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9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86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QTd、QTcd的影响。方法38例有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达75%以上并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描记同步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QT间期并计算QTd、QTcd。结果QTd、QTcd分别从术前的51.59±20.49和54.83±22.01下降到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的41.98±18.33、36.94±15.54、40.56±16.54、37.01±13.45和45.54±19.68、39.12±14.75、42.82±16.64、39.14±13.42,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后24小时内至术后1个月QT离散度明显持续降低,反映心肌复极的非均质性得到改善,并可能反映了冠状动脉的持续有效开通。 相似文献
3.
食管心房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即刻心电图表现及处理郑亚西,蔡运昌,赵宁(贵州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贵阳55000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203例,男125例,女78例,年龄11~76(37.2)岁,病程1月~18年。其中临床诊断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应激性心肌病——新近被认识的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日本学者Dote及其同事首先描述了一种独特的发病时心脏收缩期心尖部膨隆、心底部狭小的左心室造影影像,形似日本捕章鱼的网套(tako-tsubo),将其命名为"tako-tsubo"心肌病. 相似文献
5.
6.
床旁彩色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急诊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超声心动图(CDE)在心脏急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51例急诊床旁CDE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急诊床旁CDE检查阳性率为84.1%(127/151),影响了61.2%(93/151)的病人的诊断,影响了54.3%(82/151)的病人的治疗。CDE对127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及时正确诊断、治疗决策及24例胸痛或气促患者协助排除心原性病因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对挽救部分病人的生命发挥了关键作用。结论急诊床旁CDE在心脏急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他汀类药物对减少心血管危险的有益效应已被众多大规模RC T试验证实,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能明显减少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及血运重建,有关心血管病诊断治疗指南已明确了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地位。但在临床实践中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目前不规范使用尤其是停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还相当严重,国外报道在需终身服用他汀的患者中1年停药率达30%~50%[1,2]。然而,近年的一些研究表明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停用或间断使用他汀对患者是有害的,尤其在高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会显著加重病情并增加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本文综述停用他汀的不良后果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影像学的进步及普及,学者们发现有一类心脏病人的部分心肌持续停留在胚胎发育的初级阶段而不能致密化,称为左室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LVNC患者中少数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如左右室流出道梗阻、复杂紫绀型先心病、冠状动脉异常[1,2]、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0.
心肌冬眠于 1980由国外学者首先描述[1 ] ,被定义为由于心肌血供减少导致慢性收缩功能下降且在血运重建术后功能可以恢复的一种状态[1~ 2 ] 。目前尚缺乏与临床相一致的冬眠心肌 (HM)动物模型[3] ,这是长期以来动物实验研究落后于临床研究的主要原因。但最近有作者在动物实验研究上获得重要进展 ,如静息灌注和收缩功能慢性下降、冠脉血流储备的临界限度和对F—脱氧葡萄糖 (F—FDG)摄取的增加[4 ] ,这些发现显然还未能包括人体HM的全部病理内容。 80年代以后 ,随着器材改进和冠脉血运重建手术的进步 ,接受冠状动脉搭桥 (CAB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