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和第二站淋巴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分布和细胞数量.结果显示Foxp3+ Treg细胞弥散地分布于胃癌引流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和髓质区.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reg细胞数明显多于第二站淋巴结(P<0.01),进展期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reg细胞数多于早期胃癌(P<0.01).Treg细胞聚集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可能通过形成免疫耐受环境而促进肿瘤淋巴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anog和Oct-4在各种胃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80例癌旁组织及30例癌前病变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Oct-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Nano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Nanog 和Oct-4在低分化胃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P<0.05),浸润深度(T1 +T2)、淋巴结转移(N1)及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N2+ N3)及伴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或P<0.01).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58 7,P<0.01).结论 Nanog和Oct-4的表达与胃癌肿瘤干细胞的各种生物学行为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医源性脾脏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262例胃癌根治术中发生的10例脾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癌根治术中脾损伤的发生率为3.8% (10/262),本组10例中,脾下极脏面撕裂4例,脾上极脏面撕裂3例,脾体部裂伤2例,脾门撕裂1例;按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脾脏外科学组“脾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Ⅰ级损伤7例,Ⅱ级损伤2例,Ⅲ级损伤1例.其中,7例应用局部止血措施,2例行脾修补术,1例行脾切除术.全组未出现与脾损伤相关的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 普外科医师在手术之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患者年龄、病变部位等,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尤其是胃底部肿瘤切除或全胃切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韧带;另外,开腹探查后就切断脾门到脾下极间附着的纤维束带为可借鉴的手术技巧.对于裂口小而浅的Ⅰ级脾损伤压迫止血后可不缝补,Ⅱ级脾脏损伤可行脾修补术或部分切除术,对于严重破裂而无法保留脾脏者,可行全脾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小肠肿瘤中,临床表现有腹痛6例、肠道梗阻5例、消化道出血4例、贫血及乏力2例、腹部包块1例、发热1例,CT诊断及小肠内镜检查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腹痛是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最常见症状,其次为消化道出血和肠道梗阻。腹部多排螺旋CT、小肠内镜能够一定程度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五聚蛋白-3(PTX-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检测SAH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和脑脊液(CSF)中WBC、PTX-3水平。结果 SAH患者外周血WBC、NE%和CSF WBC、多个核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并且,血清和CSF PTX-3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SAH患者痉挛组WBC、NE%与未痉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之相反,SAH患者痉挛组CSF WBC、多个核细胞数显著高于未痉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关注的是,血清PTX-3水平与未痉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CSF PTX-3水平显著高于未痉挛组(P<0.01)。SAH患者痉挛组WBC、NE%和CSF WBC、多个核细胞数在1、2、3、5、7d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SAH患者痉挛组血清和CSF PTX-3水平在1、2、3、5、7d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AH患者机体存在高强度的全身和局部炎症反应。局部炎症反应与CVS的发生密切相关。CSF高水平PTX-3可能通过诱导局部炎症反应而介导CVS的发生。CVS的发生依赖于患者机体高强度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而PTX-3可能是介导高强度炎症反应持续存在的关键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患者高Hcy血症与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叶酸、维生素B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脑血管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脑血管病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脑梗塞组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1)。与之相反,脑血管病组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血管病组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1=-0.80,r2=-0.83)。结论高Hcy血症与叶酸、维生素B12之间存在负反馈的调节机制可能正是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成本-效果分析探讨细胞角蛋白18片段(CK18)、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已确诊胃癌患者115例,胃良性病变者70例,健康体检者95例的血清CK18、CEA、CA19‐9、CA72‐4含量,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4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灵敏度最高(68.70%),特异性也较好(79.39%)。每增加1%的灵敏度所需追加的成本以CK18、CA72‐4组合最低。结论 CK18、CEA、CA19‐9、CA72‐4组合灵敏度最高,对胃癌辅助诊断的价值也最大。CK18、CA72‐4组合的成本-效果比最小,适用于胃癌的高危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19.
袁笑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
目的:研究案例式教学法在普外科实习生教学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某医院普外科实习的80名同学,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名)及对照组(40名),观察组采取案例式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实习结束后使用同一试卷对两组实习生同时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分为(88.64±12.46)分,对照组的平均分为(82.24±8.51)分,观察组的成绩要高于对照组的成绩,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2%,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实习生的教学中使用案例式学习法效果显著,案例式教学法可以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炎症介质及免疫细胞检验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进展期肺结核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32例好转期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炎症介质及免疫细胞检验情况。结果试验组炎症介质(TNF-α、IL-10、IL-2)与T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以及炎症介质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炎症介质、免疫细胞等指标水平变化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