检测,经测序后分析其基因型及序列同源性。结果20389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本中,IgM抗-HEV阳性率为0.91%(186/20389);186例IgM抗-HEV阳性中有4例经RT-PCR检测为HEV阳性。献血者中病毒血症总阳性率为2/10000(4/20389),4例病毒血症中Ⅰ型与Ⅳ型感染各2例。结论厦门地区无偿献血者中,存在HEV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22.
隐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蒂部成分对皮瓣血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蒂部各成分对皮瓣血运的影响。方法 16只豚鼠,应用活体超大面积隐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切取后美兰灌注法,平均动脉压灌注10分钟,观测染色面积和着色度,根据正交设计原理对蒂部成分进行了五因素、二水平L16^215正交实验和分析。结果 隐神经伴行动脉、静脉及其交互作用对染色面积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皮肤、深筋膜、皮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网的2~5部分对染色面积的影响无显著意义。结论 隐神经伴行血管及其皮支是该皮瓣的营养血管,皮肤、深筋膜、皮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内的2~5部分对皮瓣血运的影响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3.
HLA-Ⅰ类分子除了主要存在于人的有核细胞膜上外,还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于多种体液中。近年来发现,sHLA-Ⅰ类分子与器官移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肿瘤密切相关,其所具有的免疫调节功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期关于sHLA-Ⅰ类分子研究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收集GBD数据库中1990-2019年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数据,分析发病变化趋势并预测2020-2030年的发病率情况,为NHL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990-2019年NHL发病率数据,采用Joinpoint模型分析变化趋势,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探讨年龄、时期、队列对发病率的影响,并通过GM(1,1)模型预测2020-2030年发病率。结果 NHL整体、男性和女性群体2019年粗发病率分别为6.46(5.41~7.66)/10万、8.36(6.62~10.49)/10万和4.49(3.60~5.55)/10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99(4.24~5.87)/10万、6.77(5.44~8.35)/10万和3.36(2.72~4.12)/10万。Joinpoin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整体、男性和女性变化趋势分别划分为5、6和6段,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3.1%、2.3%和3.6%。男性发病率在不同年份和年龄均高于女性发病率。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整体、男性和女性群体在年龄效应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分别在75、85和75岁为效应值最...  相似文献   
25.
目的:干细胞移植己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因各研究样本量小,研究结论不一致.文章系统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9年第11期)、EMbase、中国知网、CBM、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  相似文献   
26.
采血前ALT快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ALT快速检测法对献血者采血前进行初筛的意义。方法 采用干式化学法对献血者初筛 ,并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结果比较。结果  1 5 2 30份标本中 ,初筛组 (1 0 0 0 0份 )采后ALT复检阳性率为 0 .1 % ,未初筛组 (5 2 30份 )复检阳性率 4 .8% ,二者有显著差异 (χ2 =4 5 4 ,P<0 .0 0 5 )。同时采用 2种方法检测的 2 5份标本结果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T+ +T-=32 5 ,P >0 .0 5 )。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采前快速检测ALT ,可大大降低采血后ALT不合格率 ,节约采集及检验成本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7.
目的测定可溶性HLA-I类抗原的含量在慢性丙型肝炎(CHC)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80例正常人及78例CHC患者可溶性HLA-I类抗原的含量用ELISA方法测定。结果CHC完全应答组可溶性HLA-I类抗原的含量,在治疗第8周时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16周和第24周,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可溶性HLA-I类抗原的含量在治疗中的变化反映了CHC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的调节。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状态在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时检测血清IL-17、IL-10及IL-4、IFN-γ水平,同时检测12例正常人上述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 17水平为(227.17±17.76) ng/L,高于正常组水平(148.92±15.50)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10水平为(202.29±8.07) ng/L,低于正常组(265.11±12.97)ng/L(P<0.01).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2)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L-4水平为(139.45±5.52)ng/L,高于正常组(78.70±4.75)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FN-γ为(6.58±1.80)ng/L,低于正常组(47.19±5.87)ng/L(P<0.05).治疗1周、1个月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 <0.05).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同时存在IL-17、IL-10和IL-4、IFN-γ的失衡状态,提示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共同参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9.
1987年4月,我们运用足背肌腱皮瓣游离移植,重建伸腕、伸指功能。报道如下。 患者 女,32岁。右前臂背侧被机器绞伤伴伸腕、伸指功能障碍半年。入院检查:全身情况好。右前脊背侧8×6cm瘢痕。伸腕、伸指主动活动功能丧失,被动活动良好。右手Allen试验证明掌弓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MMCA)在别嘌呤醇不良反应相关的HLA-B* 58∶01基因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147(人)份厦门地区无偿献血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提取全基因组DNA后,按双盲对照试验,分别应用HLA序列分型(HLA-SBT)测序法和MMCA法检测各标本的HLA-B* 58∶01基因,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采用HLA-SBT测序法与MMCA法在1 147人份献血者标本中检出的HLA-B* 58∶01阳性及阴性标本均相同,分别为213和934例,符合率为100%(1 147/1 147);本组厦门地区献血人群的HLA-B* 58∶01携带率为18.57%(213/1147)。结论 MMCA法用于HLA-B* 58∶01基因检测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