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原子力显微镜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利用其非修饰和修饰探针进行样品扫描,可以得到样品表面形貌,并获得样品表面某一特定点的力与距离的关系曲线,进而得到黏附力、键合力等数据以及样品的机械性质。目前国际上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细胞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细胞形态学和力学性质,在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有重要研究意义。文章介绍原子力显微镜中的力曲线原理,综述了原子力显微镜在细胞黏弹性,硬度和抗原,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应用力曲线分析细胞力学机械性质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武汉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136例合并VAP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所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68株,革兰阴性菌、真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61.96%、32.34%和5.70%;居前3位的病原菌前3年与后3年有明显变化;革兰阴性菌2008年以后多药耐药现象严重,除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的耐药率<50.00%,其余均>50.00%;革兰阳性菌耐药性无显著变化;真菌普遍敏感。结论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呈多药耐药性,2008年以后明显增加,临床应对VAP进行规范性、连续性耐药性监测,并依据病原学及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于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 患儿诊治时间介于2018年11月—2020年10月,共计儿科患者142例。以随机法为准,A组计入患儿例数73例,予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B组计入患儿例数69例,予以常规护理方法。对比护理整体性效果。结果 A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计算值为6.85%,B组计算值为1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各个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B组,且意外事件总发生率计为1.37%,B组总发生率计为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较B组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是97.26%,B组是8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加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护理安全性,且能优化护理质量,获得家属的高度满意。  相似文献   
24.
脑血管病是肾移植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作者研究了467例肾移植患者,于移植术后发生神经系统疾患者140例,其中急性脑血管病44例(男30例、女14例),接受移植手术时的年龄为19~61岁,于移植术后6周内发生脑血管病者4例,6周至6月者9例,31例发生于移植术后6月以上。脑卒中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和多囊肾的患者,而于移植术前患者血液透析的维持和高血压、排斥移植物反应、移植肾功能不良等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死于中风6例(男4例、女2例)。从移植至中风发生时间多在6周以上。死亡原因:脑出血3例、脑  相似文献   
25.
纳洛酮对大脑中动脉区梗死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的脑功能评价法观察纳洛酮对脑梗死即刻效应。方法 :68例急性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病人 ,分为内囊组 (n =17)、放射冠组 (n =2 9)和皮质组 (n =2 2 ) ,给予纳洛酮 0 .8mg ,im ,st,分析纳洛酮治疗前后的SEP表现 ,观察指标为N2 0 波幅。结果 :纳洛酮治疗前后N2 0 波幅 ,在内囊组分别为 76± 19和 112± 33,P <0 .0 1,在放射冠组分别为 70± 2 0和 4 9± 17,P <0 .0 1,在皮质组分别为 5 3± 2 1和 74± 2 4 ,P <0 .0 1;各组临床表现、梗死灶大小与治疗前N2 0 波幅相关。结论 :纳洛酮短时间内提高了内囊梗死和皮质梗死的大脑皮层兴奋性 ,降低了放射冠梗死的大脑皮层兴奋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镇痛策略对机械通气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进行机械通气且需镇静镇痛治疗的危重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40例)和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40例),采用Ramsay及FLACC量表评估镇静、镇痛效果,记录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动态变化、脏器功能指标、瑞芬太尼及咪达唑仑应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及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患儿均能达到满意镇痛镇静效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达到镇静镇痛效果所需时间更短,Ramsay评估3~4级所占百分比增高,咪达唑仑用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自主呼吸频率均降低,但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在用药后3~24 h的心率、3~12 h的平均动脉压和自主呼吸频率下降更明显(P0.05)。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患儿用药后的6 h和12 h呼吸机潮气量及经皮氧饱和度均明显增高,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停药至苏醒的时间、拔管时间、机械通气以及P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2组患儿PICU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空腹血糖比镇静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PICU机械通气患儿采用瑞芬太尼+咪达唑仑治疗方案能迅速达到镇痛、镇静目标,改善通气效果,减少镇静剂用量,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7.
本文通过28例壳核出血、24例丘脑出血的SEP与CT检查,结合感觉运动障碍,分析了SEP异常与血肿的相关性。观察到壳核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内囊损害愈重,且运动麻痹程度也愈重;丘脑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丘脑腹外侧核损害愈重,且感觉障碍程度也愈重。表明SEP是判定脑出血功能损害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的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50例,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进行分析观察。对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手术,对治疗组25例患者实行腹腔镜下切除手术,观察整体疗效。结果术中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8.51±18.27)min和(42.26±12.93)min,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出血分别为(45.26.4~12.9)mL和(78.40±30.49)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很大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9.
对重症监护病房40例患儿肺部真菌感染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40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提示加强对患儿的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积极观察使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0.
瞬目反射检查对面神经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笔者对我院临床诊断为面神经炎的 115例患者进行瞬目反射 (BR)检查 ,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 115例中 ,男性 6 3例 ,女性 5 2例 ,年龄17~ 80岁 ,平均 4 3 7岁 ,其中≤ 2 0岁 3例 ,2 0~ 5 9岁 82例 ,6 0岁以上 30例。左侧病变 5 8例 ,右侧病变 5 7例。BR检测时病程最短半天 ,最长 2 0年 ,其中半天~ 3天 6 0例 ,4~ 7天32例 ,2~ 3周 8例 ,1月~ 1年 13例 ,10年 1例 ,2 0年 1例。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NicoletVikingⅡe神经电生理检测仪 ,患者仰卧放松 ,轻轻闭眼 ,于 2 0~ 30℃室温下 ,在铜网屏蔽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