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胃肠炎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8期)、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收集急性胃肠炎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8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队列研究,包括6?274例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随访时间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的健康志愿者相比,急性胃肠炎患者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2~3年时,IBS发病风险增高[3个月:RR=6.46,95%CI(1.85,22.58),P=0.003;6个月:RR=4.68,95%CI(2.07,10.60),P=0.000?2;12个月:RR=4.95,95%CI(2.90,8.45),P<0.000?01;2~3年:RR=3.11,95%CI(2.72,3.56),P<0.000?01],但随访第5年,两组IBS发病风险无明显差异[RR=1.69,95%CI(0.68,4.24),P=0.26]。结论急性胃肠炎患者患病后3年内与IBS的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性别、急性期腹泻持续天数、急性期脓血便和急性期腹部痉挛等因素可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在第5年时与IBS发病无相关性。鉴于纳入研究数量和样本量较少,上述结论尚需开展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穴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传输功能的调节,从电生理角度探讨针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饲喂复方苯乙哌啶饲料建立STC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予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疗程14d,治疗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结肠肌电活动。结果:正常组大鼠结肠慢波表现为规则的近似正弦波样曲线,频率为(14.56±4.01)次/3min,平均振幅为(0.18±0.04)mV。模型组大鼠结肠慢波则为极不规律的杂乱无章的曲线,频率、振幅分别为(23.33±6.66)次/3min,(0.26±0.04)mV,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电针组慢波波形接近正常组,频率为(15.89±5.34)次/3min,振幅为(0.19±0.04)mV,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没有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C大鼠存在结肠慢波节律异常;电针天枢穴可能通过改善结肠慢波节律,从而改善结肠的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电针天枢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饲喂复方苯乙哌啶饲料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每组各6只。予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疗程14d。治疗结束后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结肠ckit和SCF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结肠ckit和SCF的基因表达率分别是正常大鼠的(0.37±0.03)倍和(0.24±0.09)倍,电针组结肠ckit和SCF的基因表达率分别是正常大鼠的(0.48±0.06)倍和(0.38±0.07)倍;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结肠ckit和SCF的基因表达率都有所上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STC模型大鼠的结肠ckit 和SCF基因表达下调,ckit/SCF系统受损。电针天枢穴对结肠ckit 和SCF的基因表达有上调作用,可能是针灸治疗慢传输便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 2018)、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7个数据库,收集整理针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始至2018年9月16日,分别由两位评价者独立阅读筛选文献、提取数据,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当两方出现分歧时,由第三方介入,进行协助裁定。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2011)评价发表偏倚风险。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1357例患者,治疗组679例,对照组678例。16篇文献均未提及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1)血清促卵泡激素(FSH):MD=12. 36,95%CI[8. 99,15. 73],P=0. 05,Z=7. 18(P 0. 00001),I~2=46%50%;(2)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MD=5. 49,95%CI[3. 28,7. 71],P=0. 26,Z=4. 87(P 0. 00001),I~2=21%50%;(3)血清雌二醇(E2):MD=-31. 89,95%CL[-47. 60,-16. 18],Z=3. 98,P 0. 00001,I~2=98% 50%;(4)有效率:MD=1. 38,95%CI[1. 29,1. 47],P=0. 93,Z=9. 49 (P 0. 00001),I~2=0%50%。结论针灸对于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FSH、E2、有效率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效果优于西药,而针灸对于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LH效果与西药相比并不明显。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干预方式、不同西药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5.
循证医学强调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病人的价值与愿望的完美结合。将循证中医药学的特点融入教学全过程,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证据获取与评价的能力,通过开展循证思维驱动的病例分析并借力“互联网+教育”技术应用,优化教学形成性评价,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循证思维。  相似文献   
26.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PD提供参考。检索近5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针灸治疗PD的临床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23.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筛选出24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共提取出33组穴位处方。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地机和中极是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使用频次排名前6的穴位;最常选取的经脉为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就特定穴方面而言,主要选取募穴、交会穴、合穴;腧穴分布情况主要以胸腹和下肢为主。关联性分析结果提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核心腧穴处方为“关元、三阴交、气海、足三里、中极、地机”,核心穴对为“关元-三阴交”。  相似文献   
27.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Meta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至2011年12月)、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79至2011年12月),纳入针灸与假针灸或西药对照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两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0标准对每个纳入试验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合计9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结合灸法在有效率[RR=1.27,95%CI(1.09,1.49)]上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结论:针刺结合灸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8.
脑肠轴功能紊乱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理基础。基于脑肠互动理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是"脑神失调,肠腑失用","肝气郁滞"是肠易激综合征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应重视情志因素在I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对病变脏腑及消极情志同时进行调节。运用基于脑肠互动理论的"调神健脾针刺法"在临床诊治IBS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指导下的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7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5例,用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治疗4周。对照组35例,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治疗4周,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分别采用IBS症状尺度表(IBS bowel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IBS生活质量问卷(IB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BS-QOL)和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curative effect scoring system,TCM-PE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疗效。并通过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拟杆菌的数量及肠道菌群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CR)的变化。结果:①IBS-SSS量表显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4,8,12周均能减少量表积分(P 0. 05),对照组4,8周能减少量表积分(P 0. 05),第4周观察组积分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②IBS-QOL量表显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4,8,12周,对照组4周均能增加量表积分(P 0. 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③两组在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方面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④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医治疗4周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上升,肠杆菌数量下降,CR升高(P 0. 05)。对照组治疗后对各类菌群及CR值均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双歧杆菌升高,肠杆菌下降,CR升高(P 0. 05)。各组治疗后对拟杆菌均无明显调节作用。结论:健脾疏肝法指导下的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对缓解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临床症状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30.
儿童龋病可以波及多个乳牙,引起广泛龋损,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1].研究儿童龋患情况以及相关因素,对有效预防龋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学龄前聋哑儿童为社会弱势群体,其口腔健康问题容易被忽视[2].为了解学龄前聋哑儿童龋患,为聋哑儿童龋病防治提供参考,笔者于2006年6月对鹤壁市聋哑儿童进行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