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分析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类型,明确其突变位点,探讨LDLR基因突变类型与其临床表型的关系以及FH发病的分子病理学机制.方法 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并行心电图、心脏和全身大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之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G)技术结合扩增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检测LDLR基因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片段,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该基因正常序列比对,找出突变,并检索FH突变数据库(www.ucl.ac.uk/fh).采用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载脂蛋白B100(ApoB100)基因Q3500R位点突变,以排除家族性ApoB100缺陷症(FDB).结果 先证者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存在c.1864 G→A错义突变,使得所表达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天冬酰胺(Asp622Asn);该外显子同时发现c.1959 C→T(Val 653Val)同义突变.在其母亲及外祖母LDLR基因中均发现上述两种突变,其父亲及外祖父也发现Val653Val的同义突变.克隆测序验证上述两种突变.结论 国内首次发现Asp622Asn突变;该突变可能是FH发病的分子病理学基础,并导致其严重的临床表型.PCR联合DHPLC技术可用于FH可疑人群的确诊.  相似文献   
62.
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是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的早期表现。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 1)在介导单核细胞向血管内皮黏附、迁移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低密度脂蛋白 (LDL)是重要的致AS因子[1] 。血浆LDL具有异质性 ,它是由一系列大小、密度和化学组成各异的颗粒组成。LDL的密度范围为 1 0 19~ 1 0 6 3,现一般将LDL亚组份中颗粒较小 (直径约 2 5nm)、密度较大 (接近 1 0 6 )的LDL称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sLDL) ;将颗粒较大(直径约 2 7nm) ,密度较小 (接近 1 0 2 )的LDL称大而轻LDL。大量流行病学及体内外实验表明 ,sLDL具有…  相似文献   
63.
目的精确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亚组分并评估其中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DL,sd LDL)与青年角膜弓(简称青年弓)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2例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及体检中心的血脂正常的青年弓患者。另外选取12例年龄、性别、吸烟史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Lipoprint LDL System精确检测LDL的亚组分,计算其中的sd LDL占LDL的百分数,即sd LDL比率(sd LDL%)。采用t检验比较青年弓组与对照组的sd LDL%,再以青年弓为因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LR)评估其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青年弓组sd LDL%数值偏高〔(13.16±6.29)%vs(19.64±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将年龄、LDL校正后,sd LDL%增高和青年弓明显相关(P=0.040)。sd LDL%是青年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49,95%CI:1.01~2.19,P<0.05)。结论血脂正常青年弓患者的sd LDL%增高,表明其LDL亚组分异常。  相似文献   
64.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和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早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其发病机制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receptor,LDL-R)基因突变引起功能性LDL-R的减少,影响LDL-R与含有载脂蛋白B和载脂蛋白E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从而使LDL从血中转移受阻,导致血清胆固醇浓度升高,尤其以血清LDL升高为主要特征,以致于大量LDL聚集于清除细胞中,并在组织内过度淤积,形成黄色瘤和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5.
背景:增生性瘢痕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严重影响体表美观并导致功能障碍。 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现状与研究概况。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1960-01/2009-01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hypertrophic scars,Prevention,treatme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1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增生性瘢痕”,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增生性瘢痕的生物学特性、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原因、增生性瘢痕的临床防治研究类文献。 结果与结论:增生性瘢痕的成因来源于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异常,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合成并分泌大量的胶原纤维,是瘢痕组织形成的关键环节。对于增生性瘢痕应防治结合,在创伤愈合早期采取预防措施,抑制瘢痕形成,包括硅凝胶防治、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放射疗法、冷冻疗法。治疗应采取几种方法联合的综合疗法,比单一疗法效果显著。另外,近几年中药在瘢痕的作用机制、动物实验及剂型改造方面研究层出不穷,加强中医药在防治增生性瘢痕方面的研究很重要。提示增生性瘢痕的防治应从源头上避免或减轻异常瘢痕的发生发展,寻找瘢痕基因缺陷并从基因水平加以修正,中医药在防治增生性瘢痕方面前景广阔有待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1例临床确诊为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先证者及其3代家系成员进行候选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该家系3代共13例血标本及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心电图和超声检查。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酚氯仿法提取患儿及家系成员基因组DNA并鉴定,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的启动子及编码区,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基因启动子及编码区,载脂蛋白B100(apoB100)26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与GenBank比对。结果1.先证者颈动脉中膜厚度增厚,局部可见强回声斑块;左房轻度增大,主动脉瓣、二尖瓣轻度返流,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低。2.该家系排除apoB100基因3500及附近位点突变。3.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先证者LDLR基因第10外显子发生W462X杂合突变,为色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PCSK9基因第1外显子发生第158位碱基T取代C,63、64碱基间插入CTG,分别导致53位丙氨酸(A)变为缬氨酸(V)和21、22位氨基酸之间插入亮氨酸(L)。结论该先证者LDLR基因存在W462X杂合突变,可能为该家...  相似文献   
67.
 目的:构建汉族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永生化细胞株;分析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方法:将研究对象20例分为3组:(1)FH纯合组6人,为临床确诊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患者;(2)FH杂合组12人,为纯合患者的父母;(3)正常对照组2人,为血脂正常者;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表面LDL-R分布;流式细胞技术观察淋巴细胞LDL-R功能,4 ℃时检测其对LDL结合能力,37 ℃时检测其对LDL内化功能。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光镜下可见淋巴细胞表面散在分布的LDL-R,呈现棕褐色颗粒样;流式细胞技术对3组细胞株检测证实LDL-R功能存在差异,EB病毒转化的细胞株具有永生化特性;正常组LDL-R平均表达量111.35,高于杂合组(97.17)及纯合组(60.62);纯合组37 ℃内化量228.61,4 ℃ 结合量95.20,结合量为正常人的41.6%,杂合组37 ℃内化量91.28,4 ℃结合量67.42,结合量为正常人的73.8%。结论: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淋巴细胞,成功地构建了汉族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永生化细胞株,此细胞株的功能研究表明其具有稳定的永生化特性,完整地保存了FH患者的细胞种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超脉冲CO2在眼周年轻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 眼周年轻化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脉冲CO2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3、6及 12个月眼睑松弛量化表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 98.53%;治疗后1、3、6、12个月眼睑松弛量化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良 反应发生率为5.88%;治疗满意度为97.06%。结论 超脉冲CO2可有效满足患者对眼周年轻化的需求,能够 改善眼睑松弛、眼周皱纹,且维持时间较长,具有一定安全性,患者满意度较高,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检测中国汉族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大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 DL R)基因突变 ,探讨 FH发病的分子机理。方法 首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PCR- RFL P)技术检测载脂蛋白 B1 0 0 (apo B1 0 0 )基因 Q35 0 0 R突变 ,排除家族性 apo B1 0 0 缺陷症 ,再采用 PCR扩增结合核苷酸序列分析检测 1例临床诊断为 FH纯合子患儿及其家系成员 L DL R基因启动子和全部 18个外显子片段 ,结果与 Gen Bank公布的该基因正常序列对比找出突变 ,并在家系其他成员中证实该突变。结果 该患儿 L DL R基因第 3内含子剪接供体处存在 IN 5′GT→AT纯合剪接突变 ,并且在家系中得到证实 ,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各发现 2例相同位点和相同形式的杂合子 ,其基因型表现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杂合现象。同时未检测出患儿及其父母 apo B1 0 0 Q35 0 0 R突变。结论 发现 L DL R基因第 3内含子 G→ A纯合剪接突变 ,可能是该 FH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 ;检测该突变对临床干预和遗传指导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 ,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早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发病机理主要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LDL R)基因突变引起LDL R功能异常。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结合银染技术对一例临床诊断为FH的先证者的LDL R基因进行研究 ,以探讨其分子病理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由我室门诊收集 ,先证者系女性 ,1992年出生 ,籍贯北京。先证者黄色瘤累及肘、膝、踝关节等处易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