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54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12篇 |
口腔科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394篇 |
内科学 | 204篇 |
皮肤病学 | 27篇 |
神经病学 | 42篇 |
特种医学 | 9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25篇 |
综合类 | 819篇 |
预防医学 | 343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333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391篇 |
肿瘤学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172篇 |
2013年 | 111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88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05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118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8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目的:探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左室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于保定市第一医院就诊的51例慢性左室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是否同意使用呼吸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和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1年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MWT)、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临床症状、PO2、6MWT、BNP水平、LVEF均有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有助于改善慢性左室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维持心功能的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为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4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行乳胶-硫酸钡动脉造影。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自前肌间隔发出穿支的起始部位、外径、伴行静脉、走行、长度、吻合及分布范围。 结果 胫前动脉自小腿前肌间隔主要发出2条穿支:(1)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起始距外踝尖(14.9±3.2)cm,出现率70%,起始外径(1.0±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96.4%,外径分别为(1.1±0.4)mm和(0.8±0.2)mm,偶见1条,占3.6%。穿支水平走行(2.5±0.4)cm分为升、降支,均伴腓浅神经走行,升支与腓浅动脉吻合,吻合处外径(0.6±0.2)mm;(2)腓浅动脉,位于腓骨头下(4.9±2.6)cm,出现率95%,外径(1.4±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76.3%,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1条者占23.7%,外径(1.7±0.8)mm。两穿支吻合形成小腿前肌间隔动脉弓。 结论 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蒂可设计3种术式修复小腿皮肤缺损:(1)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向远端旋转修复小腿下段及踝部皮肤缺损;(2)向内侧旋转修复小腿前内侧皮肤缺损;(3)向近端旋转修复小腿上段及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83.
神经原性血浆外渗法测量皮肤的神经再支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瓣埋入神经后不同时间获得神经再支配的范围。方法:兔耳大神经埋入转移到耳背的颈肩部失神经皮瓣,用神经原性血浆外渗和图像分析法测量皮瓣的染色面积。结果:3.0cm直径圆形皮瓣下埋入1.5cm长神经,术后1个月为103.5mm^2,3个月为312.3mm^2,5个月为459.0mm^2,8个月为585.5mm^2,分别占皮瓣总面积的16.8%、50.7%、74.6%和95.0%。结论:兔3. 相似文献
8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内PTEN和nestin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实体假乳头肿瘤(SPTP)细胞可能的组织学起源。方法 复习25例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常规HE和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检测肿瘤细胞PTEN和nestin等的表达。结果 25例SPTP中女性22例,男性3例,中位年龄22.3岁。肿瘤主要位于胰腺内,1例位于后腹膜并与胰腺相连。1例伴有肝转移。肿瘤呈囊实性,出血、坏死明显。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实性和假乳头状排列,部分似“室管膜样”菊形团。核卵圆形,有核沟,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均有PTEN阳性表达(18/18,100%),44%(8/18)的病例有nestin的表达。超微结构观察细胞内可见酶原样分泌颗粒和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胰腺实体假乳头肿瘤可能起源于胰腺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摇椅弓应用于滑动法内收上颌前牙的力学效应。方法 应用ANSYS软件建立上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不同深度摇椅弓和不同高度牵引钩内收上前牙时对6个上前牙阻抗中心产生的转矩,并观察二者 联合应用时上前牙初始移动情况。结果 选择不同深度的摇椅弓可产生不同的冠唇向转矩,用以抵消摩擦力及不同高度牵引钩滑动法内收产生的冠舌向转矩,进而实现上前牙的整体移动。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应用种植体支抗时,2 mm深度的摇椅弓可配合使用7.2 mm高度的牵引钩来实现上前牙的压低及整体内收。结论 摇椅弓可以有效改善内收前牙时出现的直立和舌倾状态,实现压低和转矩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86.
我院自1991年11月至1992年4月收治经 CT 扫描证实的脑出血病人88例,其中脑出血破入脑室者27例。有12例临床表现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下称 SAH)导致误诊。现将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对各种损伤产生强烈反应的特性,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大量表达、活性增强,这种由常态转变为反应性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是目前研究热点。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11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实验组20只。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深圳新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模型组、实验组利用鼠脑立体定向仪、采用断尾取自体血法制备脑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余干预措施与模型组一致。造模1 h后,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60 μg/kg,余2组未注射任何物质。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干预后6 h,24 h,48 h,72 h,7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
结果:假手术组未见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模型组干预6 h即有少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表达,48 h后开始增多,至72 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达高峰(P < 0.05),7 d后仍有大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表达,但较72 h时有所减少。实验组干预6 h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与模型组相似,干预24 h,48 h,72 h,7 d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 < 0.05),细胞变形程度减轻。
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抑制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可能对损伤脑组织重建和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微囊化SD大鼠周围神经组织移植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微囊化组织研究技术,研究微囊化神经组织移植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切断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并行显微缝合,实验组8只,加入制备好的微囊化同种异体周围神经颗粒无血清培养液30?μl,约含微囊颗粒300个;空白组4只,加入不含微囊颗粒的无血清培养液30?μl.术后4周取材做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周围神经再生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微囊化周围神经移植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出生1—3天,临床拟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颅脑CT平扫。结果:24例HIE中CT表现正常5例,轻度11例,中度5冽,重度3例,合并大脑出血1例,合并小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3例头皮血肿3例。结论:颅脑CT扫描对新生儿HIE病变的范围、程度、部位、性质具有确诊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