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2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自杀的心理、神经生物和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问题及其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本文对自杀的心理学、神经生物学以及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奥氮平作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表明奥氮平的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μg/L,血药浓度大于20μg/L,增加剂量疗效并不增加,血药浓度小于10μg//L,达不到有效治疗效果,剂量与血药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582。近年来国外有人报告奥氮平的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吸烟可引起奥氮平血药浓度降低达40%,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国内同类报告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吸烟对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14个地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于2002-11/2003-04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4个地区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在校中小学生中抽取普通样本10000名。分别采用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筛查表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评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筛查表共有15个分测验168个条目,按0,1计分,“是”计1分,“否”计0分,分数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有5个分量表24个条目,计分采用1,2,3,4分4个等级正向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同时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学生家庭情况调查。内容包括经济水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父母婚姻类型。并对所调查内容给以量化。调查时间设计在下学期和上学期开学初进行。并按照地域、经济和文化的相似性将14个地区分成10组进行统计。结果:发放问卷10000份,收回合格问卷9728份,有效率为97.28%。①温州市学生家庭经济水平较好,但母亲文化相对较低,父母婚姻原配相对较多;鞍山市铁东区、沈阳市铁西区、吉林省学生家庭经济水平相对较差,父母婚姻原配相对较少;黄山市学生母亲文化相对较低;长沙市、贵州市、河南省学生母亲文化相对较高。②各地区中小学生的儿少心理健康量表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成都市和宜宾市、黄山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长沙市、温州市、无锡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③各地区中小学生的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评分显示无锡市、长沙市、温州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较少;黄山市、河南省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较多。④不同家庭经济水平、不同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类型、不同父母婚姻状况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差异。无锡市、长沙市、温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贵州市、黄山市、河南省、成都市、宜宾市这几个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44.
背景:遗传因素在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发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以往的关注的重点主要为双相抑郁自杀的遗传效应,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和遗传效应有何特征?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设计:回顾性调查。单位:一所市级精神卫生中心。对象:单相抑郁症组(n=115)为1983—06—01/2002—05—3l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重性抑郁发作标准,且抑郁发作次数≥3次或发作一两次已缓解≥8年者。方法:以符合入组标准的单相抑郁症患者为先证者,由2名主治医师及其以上医师对每一家系进行调查,填写自行编制的精神病家系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及一级亲属所有成员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发作特点及次数、以往治疗及自杀情况。由2名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对每一患者进行再诊断,并由1名主任医师核查,一致确诊的病例则予入组。对所有现存活的先症者(107例)及一级亲属中有自杀行为者(14例)进行面检;对无自杀行为的一级亲属(337名)进行面检和信函调查(380名);死亡者(患者8例,一级亲属5例)的资料由一两名一级亲属提供有关情况填写调查表。对照组由2名研究者进行面检,同时询问一级亲属情况并填写家系调查表。对所得资料行单因素分析,用多基因阈值理论Falconer模式估算自杀行为的遗传率和标准误,用医学遗传数学方法中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主要观察指标: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和遗传方式。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性51.30%(59/115)较其一级亲属2.58%(19/736)高(x^2=283.16,P〈.01),单相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2.58%(19/736)较对照组0.12%(3/2469)高(x^2=50.36,P〈0.01),有自杀行为患者的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3.8%(14/372)较无自杀行为患者的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1.4%(5/363)高(x^2=4.14,P〈0.05)。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70.16&;#177;0.79)%;多基因遗传方式验证显示,多基因遗传方式验证显示一级亲属自杀行为预期发病率为3.1%,实际发病率为2.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0.766,P〉0.05)。结论: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其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45.
正常认知的产生需要大量脑组织对时空进行精确的加工。认知的微观状态一般是在与躯体和周围环境相一致的情况下相继发生的,它的组成和排序依赖于脑区各种不同功能的整合,当整合机制失败时,依序产生的思维加工过程可能发生障碍。脑区各种不同功能的整合对于认知的神经解释及疾病过程中认知分裂的产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46.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注射用利培酮微球(LAIR)对中国人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开放、多中心研究方法,对25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LAIR治疗,每2周注射1次,观察期为12周.分别在基线和治疗第4,6,8,12周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等,并记录治疗中的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4周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持续下降(P<0.01);而病程≤2年患者的PANSS总分[(28.01±24.74)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病程>2年者[(22.34±20.46)分];P<0.01.治疗第4周末,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CGI-S)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P<0.01).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4%,多为轻、中度不良事件.结论 LAIR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对病程较短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7.
精神药物加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8.
目的:编制一套学习技能诊断测验,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理论法编制了一套用于小学生的学习技能诊断测验,分低级(1-3年级)和高级(4-6年级)两个版本,每个版本含语文分量表和数学分量表,语文分量表由汉词拼音、汉词拼写和阅读理解三个分测验组成,数学分量表由数量概念、四则运算和数学推理三个分测验组成。用新编测验对近1000名小学生进行测查,重测样本95人,效标效度样本75人。结果:低级版的难度为0.49-0.78,高级版的难度为0.52-0.86之间;低级版的区分度为0.29-0.61,高级版的区分度为0.39-0.60。低级版重测信度为0.73-0.90,分半信度为0.66-0.95,α系数为0.70-0.97,高级版重测信度在0.73-0.89,分半信度为0.62-0.89,α系数为0.79-0.95。分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6-0.97,分测验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71-0.95。分测验分数与华文认知能力量表智商的相关为0.55-0.81,与学校考试成绩的相关为0.19-0.74。结论:学习技能诊断测验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认知伪装甄别测验探测模拟认知损害的有效性。方法:模拟组40名健康成人在测验中伪装有认知损害,对照组40名健康成人要求尽最大能力完成测验。结果:模拟组的测验成绩比对照组低1-2个标准差(P<0.001)。按四种评判标准判断,对照组所有被试均被判为真诚,特异性100%,而模拟组的阳性命中率分别为82.5%(得分模式)、77.5%(最低分)、52.5%(划界分)和37.5%(概率分),加权敏感性分别为90.0%、87.5%、71.25%和50%。判别分析显示6指标组合或分测验分的归类正确率均为97.5%。结论:认知伪装甄别测验对模拟伪装具有较好甄别能力。  相似文献   
50.
音乐治疗对焦虑症患者情绪改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虑症(anxiety neurosis),即焦虑性神经症,指的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临床上将其分为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和惊恐障碍(Panic diaorder,PD)两个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临床以CAD多见.调查表明,我国GAD发病率为2.0%-4.7%,PD终身患病率为1.5%-3.5%.某些特定人群(如冠心病患者、临考学生)发病率可高达10%以上[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