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70篇 |
免费 | 602篇 |
国内免费 | 48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篇 |
儿科学 | 144篇 |
妇产科学 | 88篇 |
基础医学 | 518篇 |
口腔科学 | 401篇 |
临床医学 | 1790篇 |
内科学 | 1112篇 |
皮肤病学 | 60篇 |
神经病学 | 241篇 |
特种医学 | 620篇 |
外科学 | 895篇 |
综合类 | 3796篇 |
预防医学 | 1495篇 |
眼科学 | 206篇 |
药学 | 1410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1416篇 |
肿瘤学 | 4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299篇 |
2022年 | 332篇 |
2021年 | 479篇 |
2020年 | 264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267篇 |
2017年 | 192篇 |
2016年 | 298篇 |
2015年 | 232篇 |
2014年 | 573篇 |
2013年 | 554篇 |
2012年 | 657篇 |
2011年 | 780篇 |
2010年 | 654篇 |
2009年 | 663篇 |
2008年 | 646篇 |
2007年 | 661篇 |
2006年 | 564篇 |
2005年 | 562篇 |
2004年 | 506篇 |
2003年 | 504篇 |
2002年 | 422篇 |
2001年 | 419篇 |
2000年 | 443篇 |
1999年 | 413篇 |
1998年 | 331篇 |
1997年 | 337篇 |
1996年 | 284篇 |
1995年 | 265篇 |
1994年 | 243篇 |
1993年 | 188篇 |
1992年 | 173篇 |
1991年 | 134篇 |
1990年 | 126篇 |
1989年 | 138篇 |
1988年 | 82篇 |
1987年 | 103篇 |
1986年 | 85篇 |
1985年 | 83篇 |
1984年 | 53篇 |
1983年 | 54篇 |
1982年 | 57篇 |
1981年 | 33篇 |
1980年 | 25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7篇 |
1964年 | 7篇 |
1963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反应及血管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92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9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炎症反应(hs-CRP、TNF-α、IL-6)、血脂(TG、TC、HDL-C、LDL-C)、血压(SBP、DPB)、血流变(Nbh、Nbl、Np、Fh)、内皮功能(NO、H2S、ICAM-1)及斑块情况(IMT值、PV)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炎症反应、血脂(TG、TC、LDL-C)、血压、血流变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HDL-C、NO、H2S水平显著提高(均P<0.05),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ICAM-1水平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IMT、PV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联合组IMT、PV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88.5%)显著高于对照组(70.8%),χ2=9.299,P=0.002。 结论 相比于单用阿托伐他汀,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更为有效地减轻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反应,调节患者血管微循环,治疗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构建一种经济、简便、安全又高效的心脏骤停(CA)猪模型。方法 以12只西藏小型猪为研究对象。使用2根针灸针分别穿刺于心脏左右两侧,一根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与胸壁呈30°~60°夹角插入约3 cm,并调整针柄,直至针柄随心脏节律性跳动而心电图未出现室性早搏改变;另一根插入左侧腋下皮下组织约3 cm,以不损伤重要器官为宜。将2根针柄通过导线与3节串联9V干电池组连接,形成回路及直流电刺激。经皮电刺激3 s诱导心室颤动,以构建CA猪模型,记录模型构建成功率。经4 min非干预期后,根据Utstein模式标准对实验动物进行心肺复苏(CPR),并观察该模型复苏后生存情况。结果 12只西藏小型猪通过经皮电刺激诱导室颤,有11只致颤成功,成功率为91.67%(11/12)。动物模型经CPR后,5只实现自主循环恢复(ROSC),复苏成功率为45.45%(5/11)。在后续生存观察中发现:成功复苏的动物24 h存活率达100%(5/5),72 h存活率达80%(4/5)。经72 h观察后对成功复苏的西藏小型猪进行解剖,均未发现实验操作所致的胸腹部重要器官明显损伤。结论 利用西藏小型猪,采用针灸针与干电池可以成功构建出相对稳定的CA模型。该模型构建方法具有经济、简便、安全及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4.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分离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依据2014CLSI标准判断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86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6886株(797%),革兰阳性菌(G+)1759株(203%)。病原菌感染位居前10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卡他莫拉菌和奇异变形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RSA检出率为174%;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酶(ESBLs)率分别为445%和197%。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04%和09%;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186%和25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进行病原学检测, 了解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患者男 ,43岁 ,泥瓦工 ,2 0 0 1年 2月间因右侧外踝部无明显诱因的肿痛 ,行走后加重 2月余来诊。查体见右外踝尖近段4cm至外踝尖远侧 3cm处局部梭型肿胀、沿腓骨长短肌腱腱鞘走行有压痛 ,腓骨长短肌肌力 4级 + ,腓侧通道挤压试验阳性。X线平片无异常发现、抗“O”及类风湿因子均阴性、血沉略快。诊断 :腓骨肌腱炎。处理 :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口服、局部热敷、理疗、外用药物、患侧穿轻度外翻位鞋等措施治疗半年 ,休息时疼痛及肿胀略有减轻 ,行走时痛及行走后痛无改善。遂于 2 0 0 1年 8月份收住院行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 ,沿外踝后缘腓骨… 相似文献
138.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早期环状减压A—F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腰段爆裂崩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2 2例胸腰段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早期后路环状减压 A- F内固定 ,手术时间为伤后 2 .6小时~ 4 2小时 ,平均18.7± 1.2小时。结果 术后随访 6~ 2 6月 (13.8± 2 .1月 ) ,完全性脊髓损伤有效率 2 0 % ,不完全脊髓损伤有效率 10 0 % ,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 ,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钉现象。结论 环状减压对早期脊髓损伤的减压效果较好 ,A- F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 ,固定牢靠 ,对伤椎复位功艰好。该方法对早期胸腰段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不失为一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9.
调Q—开关钕:钇—铝石榴子石激光治疗太田痣32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调Q-开关钕:钇-铝石榴子石(Nd:YAG)激光对太田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太田痣色泽的深浅,选用不同的技术参数对326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2~4次后,221例疗效极显著,74例疗效显著,31例略有效果,总有效率达到90.5%。治疗后多数患者创面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继发性色素沉着反应,通常经3个月左右逐渐自然消退。治疗后全部患者均无瘢痕形成。结论 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0.
细胞毒药物(Gemcitabine)治疗人胰腺癌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毒药物(Gemcitabine)对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SOI)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SOI模型分为Ⅰ组(Gemcitabine 100mg/kg),Ⅱ组(Gemcitabine50mg/kg)和对照组。Gemcitabine于术后第2,3,6,9天给药,ip,术后第10周处死裸鼠;并对肿瘤组织的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以及PI/AI进行分析。结果 (1)Ⅰ组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生长,Ⅱ组则无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但两者对胰腺癌转移和预后均无显著疗效;(2)Ⅰ组可显著降低肿瘤增殖指数(PI),增大凋亡指数(AI),PI/AI显著降低。结论 Gemcitabine单用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生长,但对肿瘤转移无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