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2 毫秒
231.
罗薇  黄绘  袁燕 《贵州医药》2011,35(2):114-117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中胚胎移植日雌激素下降幅度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个接受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的IVF-ET(包括ICSI)周期,于注射HCG日和ET日分别测定血清E2值,根据其移植日血清E2水平下降幅度分为6组,A组:66个周期,E2下降幅度<30%;B组:51个周期,E2下降幅度30%~39%;C组:39个周期,E2下降幅度40%~49%;D组:57个周期,E2下降幅度50%~59%;E组:51个周期,E2下降幅度60%~69%;F组:20个周期,E2下降幅度≥70%。结果 ET日血清E2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当下降幅度≥50%时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当ET日血清E2水平下降幅度≥50%时会引起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降低。推测在IVF周期中,HCG日至ET日E2值迅速下降幅度可预测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3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32例伴有焦虑情绪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用一般心理护理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1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个别心理疏导,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克服自卑回归社会等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这3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定干预前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较对照组焦虑情绪有明显改善(X^2=12.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都具有焦虑和恐惧倾向,心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233.
刘敏利  黄绘  罗薇  袁燕  文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321-3322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要求再次IVF-ET的患者中运用的价值。方法:选取124例IVF-ET失败后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对宫腔镜检查发现问题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并再次行IVF-ET治疗。结果:124例患者中,84例(67.74%)患者发现宫腔内微小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宫腔畸形、宫腔疤痕、子宫黏膜下肌瘤。经过治疗后,62例患者再次行IVF-ET治疗,25例患者获得临床妊娠(40.32%)。宫腔镜检查正常患者40例再次行IVF-ET治疗,11例(27.50%)患者获得临床妊娠。结论:宫腔镜可以发现宫腔内微小病变,并能通过治疗改善宫腔内环境,提高临床妊娠率,宫腔镜检查可作为IVF-ET失败者再次治疗前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34.
全膝关节初次置换术失败行翻修手术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导致全膝关节初次置换术(PTKA)失败的原因,以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RTKA)的发生率和提高人工膝关节假体的生存率。方法按照RTKA的定义,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诊疗研究中心所实施的RTKA患者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梳理出PTKA失败的原因。按照实施RTKA的年份将患者分成A组与B组,即A组为在1990年6月至1999年6月实施RTKA者,B组为在1999年7月至2009年6月实施RTKA者。按照PTKA与RTKA时间间隔是否超过2年,把RTKA患者分为早期翻修组和远期翻修组。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所收集的关于A组与B组之间的PTKA和RTKA间隔时间资料进行了t检验,对所收集的关于A组与B组或早期翻修组与远期翻修组之间的各失败原因资料进行了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5.4%(83/87)的患者至少存在两个及其以上的翻修原因。A组PTKA和RTKA间隔时间为(37.03±36.19)个月,主要失败原因为感染(46.7%)、无菌性松动(46.7%)、力线不良(40.0%)等;B组PTKA和RTKA间隔时间为(44.53±56.32)个月,主要失败原因为感染(66.7%)、无菌性松动(23.6%)、力线不良(19.4%)等,两组之间的PTKA和RTKA间隔时间、PTKA失败原因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早期翻修组PTKA和RTKA间隔时间为(11.71±5.48)个月,主要失败原因为感染(69.6%)、力线不良(19.6%)、无菌性松动(15.2%)等;远期翻修组PTKA和RTKA间隔时间为(78.6±60.38)个月,主要失败原因为感染(56.1%)、无菌性松动(41.5%)、骨质溶解(29.3%)等,两组之间只有假体无菌性松动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06)。结论导致PTKA失败的各原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联系。尽管在本文资料中A组与B组之间的PTKA和RTKA间隔时间、PTKA失败原因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本研究仍相信PTKA失败原因是随人工膝关节发展年代而变化的。本文资料显示无论是在早期翻修组还是在晚期翻修组中,导致PTKA失败的最值得关注的原因是感染,故降低因感染导致的PTKA失败仍然是今后临床工作的重点。而且与国外资料相比,本研究所获得的资料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进一步积累与完善。  相似文献   
235.
目的 评估国产表面多孔解剖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0年1月至1998年4月接受国产表面多孔解剖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经电话核实、预约及直接去患者家中随访,同时在当地医院拍摄标准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随访指标:依据Harri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应用Gruen和DeLee & Chamley分区法对股骨柄和髋臼杯的正侧位X线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50例失随访,16例死亡.29例(37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17年,平均13.8年.随访时4例4髋已得到翻修,其余患者随访时Harris评分6~98分,平均70.3分;其中优7例10髋,良4例6髋,中5例7髋,差9例10髋,优良率48.5%.6髋(18.2%)需行翻修,主要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及移位.按照Harris评分标准,患者术髋无疼痛或轻度疼痛18例,中度以上疼痛6例(偶服比阿司匹林强的镇痛剂),病废1例(因疼痛被迫卧床,卧床也有剧痛).X线片显示股骨柄下沉9髋,平均下沉9.3mm;股骨柄周围出现透光带12髋;股骨柄周围骨溶解10髋;髋臼假体侧出现透光带13髋;假体多孔表面层有不同程度脱落2髋.结论 20世纪90年代应用的国产表面多孔解剖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其最主要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6.
目的评价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6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本中心共对北京地区210例225侧髋关节进行初次THA。其中单侧髋关节置换术195例,双髋同时置换术15例。半髋置换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15例。骨水泥固定假体18例,非骨水泥固定假体207例。围手术期及术后处理基本一致。术后定期随访,最新的随访时间平均为6.5年(5.5~8.5年)。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干骨折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8例,无肺栓塞病例;术后伤口感染4例;术后4周内脱位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3例。术后平均6.5年时176例183髋得到随访,34例42髋失访。远期感染病例1例,脱位2例,股骨干骨折4例。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0.6分(-12~59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0.4分(75~94分)。其中152例评分〉80分,19例评分位于70~80分之间,5例评分〈70分。影像学检查3例髋臼假体、4例6髋股骨假体周围出现小范围的透亮线,2例3髋发现位于髋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其余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结论 THA是治疗各种晚期重度髋关节疾病很好的方法,6年以上的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37.
袁燕 《上海医药》2023,(12):24-27
目的 :探讨互联网+精准化护理在结核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结核病门诊收治的结核病患者80例完整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定时来门诊用药进行日常护理咨询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互联网+精准化护理。观察两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结果 :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 <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 <0.05)。两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 <0.05)。两组干预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 <0.05)。两组γ-干扰素水平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互联网+精...  相似文献   
238.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普瑞巴林。比较两组体质量以及术后48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右美托咪定总用量,对比术后12h、24h、48h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分、舒适度(BCS)评分,并对比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另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质量及术后48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右美托咪定总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PS-R评分及BC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术后48h FPS-R评分均低于术后12h,术后48h FPS-R评分均低于术后24h,观察组术后12h、24h、48h FPS-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术后48h BCS评分均高于术后12h,术后48h BCS评分均高于术后24h,观察组术...  相似文献   
239.
目的:探讨青藤碱(SME)对缺氧微环境诱导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干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25、0.5和1 mmol/L)的SME处理缺氧条件下的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或采用1 mmol/L SME处理缺氧条件下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基因过表达的TPC-1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干细胞亚群(CD44+CD24-)比例;qRT-PCR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Nanog、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SRY盒转录因子2(SOX2)的mRNA表达水平;肿瘤细胞成球实验观察细胞的干性特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ENP-1、SUMO1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试剂盒法检测细胞中HIF-1α蛋白SUMO化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HIF-1α蛋白分布情况。结果:SME可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缺氧微环境下TPC-1细胞中干细胞亚群(CD44+CD24-)比例,下调肿瘤干细胞标志物Nanog、OCT4和SOX2的m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