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采血量的逐年增加,在采供血和成分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其乳糜状态进行鉴定的血液制剂也越来越多.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减少血液的浪费,我们建立了判断脂肪血浆乳糜程度的方法,并制作参照物,协助成分制备人员对此方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菌株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非耐药模式,为临床合理治疗和有效控制CR-AB引起的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1年住院患者标本CR-AB菌株分离和病区分布变化特点,及其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非耐药(包括敏感和中介)情况。结果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553株,CR-AB所占比例从2007年的4.3%迅速上升至2011年的48.5%。CR-AB菌株在少数病区高度集中,增长迅猛;检出CR-AB的病区数量逐年增加。非泛耐药(XDR)的CR-AB菌株对米诺环素的非耐药率最高,达74.7%,其次是多西环素(30.4%)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8.3%)。所有非XDR的CR-AB菌株至少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中的一种敏感或中介。结论 CR-AB感染防控形势严峻。在CR-AB高发病区,可以选择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以替代碳青霉烯类作为经验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红细胞保存液(MAP)混悬洗涤红细胞在保存有效期内的质量指标。方法:随机将悬浮红细胞分为2组,1组不洗涤(对照组),1组用生理盐水洗涤最后用MAP混悬(实验组),4℃±2℃冰箱保存,分别在保存期7、14、21、28、35d同时取样,按洗涤红细胞质量标准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保存期末(35d)的血红蛋白含量、上清液蛋白含量、溶血率及无菌试验均符合国家标准;但实验组洗涤红细胞在保存21d后溶血率明显升高至保存末期35d,溶血率为(0.110±0.035),与7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MAP混悬洗涤红细胞至保存期末质量符合标准,但溶血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建议最好在保存期21d内的洗涤红细胞应用临床为佳。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42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及39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PAIgG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关系。结果ITP患者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A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AIgG阳性的ITP患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均明显高于PAIgG阴性的患者(P<0.01;P<0.05)。结论PAIgG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存在密切关系,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体系并没有完全阐明其产生和发展的机制,同时,近年来所热门的基因治疗目前也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难关和伦理争议。对此,本文运用现代系统论的方法来探讨肿瘤的产生机制,并从哲学认识论层面对基因治疗技术进行了反思。系统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不仅仅在于器官、组织、细胞、基因等各种要素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要素和要素之间,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考察疾病的本质,必须把注意和焦点放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上。肿瘤的本质就是机体内一种有序结构向另一种有序结构派生和转变的结果。从生物学方面说就是干细胞的分裂增殖与组织细胞加于干细胞的分化、凋亡作用之间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目前的基因治疗其通过操作遗传物质来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进程,包括替代或纠正人自身基因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杀灭病变的细胞或增强机体清除病变细胞的能力等,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虽然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体外和体内实验环境有天壤之别,单从基因方面去考虑而忽略了人体内复杂的整体环境,没有从系统和整体的水平去考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能的副作用,往往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因而,必须从哲学系统观的角度运用整体性、相互关联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动态的分析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达到整体性能最优化,从而使基固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检验信息的有效性是检验工作的目的,检验信息的不正确、不可靠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可能误导生产过程的改进[1].要得到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的可靠检验信息,保证血液产品的质量,关键在于每次检测时制作的标准曲线是否准确、有效.怎样知道标准曲线准确、有效,可通过对正常质控血浆的测定值来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从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中回收幼稚CD4~+T细胞,观察其增殖分化为CD4~+记忆干性T细胞的能力。方法:分离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中的外周单个核细胞,并与直接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进行细胞成分比较。免疫磁珠分离法纯化滤器中的幼稚CD4~+T细胞,观察其增殖与分化能力,分析诱导后的子代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相比,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中富集大量淋巴细胞而含有少量的单核细胞。分离得到的幼稚CD4~+T细胞可增殖分化为CD4~+CD25~+Foxp3~+T细胞,表型分析发现该类细胞高表达CD45RO(93.2±0.9)%、CD62L(95.3±0.5)%和CD95(99.3±0.1)%,表达中等水平的CD45RA(65.6±1.8)%,具有CD4~+记忆干性T细胞的特征。结论: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中回收的幼稚CD4~+T细胞可以制备CD4~+记忆干性T细胞,可为将来基因工程改造治疗性T细胞提供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3种国产和1种进口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血袋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种国产和1种进口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400 ml四联血袋在6 h内采集的血液各20袋进行白细胞过滤,检测过滤后的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残留量、过滤前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及凝血因子FⅧ∶C的生物学活性,记录血液过滤时间及有无堵塞现象。结果 1种国产滤器血袋红细胞回收率达不到85%国家标准;2种国产滤器血袋白细胞残留量检测达不到≤5.0×106/400 ml国家标准,进口滤器白细胞残留量可达≤1.0×106/400 ml欧洲标准,4种滤器血袋过滤白细胞前后FHb含量和FⅧ∶C生物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符合国家标准;1种进口滤器血袋过滤时间明显高于国产滤器血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其中1种国产滤器血袋和1种进口滤器血袋对6 h采集的血液进行白细胞过滤效果较好,可保证新鲜冰冻血浆制备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37℃、42℃、45℃不同水浴温度下完全融解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和总蛋白(TP)的含量变化,找出最佳融解温度及方法。方法随机抽取30人份新鲜冰冻血浆分为3组,分别在37℃、42℃、45℃水浴中融解,测定血浆FIB、FⅧ:C、TP含量。结果随着水浴融解温度升高凝血因子活性有下降趋势,当温度升至45℃时FⅧ:C活性明显降低(P〈0.05),FIB、TP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37℃水浴中融解是最佳温度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痰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阳性结果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2506例患者送检的合格痰标本,均涂片镜检真菌孢子和菌丝,并做真菌培养.其中酵母样真菌进行半定量计数并经VITEK 2 Compact 60 YST卡鉴定;丝状真菌则主要根据形态学鉴定到种.所有痰标本真菌检测阳性结果分为以下四类:A为同一患者两次以上涂片均可见菌丝,且培养出同一种真菌;B为同一患者两次以上培养出同一种真菌,但涂片未见菌丝;C为单次涂片可见菌丝,真菌培养半定量≥+++;D为单次真菌培养半定量≥+++,但涂片未见菌丝.收集所有人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147例酵母样真菌,A组患者仅23例,其中11例(占47.83%,11/23)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确诊或临床诊断标准;124例B、C、D组患者中只有1例同时血培养阳性、22例为拟诊患者,其余101例(占81.45%,101/124)均没有临床诊断的参考价值.36例痰标本丝状真菌检测阳性患者中,A组患者11例,其中7例(占63.64%,7/11)符合确诊或临床诊断标准,5例B组患者均符合拟诊标准,而20例单次检测阳性的C组和D组中仅有6例符合拟诊标准.结论 两次以上痰标本真菌检验阳性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因此重复检验非常必要,而单次检验阳性临床诊断价值不大.丝状真菌阳性检测结果临床价值远高于酵母样真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