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9篇
  免费   745篇
  国内免费   676篇
耳鼻咽喉   140篇
儿科学   221篇
妇产科学   127篇
基础医学   716篇
口腔科学   167篇
临床医学   2989篇
内科学   1269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223篇
特种医学   9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11篇
综合类   5771篇
预防医学   2289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2247篇
  24篇
中国医学   2149篇
肿瘤学   451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911篇
  2013年   829篇
  2012年   904篇
  2011年   1004篇
  2010年   1007篇
  2009年   958篇
  2008年   939篇
  2007年   1001篇
  2006年   896篇
  2005年   941篇
  2004年   905篇
  2003年   796篇
  2002年   669篇
  2001年   581篇
  2000年   652篇
  1999年   675篇
  1998年   612篇
  1997年   609篇
  1996年   505篇
  1995年   478篇
  1994年   434篇
  1993年   320篇
  1992年   296篇
  1991年   275篇
  1990年   242篇
  1989年   212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2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5篇
  195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RT-PCR及ELISA技术检测正常及脂多糖(LPS)、佛波脂(PMA)刺激后,细胞CRH mRNA转录水平及CRH多肽合成水平.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有一定水平的CRH mRNA,LPS及PMA刺激后,细胞内CRH mRNA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在多肽水平,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可表达低水平的CRH[约(0.07±0.01)ng/107cells],LPS及PMA促进了CRH多肽的合成(P<0.01).结论 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可合成表达CRH,其水平在活化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以运动、外源性补充辅酶Q (coenzymeQ ,CoQ)以及运动合并补充CoQ作为干预手段 ,观察线粒体CoQ结合含量、质子跨膜势能与活性氧产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和代谢的线粒体膜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1)安静对照组 (R ,n =6 ) ;(2 )运动中对照组 (Em ,n =6 ) ;(3)力竭对照组 (Ei,n =6 ) ;(4 )安静补药组 (QR ,n=6 ) ;(5 )运动中补药组 (Qm ,n =6 ) ;(6 )力竭补药组 (Qi ,n =6 )。采用三级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模型 ,测定心肌线粒体CoQ9及CoQ10 结合含量、ROS产生速率以及线粒体膜质子泵出与电子传递比值(H+/ 2e)。结果 :(1)Em和Qm组心肌线粒体ROS产生、H+/ 2e和CoQ结合含量分别比R和QR组显著增高 ,并且 ,Qm组三项指标显著高于Em组。 (2 )相关分析表明 ,CoQ结合含量分别与H+/ 2e和ROS产生速率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以外源性补充CoQ10 和 /或运动应激作为干预手段时 ,心肌线粒体CoQ含量升高导致建立高质子跨膜势能 ,并进而增加活性氧生成 ,进一步支持“活性氧循环”与Q循环和质子循环并存和共同运转可能是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及代谢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3.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血培养的送检、检出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状况,指导临床对血液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 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用VITEK系统鉴定菌种,用琼脂扩散法进行细菌的药敏测试.利用Whonet 5.3和Excel软件分析细菌分布、种类变化及药敏测试的数据.结果 我院自2002年11月~2006年4月共送检血培养标本2 115例,阳性率为14.14%;其中革兰染色阳性菌135例,革兰染色阴性菌125例,真菌49例,各占总数的43.69%、40.45%和15.86%.结论 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对临床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提供依据,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94.
锌指蛋白A20在创伤感染时对小鼠肝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创伤感染时小鼠肝组织中锌指蛋白A2 0的表达规律及其对内毒素性肝损害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昆明种小白鼠 95只 ,雌雄不拘 ,体重 18~ 2 2 g ,制作双侧股骨闭合性骨折创伤及创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创伤组、单纯内毒素组和创伤内毒素组。以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锌指蛋白A2 0的含量变化 ,结果以 5次实验结果的A2 0蛋白条带平均吸光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蛋白含量的相对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A2 0蛋白呈现低量表达 (12 .90± 2 .18) ;单纯创伤组各时相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单纯注射内毒素后 0 .5h ,A2 0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升高明显 (2 3 .80± 4.61,P <0 .0 5 ) ,至 2 .0h表达又有所升高 (2 8.40± 10 .2 0 ) ,内毒素注射后 4.0~ 7.0h为A2 0蛋白表达的高峰期 ,且较单纯创伤组显著升高 ;而创伤并注射内毒素后 0 .5hA2 0蛋白表达较单纯创伤组 0 .5h显著增高 (3 4.5 3± 1.64 ,P <0 .0 1) ;至 2 .0h表达又明显升高 (4 1.94± 3 .0 7) ,且也显著高于单纯创伤 2 .0h(P <0 .0 1) ;2 .0h后A2 0蛋白表达仍呈升高趋势 ;创伤并注射内毒素后 7.0h时表达至高峰 (5 4.2 0± 5 .61) ,与单纯创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病理观察结果显示 :创伤并注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970年-2004年18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选择17个可能影响围手术期死亡的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8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36例(1.94%)。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引起围手术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41.7%)。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严重吞咽困难、长期重度吸烟史、手术时间和手术年代是影响食管癌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加强营养、改善肺功能、缩短手术时间是降低食管癌围手术期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外科治疗特点及预后,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2月至2009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8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7~65岁。良性病变2例,腺样囊性癌13例,鳞癌11例,粘液表皮样癌5例,腺癌4例,其他组织类型3例。1例行开胸探查术,33例行肿瘤切除术和气道重建术,根据肿瘤生长特征行气管环形切除术+端端吻合术或气管楔形切除术,1例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行乳头状瘤切除术;另3例未行手术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气管肿瘤组织类型及行不同术式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行开胸探查术1例患者术后第3d死于呼吸衰竭,围术期病死率2.94%(1/34),余33例术后康复出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35.29%(12/34),其中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4例及声音嘶哑2例。随访6个月~15年,随访率97.29%(36/37)。3例未手术患者均在出院后6个月内死亡。33例患者术后1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95%CI(0.77,0.99)]、47%[95%CI(0.29,0.66)]和41%[95%CI(0.21,0.61)]。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鳞癌及其他组织类型(χ2=17.581,P=0.001)。患者行气管楔形切除术与环形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5%CI(0.34,0.91)]和77%[95%CI(0.44,0.9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P=0.886)。结论原发性气管肿瘤首选手术治疗,术后远期生存率与肿瘤组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生理弯曲与椎体复位对胸腰椎骨折椎管减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探讨脊柱的生理弯曲与椎体高度的恢复对胸腰椎骨折病人神经管道恢复的影响,通过对56例术后病人,手术前后X线片,CT片的观测,提示:沿脊柱生理弯曲的轴向撑开力使椎本复位,椎管能获得最好的减压;椎体复位差,脊柱生理弯曲未恢复,轴向撑开后纵韧带紧张虽能使骨部分回纳,但效果明显较前者差(P〈0.01),预计椎体难以撑开复位的病例,椎板开窗去除致压物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998.
整体护理中的医护配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满足病人需求,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开展医护同组查房,相互交换病人信息,协商解决病人的治疗护理问题。使病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医生获得了更详实的资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医护关系,提高医护质量。  相似文献   
999.
病人 女 ,31岁。进行性吞咽困难 1年。食管钡餐检查示颈椎前软组织梭形包块 ,压迫气管、食管。颈部CT扫描示第 7肋椎水平、食管中上段右后壁有一类圆形软组织肿物。胃镜检查见距间齿 16cm食管入口下方 ,左、前后壁黏膜突起 ,表面光滑 ,似食管外压迫 ;管腔狭窄 ,胃镜不能通过。诊断为食管颈段肿瘤。 2 0 0 2年 9月在全麻下行食管颈段肿瘤切除、食管胃口咽部吻合术。手术顺利 ,术后病人恢复佳。病理诊断 :食管颈段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讨论 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 ,绝大多数为良性 ,极少数为恶性〔1〕。该瘤可发生于人体各个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小鼠全层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创面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小鼠背部皮肤正中近颈侧1.5cm×1.5cm的正方形皮肤全层缺损模型,分别于伤后1、2、3、4、5、7、10和14d获取创缘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创面SDF-1及CXCR4的mRNA表达,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伤后1~3d创面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4d时有肉芽组织形成,5d可见上皮细胞覆盖创面,7d时创面周围明显上皮化,14d创面基本完全愈合。SDF-1及CXCR4在创面愈合过程均呈双峰表达,SDF-1基因表达于伤后1d明显增高(P〈0.01),随后下降,于伤后3d达最低,随后再次升高,于伤后5d达峰值(P〈0.01),然后下降,14d时接近伤前值。CXCR4基因表达于伤后1d升高,然后继续升高,至伤后5d达峰值,随后下降,于伤后10d表达最少(P〈0.01),伤后14d表达再次增加(P〈0.01)。结论:SDF-1/CXCR4轴参与了创伤愈合的炎症反应期和增殖期的愈合过程,在皮肤组织创伤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