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65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75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 (GFR)的影响 ,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 2 1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有关GFR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GFR下降组的年龄、病程、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腰臀围比值均明显高于GFR正常组 (P <0 .0 1 )。② 2组的GFR、尿素氮、肌酐和尿白蛋白的对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③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糖尿病病人GFR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年龄、肌酐、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史和尿素氮。提示 :为早期预防糖尿病肾病 ,除了要有效控制血糖外 ,还要严格控制血压和积极防治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 的规律,应用胃十二指肠测压技术对16 例健康志愿者和51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MMC 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C 完整出现者占75 .0 % (12/16) ;糖尿病组MMC 正常者仅27 .5 % (14/51)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1) ,其中MMC Ⅲ期缺失者占41 .1 % ,MMC Ⅲ期胃窦收缩波幅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 0 .05) 。提示:胃十二指肠测压为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格雷夫斯病(Graves′disease ,GD)患者胰岛素、C肽变化与糖耐量的关系。方法 未经治疗的格雷夫斯病患者6 5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 胰岛素释放试验后,用化学发光法测血清胰岛素、C肽值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格雷夫斯病组除空腹外其余各点血糖值明显增高(P <0 .0 0 1) ,基础免疫活性胰岛素正常,葡萄糖刺激后明显增高(P <0 . 0 0 2 7) ,总血清胰岛素/总血糖(∑IRI/∑BG)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格雷夫斯病组明显增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与多个时点血清胰岛素、C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格雷夫斯病在治疗前存在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5.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格列美脲对单纯饮食或用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治疗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多中心、开放性、非对照性临床研究,入选患者给予格列美脲1~4 mg,每日早餐前顿服,疗程16周。试验前后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129例患者人选,122例患者完成试验,格列美脲治疗16周空腹和餐后2h血糖平均分别下降1.3和1.8 mmol·L~(-1),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8%。治疗后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无变化,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患者体重指数平均增加0.3 kg·m~(-2)。与格列美脲治疗有关的主要不良事件为低血糖反应和消化道症状,16例次与药物有关的低血糖反应均为轻度,进食后可自行缓解。对血脂和血压无不良影响。结论 格列美脲可以进一步降低单纯饮食控制或应用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且不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副作用小,耐受性好,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袁申元:糖尿病有很多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是跟肥胖密切关联的,糖尿患者群中70%~80%为肥胖者,因此肥胖是糖尿病的先兆。早在20世纪90年代,WHO提出肥胖是慢性病。肥胖可引起很多慢性病,特别会引起一些严重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国外统计32~42岁者中,体重额外增加1kg,死亡的危险性增加1%;50~62岁者中,体重额外增加1kg,死亡的危险陛增加2%。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心肌病早期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和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心功能改变早期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 2组 ,对照组 8只 ,链脲左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 8只 ,正常饲养 3个月后杀检 ,测心功能、血压、心脏重量指数及A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NO和一氧化氮合酶 (iNOS)表达。结果 :糖尿病 3个月时首先出现心脏舒张功能异常 ,-dp dtmax减低 ,血压无显著改变 ,心脏重量指数增加 ,血浆AⅡ、ACE明显增高 ,心肌局部AⅡ、ACE增高不明显 ,心肌局部NO明显减低 ,iNOS表达增强 ,血浆NO明显减低。结论 :糖尿病心功能改变早期AⅡ、ACE增高和NO的减低可能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氯沙坦对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血肌血管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应用氯沙坦(Losartan)对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3,6个月糖尿病大鼠模型,测定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一氧化氮(NO)含量,心肌微血管形态学观察,并与正常组,Losartan干预组相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心肌AⅡ,ACE6个明显增高,血浆AⅡ,ACE3,6个月持续增高;血浆及心肌NO含量3,6个月时明显减低,并呈进行性下降;6个月时糖尿病组心肌微血管基膜明显增厚,干预组心肌和血浆AⅡ糖尿病组变化不明显,ACE明显减低,NO含量较糖尿病组增高,微血管基膜增厚减轻。结论:Losartan可以通过阻断AII的缩血管作用,增加NO的扩血管作用,部分改善心肌微血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87,自引:8,他引:87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北京地区5所医院对随机选择所在医院随诊1年以上,发病年龄≥40岁,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393例,进行病史回顾,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393例患者中下肢坏疽8例(2.0%),间歇性跛行28例(7.1%).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者357例(90.8%),其中以68例(17.8%)踝/肱动脉压比值<1.0者与以下临床情况相关明显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P<0.05),FBS和HbAlc水平高(P<0.05),HDL-ch水平低(P<0.05),舒张压高0P<0.01).且踝/肱比值与FBS、HbAlc、Tg、纤维蛋白原、血压呈负相关,与HDL-ch呈正相关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常见,与血糖、血脂、血压以及血凝多种因素有关.超声多普勒检查能较早地发现病变,而踝/肱比值是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方便可行和可靠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并试用氯沙坦干预治疗,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建立3个月、6个月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组),放射免疫法测定糖尿病组血浆及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测定心脏重量指数、dp/dtmax比值并作心肌形态学观察,与对照组、氯沙坦干预组相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心肌局部AngⅡ6个月明显增高,血浆AngⅡ3个月、6个月持续增高;心脏重量指数3个月、6个月持续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