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自由基氧化应激损伤学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颞下颌关节病是口腔科常见病,病因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查阅近年来的中外文献发现,氧化应激对颞下颌关节病有重要影响,为颞下颌关节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该文就氧化应激与颞下颌关节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2013年间上海市嘉定地区5所医院共24 837例门诊行胃镜筛查患者的胃癌漏诊情况。方法:由经专业培训的内镜操作者对24 837例曾行胃镜筛查的患者再次施行胃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行多块、多方向活检,其中经病理诊断胃癌或癌疑者,根据不同病灶施行外科手术或内镜切除术,切除标本行系列病理切片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1年内的病史,并查阅其以往的胃镜检查资料,确定是否符合胃癌漏诊标准;胃癌漏诊者分析其漏诊原因。结果:胃镜活检病理结果提示,24 837例患者中胃癌297例(1.2%),其中99例患者在嘉定地区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胃癌11例(11.1%),进展期胃癌87例(87.9%),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1.0%)。99例患者中,8例(8.1%)为前次胃镜筛查漏诊,其前期平均行胃癌相关胃镜检查3.5次,活检病理结果均为慢性胃炎或伴肠腺化生,与本次胃癌相关的临床就诊至明确诊断时间平均为12.5个月。8例漏诊患者在本次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中均证实为胃癌或癌疑,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4例,未见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3例,其中2例附近淋巴结转移;另1例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结论:99例手术治疗的胃肿瘤患者中,属前期胃镜检查漏诊的患者为8例(8.1%),漏诊原因包括未发现明确的病灶、恶性溃疡及糜烂误判为良性疾病、活检病理无肿瘤依据等,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注射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在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漏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漏的胸内吻合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内镜下注射人纤维蛋白粘合剂治疗前后患者吻合口旁引流量、体温、血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血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内镜下注射人纤维蛋白粘合剂治疗后7患者吻合口旁平均引流量、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下注射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封闭吻合口漏口可有效降低漏口周围渗出,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1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痉挛性共济失调Charlevoix-Saguenay型(autosomal recessive spastic ataxia of Charlevoix-Saguenay, ARSACS)家系进行SACS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目标区捕获高通量靶向测序对SACS基因进行突变筛查,用Sanger测序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和弟弟存在SACS基因C.13085T〉G(P.14362R)和C.5236dupA(P.T1746fs)复合杂合突变,父亲携带SACS基因c.5236dupA(P.T1746fs)杂合突变,母亲携带SACS基因C.13085T〉G(p.14362R)杂合突变,因此患者的C.5236dupA(P.T1746fs)和C.13085T〉G(P.14362R)突变分别来自父母。经检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这两个变异均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及基因组学会遗传变异解读指南,提示均为可能的致病性突变。结论C.5236dupA(P.T1746fs)和C.13085T〉G(P.14362R)突变为该ARSACS家系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新突变的检出丰富了SACS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和随访内镜下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静脉曲张的疗效及预后。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至2015年期间84例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显示胃静脉曲张,行内镜下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的病人,比较治疗前后出血频率,随访胃静脉曲张消除率及疾病转归。结果:84例病人内镜治疗共111例次,平均治疗(1.32±0.68)次/例。内镜治疗前出血(0.72±0.54)次/月,治疗后出血(0.30±0.82)次/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镜治疗后6个月内胃静脉曲张根除(基本消失)率为75.0%,治疗6个月后为70.8%。术后随访(14.82±19.30)个月内未发生再出血,术后无异位栓塞与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有效降低胃静脉曲张出血频率,改善曲张静脉状态,是预防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7.
28.
细辛不同提取部位镇痛作用及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辛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和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得到4个部位,通过冰醋酸化学致痛和热刺激复制小鼠疼痛模型,对细辛的石油醚提取物、醋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且采用灌胃法观察其各提取部位急性毒性反应1周,并观察细辛醇提液不同极性部位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采用Bliss法测定LD50.结果 细辛醋酸乙酯提取物0.020 7 g/kg剂量能显著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刺激, 测得石油醚部位LD50为(1.021 5±0.148 5)g/kg, 醋酸乙酯部位LD50为(0.124 5±0.019 5)g/kg,正丁醇和水相部位未能测出LD50,按最大耐受量方法测定,测得0.56 g的正丁醇部位用药量是20 g体重小鼠的最大耐受量, 0.8 g的水相部位用药量是20 g小鼠的最大耐受量.结论 细辛醋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镇痛作用,同时也有较强的急性毒性作用;提示细辛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在醋酸乙酯提取物部分,其毒性成分和有效物质可能为同一类物质. 相似文献
29.
兰索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兰索拉唑、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上海建工医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间,经临床以及胃镜检查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46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及法莫替丁对照组,病人同时口服胃动力药西沙必利.治疗两个月后胃镜复查,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兰索拉唑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5.7%,法莫替丁对照组症状改善率60.6%.内镜观察食管炎改善有效率兰索拉唑组为91.3%,法莫替丁组52.2%.经Radit和秩和检验,两组症状改善和内镜观察食管炎改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01).结论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病人应首选质子泵抑制剂,以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细辛的镇痛作用部位及机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得到四个部位,通过冰乙酸化学致痛和热刺激复制小鼠疼痛模型,对细辛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进行镇痛部位的筛选,同时检测乙酸致痛小鼠脑组织和血清NO、PGE2、MDA含量以及NOS和SOD活性。结果:乙酸乙酯部位是细辛镇痛的最有效部位;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能使乙酸致痛小鼠脑组织和血清中NO、PGE2、MDA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强。结论:细辛镇痛的主要成分存在于乙酸乙酯部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NO、PGE2、MDA含量及NOS活性,提高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