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8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毛细支气管炎是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症,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亦可由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引起。该病发病急,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表现  相似文献   
102.
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是由于自身反应性红细胞凝集及冷诱导因素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栓塞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  相似文献   
103.
加强合肥地区农村幼儿的教育管理陈田玫(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合肥230022)裴培(合肥市精神病医院230022)表1城、乡幼儿各量表分及智商比较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下一代的智力投资与智力开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智力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先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分析骨折住院率的三间分布。方法 纳入参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者,剔除2009年以前失访或死亡者,共纳入506 004人。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2009-2016年10个项目地区任意骨折和5个部位骨折(上肢、下肢、椎骨、骨盆和髋部骨折)住院率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在(7.7±1.2)年(累积3 899 814人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到17 118例任意骨折住院事件,任意骨折的粗住院率为4.39/1 000人年。在控制了固定队列人群年龄增长后,2009-2016年间,不同部位的骨折住院率均呈上升趋势,任意骨折年增长率(95%CI)为9.1%(8.3%~9.9%)。除髋部骨折外,农村骨折住院率高于城市(P<0.05),农村和城市的任意骨折住院率分别为5.42/1 000人年和3.24/1 000人年。骨折住院率随年龄增加。<50岁时,除骨盆骨折外,男性骨折住院率高于女性;≥50岁时,女性骨折住院率均高于男性。结论 骨折住院率随年龄增加的同时,也表现出长期增长趋势。我国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骨折的疾病负担将会越来越重,预防骨质疏松和防止伤害相关骨折的发生,从而减少骨折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证实,下行抑制/易化系统的5-HT能神经通路通过分布在三叉神经血管痛觉通路各级结构上不同亚型的5-HT受体,介导了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中抑制和易化疼痛的双重调痛作用,与偏头痛病理生理机制的形成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拟对与偏头痛相关的5-HT受体亚型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电针对电刺激硬脑膜大鼠偏头痛模型5-HT_(1B)受体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对照组(C,只进行手术,不进行硬脑膜电刺激)、模型组(M,造模不给予电针)、单穴组(EA1,造模并给予电针风池穴)、双穴组(EA2,造模并给予电针风池穴、阳陵泉穴)和假穴组(SA,造模并给予电针假穴)。实验前检测面部机械痛阈基线,实验第2、4、6天分别测定大鼠足面部的机械痛阈。实验第7天取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核,用相对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5-HT_(1B)受体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用蛋白印迹法测定5-HT_(1B)受体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穴组和双穴组的痛阈显著提高(P0.05),且双穴组高于单穴组(P0.05);单穴组和双穴组5-HT_(1B)受体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比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且双穴组高于单穴组(P0.05)。结论:电针对偏头痛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且双穴组优于单穴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病人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通过双模拟研究技术,治疗组给予针刺百会、神庭、双侧风池、太阳、率谷、头维和口服布洛芬安慰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布洛芬片和针刺非经非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0 min、治疗后40 min、治疗后1 h、治疗后2 h VAS评分及血清CGRP、SP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间V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后20 min、治疗后40 min,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 h、治疗后2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CGRP、S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0 min、治疗后40 min,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预因素、时间和两者的交互作用下,针刺治疗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可快速起效,疗效好,病人血清CGRP和SP水平降低提示针刺可减少三叉神经节中神经肽释放,调控神经源性炎症,抑制痛觉传导通路激活,从而起到抗偏头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四川省≥3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情况,分析吸烟对CO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2004-2008年随机抽取四川省彭州市30~7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测,并进行长期随访,确定COPD发病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吸烟与COPD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46 540名研究对象,男性当前吸烟占比为67.31%,女性为8.67%,有3 101名新发COPD,累积发病率为6.66%。控制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BMI、日均总体力活动水平、当前做饭频率、当前有无排烟装置、被动吸烟暴露频率等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与从不吸烟人群相比,当前吸烟、戒烟增加COPD的发病风险,HR值分别为1.42(95%CI:1.29~1.57)和1.34(95%CI:1.16~1.53)。与从不或偶尔吸烟人群相比,日均吸烟量越大,COPD发病风险越高;当前吸烟类型为混吸、开始吸烟类型为混吸增加COPD的发病风险,HR值分别为1.79(95%CI:1.42~2.25)和2.12(95%CI:1.53~2.92);开始吸烟年龄<18、≥18岁增加COPD的发病风险,HR值分别为1.61(95%CI:1.43~1.82)和1.34(95%CI:1.22~1.48);吸烟时吸入口腔后即吐出、吸到咽喉部和深吸到肺部增加COPD的发病风险,HR值分别为1.30(95%CI:1.16~1.45)、1.63(95%CI:1.45~1.83)和1.37(95%CI:1.21~1.55)。控制多个混杂因素,校正回归稀释偏倚后,日均吸烟量、开始吸烟年龄和烟吸入部位对COPD发病均有影响,性别差异尤为突出。结论 吸烟增加COPD的发病风险,这种影响与吸烟量、吸烟类型、开始吸烟年龄和烟吸入部位等存在一定关系,控烟应综合考虑吸烟的具体特征,从而预防CO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究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的数据,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OP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与跟骨骨密度指标(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强度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3 876名研究对象, 男性COPD患病率为34.3%(3 130/9 125), 女性COPD患病率为23.2%(3 416/14 751)。以健康男、女性为参照, 男、女性COPD患者的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强度指数均降低, 男性对应的β值(95%CI)分别为-0.87(-1.37~-0.36)、-3.42(-5.42~-1.43)、-1.53(-2.34~-0.71), 女性对应的β值(95%CI)分别为-0.66(-1.09~-0.23)、-2.24(-3.92~-0.55)、-1.06(-1.71~-0.40), 男性中下降幅度更大(交互作用均P<0.05)。GOLD分级与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强度指数呈负相关, 且存在线性趋势(线性趋势检验均P<0.001)。亚组分析显示, 男性年龄≥60岁、男...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分布, 分析生活方式与CKD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CKB基线调查及随访监测(截至2018年12月31日), 描述CKD发病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因素与CKD的关联。结果研究纳入505 147名研究对象, 平均随访11.26年, 期间共有4 920例发病病例, 发病率为83.43/10万人年, 肾小球肾病为最主要亚型。CKD发病率在城市、男性、年龄≥60岁人群中更高, 分别为87.83/10万人年、86.37/10万人年、132.06/10万人年。相比于从不或偶尔吸烟者, 当前吸烟男性CKD风险增加(HR=1.18, 95%CI:1.05~1.31)。以非肥胖人群为参照组, 由BMI判定的全身性肥胖(HR=1.19, 95%CI:1.10~1.29)和腰围判定的中心性肥胖(HR=1.27, 95%CI:1.19~1.35)均与更高的CKD发病风险相关。结论 CKB项目人群CKD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 且其发病风险受到生活方式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