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7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篇 |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76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317篇 |
内科学 | 88篇 |
皮肤病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6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8篇 |
综合类 | 529篇 |
预防医学 | 243篇 |
眼科学 | 21篇 |
药学 | 15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64篇 |
肿瘤学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138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和分析老年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80例为老年患者,对照组80例为非老年患者,对于出血症状,均给予抑酸、止血、补液等治疗,止血采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和凝血酶粉,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病情及出血原因.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75%,对照组优良率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以单纯黑便和低血压休克为主、呕血黑便为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原因以癌症为主,对照组以急性胃黏膜病变和贲门黏膜撕裂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出现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一般较重,治疗后疗效不佳,需临床医生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手段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民族外治法(中医针灸、壮医药线点灸)干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副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采用干扰素治疗的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针灸组(针灸+干扰素)18例、壮医药线点灸组(壮医药线点灸+干扰素)18例、对照组(单用干扰素)18例,治疗48周后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情况。结果:针灸组、壮医药线点灸组患者干扰素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针灸组患者神经系统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针灸组、壮医药线点灸组患者干扰素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针灸、壮医药线点灸等民族外治法在缓解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副作用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84.
本文简要概述近代医家灵活运用黄土汤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的经验;并介绍笔者导师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血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85.
蒋开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耐受的干预治疗正受到临床高度关注。通过分析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的治疗现状,结合临床实践,提倡从长计议,引入基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整体干预治疗,内容包括:辨证论治基本方药、宗李时珍之说因时选择用药、按药物属性因时选择用药、因时调整治法方药以及因时调摄精神、因时调摄起居、因时调摄形体锻炼、因时调摄饮食等身心调摄项目。通过该方案的综合治疗,部分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患者,可不同程度出现免疫耐受被打破的现象,若不能有效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还可为继续使用抗病毒西药制剂谋求较好的切入点,从而提高HBV抗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6.
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丹参中丹参酮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建立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纯化丹参中丹参酮的方法。方法丹参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组分F1、F2,分别采用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醇-水(4∶3∶4∶2)、(8∶5∶8∶3)的溶剂系统进行HSCCC分离,下相为流动相,体积流量2.0 mL/min,转速850 r/min,检测波长254 nm,所得产物采用ESI-MS、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80 mg组分F1分离得到丹参酮I(14 mg)、二氢丹参酮I(22 mg)、丹参酮IIA(26 mg);80 mg组分F2分离得到二氢丹参酮(11 mg)、三叶鼠尾酮B(15 mg)、隐丹参酮(30 mg);6个化合物进行HPLC分析,质量分数均大于96%。结论硅胶柱色谱结合HSCCC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制备丹参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正>偏头痛属神经血管性疾患之一,发作时常伴恶心呕吐,发作持续时间为4~72 h,部分患者发作前存在运动、感觉、视觉障碍等征兆~([1])。据相关调查研究统计,偏头痛发生率约为8%~([2])。目前临床尚无根治方法,既往多给予镇痛药治疗,虽可一定程度缓解头痛,但整体效果不佳。本文观察了针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7年6月就诊的偏头痛患者11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传统的钻孔引流术常导致颅内积气、硬膜下积液、继发血肿和手术后复发等的并发症,该文将探讨新术式在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方面的效果。方法:4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送入手术室手术,在血肿最厚层面,颅骨钻一孔并扩大成约1.Ocm×2.5cm,硬膜和血肿包膜“十”字切开并直视下电凝确切止血,血肿腔生理盐水冲洗至冲洗液基本清亮后,置入2根硅胶多孔引流管,分别指向额、枕,从枕向引流管向血肿腔充填生理盐水,直至从额向引流管流出均为清亮冲洗液,无气泡,2根引流管均关闭,分层缝合头皮切口。术后枕向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袋闭式引流,额向引流管仍关闭备用。术后1天复查头颅CT,若有颅内积气,则从枕向引流管向血肿腔充填生理盐水,并开放额向引流管排气,而后拔除额向引流管;否则直接拔除额向引流管。仅保留枕向引流管,具拔管指征后拔除。结果:手术后症状缓解100%,未发现颅内血肿腔新鲜出血,未出现气颅,无术后感染,随诊3个月无复发。结论:本手术方式可明显减少传统手术方式的并发症,缩短了住院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0.
目的将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别用于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果.gear良反应情况。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及手术结束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并联合芬太尼开始PCIA,B组术后采用吗啡行PCEA,记录两组病人术后4、8、12、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超前镇痛并联合芬太尼行PCIA可以产生理想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