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0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脂肪酸合成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脂肪酸合成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以探询新的分子标志和早期分子治疗的靶基因.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和脂肪酸合成酶(FAS)在76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FABP广泛分布于浸润性导管癌的血管内皮细胞、导管和腺泡的上皮细胞,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在Ⅲ级浸润性导管癌的较Ⅰ、Ⅱ级明显下调(P<0.05).FAS主要分布于腺泡和导管的上皮细胞,表达量随组织学级数的变化趋势与E-FABP相同,两者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此外,E-FABP和FAS的表达与及组织学级数相关(P<0.05),与绝经情况、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无关(P0.05).结论 在Ⅰ、Ⅱ级浸润性导管癌,E-FABP可能作为FAS的下游分子,结合和转运FAS合成的长链脂肪酸,以维持肿瘤细胞旺盛的代谢;在Ⅲ级导管癌,E-FABP、FAS的表达明显下调,癌细胞的活动可能有赖于其他信号分子起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寻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分子标志及早期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桔梗石膏浸膏本来在中药浸膏中是被当作加味剂来使用的方剂。但是 ,在这里要介绍的是 ,它作为单味剂效果也很显著。中国的四神里说明了生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东是治疗体表湿气的麻黄 ;南是治疗热毒的大枣 ;西是治疗燥热的石膏 ;北是治疗里寒的附子。总的说来 ,桔梗石膏浸膏是治疗因体内干燥所致的燥热的浸膏剂。本来就应该用于治疗过敏、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皮肤病等所致的口干、发热、皮肤干燥及皮肤发红等燥热症状。[病例 ]4岁男孩 ,1岁左右开始以脸部为中心出现一种特应性皮炎———湿性红皮症。IgE为 1 84,RAST对蛋清、牛…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印记位点调节样因子(BORIS)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石蜡切片中BORIS与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BORIS及Cyclin D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RIS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BORIS和Cyclin D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正相关(r=0.582,P<0.05)。结论 BORIS蛋白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国产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甲卡)与进口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乙卡)鉴定3岁以下婴幼儿ABO及RhD血型的效果。方法首先采用甲卡对3岁以下婴幼儿EDTA抗凝血标本进行A抗原、B抗原及D抗原初步鉴定,再采用乙卡对同一批婴幼儿不抗凝血标本的A抗原、B抗原、D抗原进行复核,对比两者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程度及凝集强度。结果共检测6月龄以下患儿3 938例,其中早产儿96例,足月新生儿355例,血液病患儿570例,其他疾病患儿2 917例。A抗原、B抗原、D抗原初检及复检两种卡符合率100%;早产儿A、B抗原凝集强度3+以上者两种卡均达83%左右,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7月龄至3岁患儿12 500例,A抗原、B抗原、D抗原初检及复检符合率100%。检出A亚型、B亚型各2例。结论甲卡在鉴定3岁以下婴幼儿A抗原、B抗原、D抗原的能力方面与乙卡没有差别,两者均能够保证患儿血型鉴定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IGFBP7)以及IGFBP7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54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非急性心力衰竭组(n=93)和急性心力衰竭组(n=61)。2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IGFBP7和NT-proBNP水平检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FBP7、NT-proBNP以及二者联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非急性心力衰竭组比较,急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比例,血浆IGFBP7和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而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比例、LVEF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则显著降低(均...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从夏天无中筛选与高表达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作用的活性成分,并考察其对β1-AR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β1-AR细胞膜色谱与UPLC/MS联用分析方法筛选鉴别夏天无中的活性成分;用美托洛尔(10μmol·L-1),药根碱(1,5μmol·L-1)处理β1-AR/CHO-S 24 h,换异丙肾上腺素(50μmol·L-1)损伤细胞10 h后,ELISA法测定活性成分对β1-AR下游因子c AMP,PKA水平的影响,评价其对β1-AR的抑制作用。结果:药根碱是夏天无中作用于β1-AR的活性化合物;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ISO组相比,药根碱和美托洛尔对c AMP,PKA水平均有下调作用(P0.01)。结论:药根碱是夏天无中具有β1-AR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建立的β1-AR/CMC-offline-HPLC/MS分析方法可快速有效筛选出作用靶点明确的活性成分,且筛选结果与生物效应相一致。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应用库存血制品预充体外循环对体重低于7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凝血机制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25例体重在7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库存时间2周左右的悬浮红细胞加新鲜冰冻血浆预充,比较患儿体外循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电解质、血糖、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前后患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分别由术前的(15.79±4.45)s和(42.45±7.75)s延长至术后的(20.31±5.92)s和(107.36±12.64)s;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分别由(1.70±0.33)g/L和(302±76)×109/L下降到(1.49±0.58)g/L和(87±49)×109/L;血糖由(4.62±3.39)mmol/L升高至(14.94±5.62)mmol/L。肌酐、尿素氮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电解质等其它指标变化不大。结论应用库存悬浮红细胞加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对婴幼儿凝血机制、血小板计数、血糖等影响较大,术后应加强对症治疗和监护。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Basigin mRNA在早期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缺血心肌(EIM)和非缺血心肌(NI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β-actin为内对照,应用real-time PCR方法 检测0 min、15 min、30 min、60 min早期缺血心肌和非缺血心肌Basig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EIM、NIM、假手术(S0)组心肌和非手术组心肌Basigin mRNA表达在0 min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IM组在心肌缺血15 min、30 min和60 min较0 min时Basigin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IM组和SO组在不同时间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IM组和NIM组在30 min、60 min时Basigin mRNA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sigin在缺血30 min参与心肌的病理生理过程,Basigin在鉴定早期心肌缺血死亡的案例中有十分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39.
普鲁卡因复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知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特点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之外 ,手术时间短也是主要特点之一 ,因而要求麻醉速效速醒。我们在 182例LC术中采用静脉内普鲁卡因复合全麻 ,发现有较高的术中知晓发生率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LC 182例 ,ASAⅠ~Ⅱ级 ,平均年龄 48 0 1± 10 5 7岁 ,体重 6 4 85± 9 5 2kg。以东莨菪碱 0 5mg、芬太尼 0 2~0 3mg、2 5 %硫喷妥钠 5mg/kg和琥珀胆碱 1~ 2mg/kg诱导插管 ;维持麻醉用 1%普鲁卡因和 0 0 8%琥珀胆碱复合液15 2 5 8± 72 84ml,维持时间 32 70± 10 11分钟。术中观察各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