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三种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标准原位肝移植、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三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4年12月,对35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其中标准原位肝移植组11例,经典背驮式组9例,改良背驮式组15例。结果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组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输血量少,肝功能恢复快。结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操作简便,医疗费用少。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对比研究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两种术式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自2003年2月至2006年8月,对37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病人施行了肝移植术,男30例,女7例;年龄18~62岁,平均41.7岁.原发病分别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5例,急性重症肝炎2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均阳性.手术方式采用经典背驮式A组11例,改良背驮式B组26例,37例手术全部成功.结果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输血量少,医疗费用少.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具有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医疗费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3.
炎性动脉瘤是指一类与动脉炎性病变相关的动脉瘤。事实上动脉炎性病变可累及所有大、中型动脉(包括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内脏动脉、肢体动脉),动脉瘤可独立存在或者狭窄性病变与动脉瘤同时存在,而多部位和多发性动脉瘤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需要截肢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43例60岁以上下肢动脉闭塞截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用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和病死例数,并与实际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死亡,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为1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92,P>0.05),预测病死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0,P<0.05).结论 老年患者多伴有重要器官的功能减退和各类全身性疾病,因动脉闭塞而截肢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年轻患者更高,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测截肢患者术后并发症,但对术后死亡存在过度预测.充分的术前评估,积极治疗并存病,围手术期注意各重要器官的保护是减少其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在有效封堵夹层破口的同时,保证主动脉弓重要分支供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ies,ARSA)是一种罕见的主动脉弓血管畸形,在Stanford B型夹层中,由于ARSA开口常靠近主动脉夹层第一裂口,给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增加了困难。现回顾性分析本院6例合并ARSA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讨论这种伴有血管变异的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高误诊率的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国内期刊近28年来报道的MVT误诊病例文献资料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对符合文献入选标准的36篇文献有关误诊情况的数据进行摘录、登记、统计分析.共汇总151例MVT误诊病例.结果 151例MVT误诊病例中,误诊为常见急腹症共有130例,占86.1%,其中误诊为肠梗阻和急性胰腺炎共87例,占57.6%;其他误诊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等.共69例提供术后抗凝情况资料,其中术后未使用抗凝治疗的10例中有9例(90.0%)再发MVT并肠坏死,均死亡,术后使用抗凝治疗的59例中5例(8.5%)再发MVT,死亡4例.结论 提高对MVT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术后抗凝治疗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7.
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6例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Seldinger技术对 6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行经皮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术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明确盆腔血管走向及造影剂外溢情况后 ,双侧分别注入明胶海绵条栓塞。结果 :6例插管栓塞均 1次成功 ,手术时间短 ,止血速度快 ,并且保留子宫及其生理功能。其中 2例术后再次生育。但 1例术后发生右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手术取栓后愈合。结论 :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快速 ,有效 ,安全 ,并保留了子宫。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运改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明显增大,静息痛好转,肢体溃疡愈合。术后检查踝肱指数为0.63±0.18,与术前(0.37±0.16)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人工血管感染,1例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2例于术后1年出现吻合口狭窄,均于治疗后好转。结论: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9.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意义.方法: 2例患者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手术成功,2例存活至今(分别为术后22个月和11个月),且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一种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40.
苏翔  倪海真  潘乐门  黄景勇  虞冠锋 《浙江医学》2015,37(3):232-233,257
目的 比较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和传统剥脱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VVLE)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VVLE患者120例,随机分为EVLT 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EVLT组采用EVLT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剥脱手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术后1、2、3 年复发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术后3 个月EVLT 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CIVIQ 评分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EVLT 组患者术后皮下瘀血、感觉麻木、硬结、皮下脂肪液化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皮肤灼伤的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应用EVLT治疗VVLE 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远期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